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与写作的关系是紧密相连的。
没有生动的生活直观体验,就没有抽象思维,也就不可能有审美想象、情感和理解,也就不可能实现文学写作。所以,感知获得的事物印象与事物意义是写作素材的基础,并且感知的具象性、个体性是写作内容丰富多样、艺术形态千红万紫得以产生的基本条件。
不仅如此,由于感知的结果、写作素材的积累与感知主体的认知和情感发展直接相关,直接影响感知主体的审美理解力、审美想象力和审美创造力,所以感知的积累有助于提高写作者的素养,也与培养创造才能和写作动力直接相关。感知的能力越强,积累越丰富,作者的思维量和情感动力就越大,写作能力就越强。所以,感知是写作活动的基础,感知与写作的关系是源泉与水流的关系。(www.xing528.com)
比如,史铁生没有几年陕北农村的插队落户生活的感知,就不会有一往情深的《我的遥远的清平湾》。作品没有描述惊心动魄的情节,没有知青惯有的耿耿于怀的苦难遭际,作品叙述的只是“我”在清平湾插队时遇见的普通的大多琐细而平常的人与事。但是,读着作品,人们就像聆听一首质朴动人的歌,感受着作者浓郁的眷恋之情。清平湾小而贫瘠,那光秃秃的黄土山坡以及那山坡上散杂着的胡蒿和狼牙刺,那映在土地上的扶犁、撒粪、点籽、打坷垃的一行行人影,那破旧颓败的窑洞,那清明节才能享用的白面……作者用白描手法再现的一幅特定年代的陕北农村的典型画图,那样冲击人心,作者深切而又个性化的生活感知就是基础。
特殊情境中的感知还会引发写作冲动。由于作者有丰富而有个体性的感知积累,在特殊契机触动以往的感知记忆与情感时,作者往往产生强烈的创作冲动。比如,俄国抒情诗人丘特切夫的诗《人们的眼泪》,就是在人们正在为他换下被秋雨淋湿的衣服时,即视觉、触觉及生活场景的感知同时作用于他时,产生了不可遏制的冲动,过去的感知印象以及新的感知与情感体验喷涌而出,口授而成。俄国作家阿克萨科夫解释说:在这里,这样一种真正的诗歌的创作过程几乎是直观的,当流淌在诗人身上的稠密的秋雨的外部感知透过他的心灵化为眼泪的感受,具体化为有多少词汇就有多少音响时,在我们身上就会再现出多雨的秋天的印象和哭泣的人们的痛苦的形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