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的含义是坚持正确的,知谬的含义是发现错误的,这同样是书法教师的基本功。
怎样才能做到守正呢?一曰持正态,二曰走正路,三曰传正法。
所谓持正态,就是对学习书法与人的全面发展有一个正确的评估,不能过分夸大学习的意义,也不能对应采取的态度置之不顾。包括书法在内的需要动手实践的艺术形式有一个特殊的功能,就是促进人的左右脑同时发展。科学发现表明,人的左右脑是有分工的。左脑的功能是控制平衡、掌握语言的语速、概念记忆、数字判断、分析能力、逻辑推理等,右脑则主要是对音乐、图片、绘画、几何图形的感知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联想、想象进行控制。所以,人们通常认为左脑是逻辑的,右脑是形象的。那么,书法是什么呢?汉字书法的对象是语言文字,书写一首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首先是语言文字,是由左脑支配的,同时,书写的文字又是有结构、形象化的,是由右脑支配的。把文字形象化,形象地表现文字,是书法艺术的基本特征。所以有人认为,书法是开发智力最好的学习内容。迄今为止,脑科学还不是一门十分发达的科学,人类对大脑活动的认识十分肤浅和初级,但学书法使人双脑活动,大家基本是认同的。
当然,持正态还有一个主观态度的认知问题。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对个人潜能、兴趣的一种激发和保持,但绝大部分学习者与此大相径庭。有的是为了高考的卷面加分,有的是想让孩子将来成为书法家,有的是看别人都在学,所以自己也强迫孩子学了,等等。这些虽然表面但很功利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学习效果。作为书法教师,应该坚持从孩子的兴趣出发,摆正目的,回归正态。
所谓正路,就是走一条科学的学习之路,门径正确,方向正确。门径就是如何入手,方向就是走向何处。第一层意思,是学习的内容与追求的方向是否一致。如果追求的方向是草书、狂草,可以从楷书入手,也可以从大篆入手,但若偏偏选择从魏碑入手,恐怕就会增加难度,因为从用笔到结体,都有太大的距离,打下的基础与要追求的目标不匹配,不搭调。如果追求的是章草,偏偏不从隶书入手,而是去练唐楷,也是在走弯路。第二层意思,是追求的目标、方向是否正确。当代学书法的人很多,在展览文化的驱使下,一些人盲目追求创新,而对创新的理解又十分偏颇,以与人不同为创新,所以便有了不很好打基础而求怪求异的路数。这种由于方向不正确而导致的一系列问题,如剑走偏锋,选择别人不经常接触的古人书进行临摹仿效;求怪求异,没打好基本功就想展示个性;追求现代派,从一些现代书法中拾人牙慧,奉若神明,自以为是;急于求成,哪个容易学哪个,渴望一夜成名,等等。这些都属于方向出了问题。还有相当多的一部分人,弃经典而求时人,某人某书入展了,便蜂拥而上,争相效仿。这些都是方向性的问题,是不正之路,想抄近路结果走了歪路、歧路甚至邪路。(www.xing528.com)
所谓正法,就是正确的、科学的学书之法。对于书法而言,走进传统,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必有收获。无数人的实践表明,书法学习中见异思迁的人太多太多。初入一帖,开始时不见效,后来刚刚入了门,有了一点成效,有三分模样了,本该坚持下去,可是变了,又选一帖,又从头开始,等到又有了三分模样,又想变了。对于书法而言,任何一体一家,都可以练出成效来,东一锹西一镐,东一个坑西一个井,是最忌讳的方法。还有一种方法也是不科学的,就是本来是临摹,是学习过程,有一点点模样便要脱帖,便要自创,便要写出自我。临得不精,入得不深,悟得不到,自以为是,也是方法有了问题。至于别人右手写,我学左手;别人一只手写,我用双手;别人正面写,我反面写;别人实写,我画轮廓;以至别人用手,我用脚、用嘴、用鼻子写,均属旁门左道,为学书者所不取。
持正态,走正路,传正法,是一个方向性、科学性的问题,来不得半点含糊。在此基础上,书法教师要随时发现学员身上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既有上述守正的大问题,又有实际训练中的用笔、用墨、行笔等书写中存在的各种技巧性问题。西晋卫铄在《笔阵图》中说:“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5]在实际书写训练中,何谓骨?何谓肉?什么样的笔画是筋书?什么样的字是墨猪?作为书法教师,应该知其理,识其态,指出不正确、不完美的。守正必须知谬,知谬才能守正。教师仅仅发现“墨猪”还不行,还要知道写成“墨猪”的原因,并从方法技巧上纠正错误的写法。有人总结了书法的十六种败笔,称为牛头、鼠尾、扫帚、竹节、蜂腰、鹤膝、钉头、折木、柴担、锯齿、尖棱、发丝、垂尾、耸肩、脱肩、柳叶。作为书法教师,应该知其病态,究其病因,明其病理,治其病体。所谓知谬,就是告诉学生什么是不对的。
守正知谬,归根结底,是告诉学生应该怎么做和不应该怎么做。守正是根本,知谬是现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