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收支顺差包含经常账户顺差与资本和金融账户顺差。经常账户顺差形成债权性储备,主要包含贸易和服务出口;资本和金融账户顺差形成债务性储备,主要包含外债、外商直接投资和国际游资。
分析表2.1,2000年至2009年,经常账户与资本和金融账户“双顺差”构成我国外汇储备的主要来源。在此期间,经常账户顺差持续扩大,2008年达到峰值4 206亿美元,占当年外汇储备增加额的88%。资本和金融账户顺差带来的债务性外汇储备增加明显,占比越来越高,多次超过经常账户顺差。2010—2014年,国际收支仍然保持“双顺差”,外汇储备持续增长,但错误与遗漏对当年外汇储备增加额影响越来越大。错误与遗漏主要指未统计到的国际收支项目,其中资本异常流动占多数。2010—2014年,错误与遗漏始终为负,意味着资本外流现象严重,抵消了“双顺差”带来的外汇储备增长。2015年,未统计到的资本外流更是引发外汇储备负增长。2016年,资本和金融账户首次出现逆差,资本外流现象愈加严重,外汇储备下降明显,达4 487亿美元。除此之外,2015—2017年,人民币经历一次大幅度贬值,导致大量投机性资本外逃,引起债务性外汇储备规模大幅下降,但整体规模仍较高。
表2.1 国际收支和外汇储备变动情况
注:① 国际收支=经常账户+资本和金融账户+错误与遗漏;
② 正数代表顺差,负数代表逆差。(www.xing528.com)
由图2.1可见,2014年之前,国际收支“双顺差”为我国外汇储备增长奠定了物质基础,2015年由于人民币贬值发生转折,2016年,国际收支“一顺一逆”,错误与遗漏大幅增长,带来外汇储备规模下降。2017年受到“中美贸易摩擦”影响,经常账户顺差大幅下降,资本和金融账户也出现逆差,国际收支差额进一步扩大,但外汇储备却有小幅的增长,这受到估值效应影响。
图2.1 国际收支变动与外汇储备变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