年龄是分析对象的外在标志,分析的重点在其身心发展水平。同样的教学方法,由于年龄不同,身心发展的差异,会采取不同的态度及行为方式。
一位书法家在他的领导55岁时劝其学书法,根据领导钢笔字的特点,中宫收紧,笔画开张舒展,为其选定了黄庭坚,并为领导选购了字帖。遗憾的是领导没有学书法,而是学了摄影,从摄影、器材到照片的后期处理,都有模有样。十年后,领导退休了,一次闲谈时问到领导为什么没学书法而学了摄影时,领导说了两个原因。一是因为年龄大了,不可能像小学生那样从基础入手,一板一眼地临帖练字了。二是周围的人一旦知道了他在学书法,如果让他写来看看,结果不成样子,没入门,会觉得不好意思。所以弃书学影了。
领导的两个原因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年龄不同,想问题的方式、角度不同,态度、思考不同了,而且年龄越大,想得越多。二是对于不同年龄的学习者,不可采用同样的学习、训练方法,要根据年龄特点确定方法步骤。(www.xing528.com)
在书法教学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如果对年龄段做一个大致的划分,可以分为三大类、四小段。所谓三大类,是不同年龄段的学习工作特征,即学习化生存阶段、工作化生存阶段、休闲化生存阶段。一是9岁到15岁之前阶段,由于年龄小,刚刚开始学校生活,处在无选择的知识灌输期,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还没有对事物形成自我判断能力,所以这一阶段是最听话的阶段,完全可以按照老师的规定去学习,内容、进度、方式,基本是老师怎么说,学生怎么做。因此,这一年龄段的总体教育方式是少讲多练。讲的时候力求明确、单纯、平白,有利于学生掌握,切忌讲得多、繁、深。但练习要加强增多,保证时间,打好基本功,形成好习惯。二是15岁到结束学业这一段,即高中、大学的阶段。因为有高考的压力,这个阶段课外学习书法的人相对较少,大学生除了专业性的和少数爱好者外,人数更少。这一阶段的学习者大多有了一定的基础,且大多出于自我爱好,更加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理解力强了,也有了自己的好恶和社会评价能力,策略应是既讲又练,讲、练的分配要各到50%。因为学员更能从知识的角度、历史的角度、欣赏的角度感受和体悟书法艺术了,也对为什么开始产生兴趣,但大多不允许用更多的时间从事训练了。三是从参加工作到退休这一段。凡是在这一段坚持书法学习的,有的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有的已成为特长,有的以书法为自身的业余生活,有的则因为工作需要或生活理想。这一阶段的教育策略是化整为零,边讲边练,随讲随练,放慢发展节奏,不离不弃,不急不躁,在保证正常工作、生活的同时,坚持书法学习。大多在工作之余多年坚持书法学习的,都是心性守一、悟性较高的人,要像文火煲汤一样,既不能急,又不能断。四是已经退休的60岁以后的书法群体,他们有丰富的人生阅历,见多识广,有的有一定的基础,要在晚年用书法填充闲暇的时光。这个年龄段的策略是多讲少练,有些内容要一笔带过,不可像小学生那样一味地写,而是要讲清为什么,克服他们在书写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这是最固执的一个群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见解,用讲解取得共识是关键,而写得如何已在其次。在针对这一群体的讲解内容中,要强化和加大欣赏类的内容,使其津津乐道而有所道,能道人所未道。这个群体因为时间充足,大多能自觉完成训练,但往往进步较慢,疏于成效。在这种情况下,开展活动,提供展示空间,让每个人获得成就感是十分重要的。
在学校教育中,年龄都是大致相同的,一个群体只有一个年龄段,可以用同一策略开展教学。但在社会的书法教学中,不同年龄段同处一室的情况就存在了。根据年龄区别对待,能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