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感知的概念
感知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是感觉和知觉的合称。它是人脑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和整体属性的能动性反映,是利用感官获得的有意义的外物印象,是一切心理和认识活动的基础。
(二)感知的特点
人类认识世界是从感觉开始的。人类依赖于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感觉功能,它们提供了人体内部和外部环境的信息。但是,感觉提供的信息是零散的、个别的,只是人脑对事物个别属性的认识。但这些感觉印象却是一切较高级的、较复杂的认识活动的基础,也是人的全部心理现象产生的基础。比如花,我们可以通过视觉看到花的颜色和形状,通过嗅觉和味觉知道花的味道,通过触觉知道花的某些质地,为全面认识花的自身生物价值、生长条件与过程,以及花与人、花与世界的联系等高级认识打下了基础。
感觉在获得外部信息的时候,除去人类的共识,还有独特性。不同的感觉反映有时会产生不同的特有印象,这与作者的独特认知力、情感等有关。比如同样是对春天的感觉,除去春天的一般特征,不同人的不同感觉会有不同的独特印象:有人的视觉产生“春风又绿江南岸”,有人的听觉产生“红杏枝头春意闹”,有人的嗅觉产生“踏花归去马蹄香”,有人的触觉产生“吹面不寒杨柳风”。正是这些不同人、不同感官产生的个性化的独特感受,才那样生动而形象地再现了春天给人的不同景象和美感。
知觉是人对通过感官得到的外部世界信息,经过头脑的理解与综合等加工产生的对事物整体的认识。比如看见花,在通过感觉获得关于花的信息的基础上,知道这花整体是什么样,是什么花,有什么价值,等等,就是人的器官知觉的结果。所以知觉是个体整合感觉得来的个别信息,并根据个体经验来解释,从而形成了一定的意义结构,所以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发生的,并且总是和客体意义、个体的经验直接相联系。知觉有三个重要特性:个体性、整体性和意义性。
感知即是在个体对作用于人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基础上,对事物的整体属性的能动性反映,是感觉和知觉特点的综合,所以它既具有感觉的个别性,更具有知觉的三个特性。在整体性中,由于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感官获得的感受,这些感受在认识和把握对象世界中彼此交叉、融合,甚至替代,形成综合感受,以多角度、多层次,全面而形象地感知和表现世界,所以在具有整体性的同时具有多角度、多层次的特点。比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就是李白对庐山的视觉、听觉所产生的多层次、多角度的综合感知印象。由于感知具有个体性和能动性的特点,与感知主体的内外环境直接相关,所以感知的差异性特点很突出。不同的人对同一对象的感知印象会有不同,同一个人在不同的阶段对同一个对象的感知也有区别。比如同是对雨,杜甫在《梅雨》中写道:“湛湛长江去,冥冥细雨来。茅茨疏易湿,云雾密难开。”李清照在《声声慢》中写道:“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又同是对雨,杜甫在《春夜喜雨》中写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可见,杜甫在不同时期对雨的感知也是不一样的。(www.xing528.com)
(三)感知的种类
从感知的方式来分,感知有直接感知和间接感知两类。就层级上来讲,感知有一般生活感知和审美感知两个境界。
直接感知,是指感知主体在直观的对象世界中运用感觉器官感受获得信息以及大脑对获得的信息进行理解与综合的一种感知方式。包括观察体验、调查采访等等。例如法国作家小仲马的《茶花女》,就是根据自己的爱情故事写成的。他在青年的时候与巴黎上流社会的一位交际花相爱,最终在父亲大仲马的干预下有情人未成眷属,姑娘也死去了。后来他根据这切身感受写下了成名作《茶花女》。
间接感知,是指感知主体通过对再现客观世界的信息以及对信息的理解与综合的间接途径获得感知的一种方式。比如阅读、观看视频、听人分析讲解等等,这些都是间接感知的途径。例如法国作家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就是根据他在警察局的档案里阅读到的材料写成的。他看到一个名叫《金刚石和复仇》的故事,里面有关于告密、寻宝、复仇等情节,他根据这些素材改编、想象而写出了《基督山伯爵》。
一般生活感知是感知的较低层级,是具象的、缺少艺术感的,是初级的观察与感知,是审美感知的重要的现实基础。
审美感知是感知的高级境界,是写作之人必须达到和经历的,是产生写作内容的直接来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