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一般观察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语文教学的高阶策略

一般观察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语文教学的高阶策略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比如,著名电影艺术家卓别林之所以有此艺术天才,首先是受他母亲观察力的影响。长时间的观察力培养和素材积累,为莫泊桑小说内容的现实性、个性化、丰富性,以及最终成为世界闻名的“短篇小说之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观察的方法及能力培养教学策略1.多视角观察定点观察定点观察是指观察者在一确立的观察点,从某一特定的角度对事物进行观察。即将被观察的对象分解为几个局部,逐一观察。

一般观察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语文教学的高阶策略

(一)观察的特点及意义

现实主义的艺术大师总是强调观察,并把观察放在首位。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观察是写作主体凭借自己的眼睛、耳朵和其他身体器官对客观事物进行的知觉过程,是观察者的一种有意识、有目的和计划、比较持久地认识某种对象特征的行为和过程,是感知具体生成的条件。观察是对客观事物的特殊知觉。这里的客观事物指自然环境、社会生活和生活中的人。

著名雕塑家罗丹说,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观察是形成写作和产生作品的基础,不会观察就不可能获得对外部世界的感知印象与事物存在的意义。培养对生活的全方位观察感知能力,不仅能获得丰富的、真实独特的素材内容,还能丰富写作主体的写作素养,激发写作动机和灵感,提高写作能力

比如,著名电影艺术家卓别林之所以有此艺术天才,首先是受他母亲观察力的影响。1964年,卓别林在自传里写道,母亲是我见过的演员当中最富有表情的一个,就是在观察她的时候,我才不仅学到了怎样用我的手和面部来表达感情,同时,也学到了研究人物的方法。她在观察人物方面,有非凡的天赋。卓别林还举了一个例子:一次,他母亲瞧见住在楼上的邻居比尔·史密斯上街去,她便在窗口观察着,并对卓别林说:“你瞧比尔·史密斯,他走起路来好像脚步很沉重,他的皮靴没有擦亮,脸上有怒容。我敢打赌,他准是和老婆打了一架,咖啡也没有喝、面包也没吃就出来了。”一点也不假,当天,卓别林就听说比尔·史密斯果然和老婆打了一架。

短篇小说大师莫泊桑在初学写作时,拜福楼拜为师,福楼拜在看完他的习作之后,嘱咐他把这些习作都烧掉,走上街头,从观察最基本的社会现象入手,并要求他认真观察一百个不同人物的面貌,写出他们各自的特点。长时间的观察力培养和素材积累,为莫泊桑小说内容的现实性、个性化、丰富性,以及最终成为世界闻名的“短篇小说之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老舍说:“一闭眼我的北平就是完整的,像一张彩色鲜明的图画浮立在我心中。我敢放胆地描绘它。它是条清溪,我每一探手,就摸上条活泼的鱼儿来。”

可见,观察不仅可以捕捉真实、丰富、生动的事物形象,丰富作者的素材库,还会对作者的认知能力、情感发展、写作动力产生积极作用。

(二)观察的方法及能力培养教学策略

1.多视角观察

(1)定点观察

定点观察是指观察者在一确立的观察点,从某一特定的角度对事物进行观察。这是获得被观察的整体性和多层次构成印象的重要方法。这种定点观察法常用的观察方式有三种:其一,全貌式。即通过俯视、仰视、平视观察事物对象的总体面貌。其二,局部分解式。即将被观察的对象分解为几个局部,逐一观察。其三,聚点法或以点看面观察法。即聚焦事物的某一点,通过仔细观察事物的某一具有代表性的突出特征,透视事物的全貌。

比如,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写道:“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作者站在橘子洲头,远观长沙盛景,即是全貌式和局部分解式结合的定点观察。

(2)换位置和角度观察

即变换位置和角度对物体进行观察,获得多角度的认识,有利于展示事物的全貌。比如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为了揭示庐山真面目之美,苏轼从不同的位置和角度对庐山进行了观察。正面望去,高岭横空;侧面观看,奇峰峻拔。(www.xing528.com)

