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代是中国电视发展的黄金时期,同时也是人文历史类纪录片发展的全盛时代,一大批譬如《话说长江》《话说运河》《唐蕃古道》《黄河》等大型纪录片纷纷涌现,一度成为电视时代纪录片狂欢的重要标识。在传统纪录片史的研究中,电视纪录片占据着1980年代电视屏幕中相当重要的位置,这个时期也被称为“人文化纪录片时期” [1]。这些电视纪录片宣传味道淡化、人文色彩较浓,使得这一时期的电视纪录片改变了以往的宣传说教特性而变得更加感性。《话说长江》中那首耳熟能详的《长江之歌》:“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各族儿女”曾经打动了千万观众的心。这些历史人文类纪录片中所展示的祖国山河正是代表国家意识形态的一种象征性符号,最能激起人们的爱国激情。本章将用“电视纪录片”来指称在栏目中播出的长度从5分钟到一小时不等的单集播出的片子,而用“大型纪录片”指称长度较长的系列片。上一章解释了大型纪录片中的现代化叙述以及此类影像对于社会主义革命遗产的继承与抛弃,本章将从电视这个媒介的角度来看电视时代的纪录片狂欢是怎样通过纪录片栏目化的实际运作和大型纪录片的系列化播出加以进行的。因此这一部分的研究将围绕电视这个大众媒介展开,分析大型纪录片播出所需要的媒介基础如何促成它的发展。
电视作为与大众有着最直接接触的国家主流媒体,担负着宣传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重任。作为电视屏幕中最主要的电视连续节目,在题材上,电视纪录片既有着围绕政治话题展开的政论性、时政类纪录片,也有以“爱国主义教科书”定位的风光类纪录片、宣扬先进人物事迹的人物类纪录片以及宣传全国各民族大团结的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通过与国外电视台合作拍摄大型纪录片的不断实践的过程,中国纪录片界的创作理念发生了变化。无论是社会主义遗产中的革命叙述、写意传统,还是西方的纪录美学观念,这些或传统或现代、既新也旧的内容在纪录片中呈现出的纷繁样貌是怎样形塑它未来的发展?本章将以风光类大型纪录片的代表《话说长江》和《话说运河》为例进行详细的文本分析来解释为何此类题材会构成大型纪录片的主要也是最受欢迎的题材,以及这种荧幕旅行所形成的民族主体性认同与民族国家形象建构工程的联系。“话说系列”如何运用艺术化的叙述方式达成美学与政治的合谋是本章试图讨论的重点。(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