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性创新原则提出的理论基础是明末清初大思想家王夫之说的“因人而进”。适应教育对象特征和发展需要的教育才是真教育。
适应性原则,即写作教学内容构建应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发展需要、思维发展规律、学习基础相适应。
(一)适应学生认知、情感、品德等基本心理特征
1.适应学生认知与情感特征
比如高中段。中学后期,是理想、动机和兴趣发展的重要阶段。比起中学前期的学生,高中生的心理有更强的社会性、政治性,他们对现实环境有了更多的体验与思考,在面对未来的志愿及现实问题的抉择时,已经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严肃性,并且对未来充满希望和向往。但是,他们也只是刚刚进入成熟时期,认识能力、水平还不高。
这是一个情感动荡不稳的多变时期。随着“成人”意识的增强,他们希望被当成社会的一员,自尊心和自信心在增强,对于别人的评价十分敏感,加之理想化程度比较高,对未来充满憧憬,有勇敢追求未来、道义的热情和勇气,他们思想单纯,重感情,敢想敢说、敢作敢为,好斗好胜,但思维往往片面,容易偏激、摇摆,有极大的波动性。不仅如此,由于认知与理智能力的原因,高中生的情感具有两极性。不仅在外部情绪上两极性明显,比如强烈、狂暴性与温和、细腻性共存,可变性与固执性共存,内向性和表现性共存,而且内心表现、意志、人际关系都有两极性,比如内心的坦白与秘密、真实性和虚伪性等矛盾状态,意志的正反形态,人际关系的偏激,反抗情绪等。[1]
总之,这是心理成熟前动荡不稳的时期,是令人喜忧参半的阶段。这个年龄阶段的心理面貌(包括个性倾向)很不稳定,可塑性强,并且具有丰富的、难以把握的复杂性。这些特征说明,有效的高中写作教育必须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在社会化过程中所体现出的这些认知与情感特征,必须具有与之匹配的和利于心理发展的丰富的人文内涵;应该注重理想、动机、兴趣、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培育,增加学习内容的社会性、政治性;继续培育自尊心和自信心,勇敢追求未来、道义的热情和勇气。既要让学生敢想敢说、敢作敢为,注重自我表达、自由表达,还要帮助他们变得沉稳、深厚与坚强,提升人格境界。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学生的心理需要,培育其正确的社会价值观以及学生的认识能力,沉稳、深厚的情感内涵,提升自我修养和人格境界,帮助学生个性的正确发展,丰富和发展学生心理、人文素养,让学生感到学习的进步和快乐,获得发展的动力,为他们真正走向成熟以及长远人生的发展奠基,为写作提供积极的基础。
2.适应学生认知与品德特征
比如高中段。中学后期是世界观从萌芽到形成、品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品德逐步走向成熟。这个时期的品德发展进入了以自律为形式、遵守道德规则、运用规则和信念来调节行为的品德成熟阶段。
但是在高中初期,仍然有一些学生明显地保持着许多少年时期动荡性的年龄特征。就一般特征来看,“高中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或智力表现的可塑性较大,道德认知和思想变化也起伏不定”,前节已述及“15~16岁(初中三年级第二学期至高中一年级第一学期)是品德的初步成熟期”“高中二年级是认知发展的成熟期”[2]。所以,高中写作学习内容的设计要高度重视高中一、二年级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以及高一阶段学生品德的培养。通过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提高道德认知水平,通过重视高一阶段的道德培育为道德成熟打下坚实基础。加强社会规范的认识,从而强化道德认知和道德境界。
道德成熟的指标有两个:①能自觉地运用一定的道德观点、原则、信念来调节行为;[3]人生观、世界观初步形成。[4]所以在高中阶段,应加强社会规范教育,强化道德认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行为观念体系和规则,提升道德境界。
(二)适应学生思维发展的特征
1.适应学生的认知与思维特征
比如高中段。14~18岁,即中学后期,是一个逐步趋于成熟,并且已经包含着成熟后的独立性和自觉性的时期。这是理想、动机和兴趣发展的重要阶段,是个体独立走向社会生活的准备时期。