2.细腻、准确地观察

人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和宝库。人类生活由各种社会文化形态下的人和事组成。观察生活不能马虎和粗疏,只有调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全面仔细地观察感受,洞察秋毫,洞隐烛微,才能细腻、准确地抓住人在纷繁的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细小特点,才能在作品中准确反映人以及各种生活形态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比如,鲁迅在《记念刘和珍君》中写道:“我没有亲见;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自然,请愿而已,稍有人心者,谁也不会料到有这样的罗网。但竟在执政府前中弹了,从背部入,斜穿心肺,已是致命的创伤,只是没有便死。同去的张静淑君想扶起她,中了四弹,其一是手枪,立仆;同去的杨德群君又想去扶起她,也被击,弹从左肩入,穿胸偏右出,也立仆。但她还能坐起来,一个兵在她头部及胸部猛击两棍,于是死掉了。”这部分内容虽然不是鲁迅先生亲眼所见,但给鲁迅先生转述这个情景的人观察三位烈士被枪杀的情景是细腻的。这细腻的视觉观察,准确地再现了执政府屠杀进步青年的惨烈情景。

自然是人类的生存环境,是人类智慧和创造艺术美产生的源泉之一。细心观察大自然中不同季节的自然物的个别特征、特征变化以及局部组合或整体组合的特征,观察人与自然相处的各种关联形态,观察与思考自然物之间的各种关联或依存关系,就会获得对不同自然物的特征与价值的准确、全面认知,就可能真实、生动地再现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特点以及自然环境下人的某些特征,并获得很多智慧启迪。明代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遍游祖国大江南北之后,在七言古诗《漫游黄山仙境》中发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这样的议论,黄山的独特魅力源自徐霞客对黄山及其他名山之美的细腻观察和特征比较,他认为黄山集泰山之雄伟、华山之峻峭、衡山之烟云、庐山之飞瀑、蛾眉之奇异、雁荡之灵秀于一身而又独具一格。因为对自然物的仔细观察与感知,才有了陶渊明笔下的田园,才有了王昌龄笔下的边塞风光,才有了毛泽东《沁园春·雪》中的北国风光,才有了舒婷《致橡树》中橡树的特征。

经过对大自然中无数壮美、神奇、秀丽、萧瑟等等若干准确、细腻、变化的特征以及人与自然相关联的无数形态的观察,通过外物与内心之间的无数次相互作用,观察主体不仅能更好地把握自然物的特征,丰富对自然的感知,激起内心的情感体验,深化对自然的认知与感情,对自身存在的认知以及智慧产生积极的作用,还会建立更好的内心与自然相对应的情感体验与感悟,触发自己的写作灵感。

自然与生活是写作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观察获得写作材料的重要范围。我国古代无数名人行万里路、察万件事,丰富了写作素材,激发了写作感情,写下了不朽名著。西汉时期的司马迁足迹踏遍西汉疆域,使他“胸中固有一天下大势,非后代书生所能及也”(顾炎武(《日知录》),终于完成不朽名著《史记》。东晋法显穿河西走廊、入新疆、渡流沙、越葱岭,历尽千辛万苦到达印度,写成《历游天竺记传》,记述了他经历三十国的山川风物。

3.集中、持久地观察

观察时,还需静心、集中和反复、持久地用自己的多种感觉器官仔细观察、感知客观对象,理性审视,尽可能全面、准确地掌握事物在不同情境下的特征,为写作个体性的、个性化的、丰富复杂的社会生活打下坚实基础。比如,宋代画家文与可画竹,反复观察不同季节、不同气候中的竹子,风中竹、雨中竹、日中竹,最后融汇成胸中竹。文学创作也是如此。人类生活是异常复杂的,不管是个体的人,还是各种社会形态下的各种事件,在不同的情景下特征都可能不同,都在发展变化,只有集中和持久地观察,才能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情景全面把握事物的特征,得出事物的本质。

4.在观察中比较与思辨

观察事物时,还需对观察到的相关现象特征进行横向或纵向的比较、思辨,通过比较、分析、推理,在相同的现象中发现不同之处,在不同的现象中寻求相同的地方。这是获得事物的本质特征、全貌以及更多的新的认知角度,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事物特征上发现不同的事物特征的重要办法。

横向比较辨析,比如鲁迅的《雪》:“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南方和北方的雪景各有特点。通过横向比较,作者抓住了南北方雪的特点,写出了它们各自的美态。

纵向比较辨析,即观察比较同一事物的不同阶段的特点,从而把握事物不同阶段或时段的特征。比如法国印象派画家克劳德·莫奈曾经面对同一垛稻草,根据早晨、阳光下、月色中等不同时间的观察,画出了同一题材的15幅不同色彩的画。

观察感知时要善于比较,这样才可以在纷繁的事物表象中获得更准确的事物特征、更丰富的事物印象,为作者的准确写作、写作材料的寻找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文章内容精彩的个体真实性描述提供丰富资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