15~17岁是抽象逻辑思维发展趋于初步定型或成熟的时期。[5]这个阶段,抽象逻辑思维不仅占优势,而且处于主导地位。由于高中学生拥有更强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抽象逻辑思维已由经验型水平急剧地向理论型水平转化,“他们能够将高级推理过程和逻辑思维过程运用到社会问题和意识形态问题上,开始思考一些抽象的问题,包括政治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哲学问题以及伦理道德问题等。这些问题涉及一些抽象的概念,如民主、友谊、公平、忠诚等”[6],“并逐步地了解特殊和一般、归纳和演绎、理论和实践等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规律”[7]。可见,高中生的形式逻辑思维和辩证逻辑思维在迅速发展,处于抽象逻辑思维成熟、思维整体结构形成的重要阶段。
随着高中生自我意识的增强,其独立性和批判性有了显著发展,但他们对问题的看法还常常是只顾部分,忽视整体;只顾现象,忽视本质,即容易片面化和表面化。[8](www.xing528.com)
高中生思维的创造性也急剧增强,在思维过程中,追求新颖的、独特的因素,追求个人的色彩。但是,其思维的创造性都是不成熟的。具体表现为鉴别力不强,易受错误思维的影响;在遇到困难时,容易动摇。尽管如此,还是可以很明显地看出,高中生能创造性地进行学习,能够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高中生的想象力也在发展,是形象思维发展、思维的创造性发展的重要体现。它具有随意性、创造性和现实性的特点。[9]
高中生想象的特点,主要表现为能自觉地确定想象的目的和任务,并能围绕目的展开想象。他们不仅能迅速完成内容较为复杂的想象任务,而且能主动地提出想象的任务。并且,随着表象内容的深刻和丰富,随着想象的认知操作能力的提高,他们想象的创造性有了很大发展,并逐渐占优势。由于高中生思维的现实性不断增强,想象能更精确、完整地反映客观现实,所以还具有较高现实性。
可见,在思维发展过程中,高中生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都在发展。
另一方面,高中生思维活动中的自我监控能力明显化。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的自我监控能力也在不断发展,认知操作越来越好。可见,思维特点的反省性、监控性越来越明显。在这个阶段,中学生的心理显示出“闭锁性”,即他们的内心世界逐渐复杂,开始不大轻易地将内心活动表露出来。[10]这也是自控能力、敏感性逐渐增强的具体体现,说明这个阶段,高中生正处于理性能力发展的关键期。
很明显,抓住成熟前的时机提高各种认知和思维的能力显得相当重要。写作学习内容就应该在重视其独立性和批判性、思维的创造性的同时,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并注重形象思维的培养,增强学生的反省性、监控性,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与关照、自我完善,从而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
2.与思维发展的基本途径一致
思维发展都要经过从最初的直观行动思维,到具体形象思维,再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程。这个途径表明思维发展是有阶段性和重点发展期的,抽象逻辑思维是思维发展的高级阶段。但是,这并不是说思维是简单的单线发展,思维发展也有它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在形象思维的发展过程中,抽象思维也在随之产生和发展;在抽象思维发展的同时,形象思维也在丰富和提升。
比如高中阶段。根据高中生的心理特征,思维培育应该侧重于抽象逻辑思维,并兼顾形象思维的发展。
抽象思维分为形式逻辑思维和辩证逻辑思维。形式逻辑思维主要包括:归纳推理、演绎推理、类比推理等推理的发展;矛盾率、排中律、同一律等逻辑法的运用。辩证逻辑思维是人类最高级的思维形式,辩证逻辑思维的成熟标志着思维整体结构的形成。它的基本思维方式包括:联系地、发展地、一分为二地分析。其中,批判性思维在辩证思维中起着重要作用,它是辩证思维形成的必要条件,是辩证思维形成的必经环节,是辩证思维的推理进程,是对事物矛盾的分析和综合,应予以充分重视。
3.思维发展的全面性
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是思维的两种基本类型。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涵盖了人脑中的所有表征,所以思维具有全面性特点。[11]也就是人类是用全脑来思维的。由于思维发展有阶段性和重要发展期的特点,思维的发展自然应该是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重点阶段性发展和全面、协调发展,这样的发展才是可持续发展,才符合思维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普遍规律。
(三)适应学习基础
不同地区和同一地区的不同范围,学生的写作基础不同,写作教学内容应该分层建构、推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