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家庭美学:美感无处不在

家庭美学:美感无处不在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家人在阳光下奔走的样子,在厨房里忙碌的样子,在灯光下读信的样子,看着你吃饭时微笑的样子,也在此列。张爱玲之爱胡兰成,之所以那么惨烈,惨烈到离开胡兰成之后,她再也没有了创作上的绚烂,是因为她爱上的其实是一份理解。她的灵性、天赋、才华,她的高贵,她童年不幸的烙印,她的厌世更爱世,胡兰成都懂。懂得这些,会更加懂得王维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有审美能力的创作者与读者、观众之间有一种气场连接。

家庭美学:美感无处不在

我们如海鸥之与波涛相遇似的,遇见了,走近了。海鸥飞去,波涛滚滚地流开,我们也分别了。

——[印度]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

美的敌人有二,一是穷,一是忙。这里的穷,主要是灵魂的苍白空虚。而审美最大的死敌,是漠不关心,天地万物与人,都不入心。

在审美境界中,很多触动心弦的东西都是忽然间跳出来的,就像初秋的清晨走在杂草处处的原野,你沾满露水的双脚惊起了一只只草间的蟋蟀蚂蚱。一瞬间,它们的亮翅在你眼前的朝阳下闪起,那种美丽透明,那种晶莹剔透,让你怀疑它是否真实存在,一时间甚至不知怎么去欢喜,去面对。

文字、音乐、绘画、一草一木、一鸟一石、一阵风、一片云,皆在此列。家人在阳光下奔走的样子,在厨房里忙碌的样子,在灯光下读信的样子,看着你吃饭时微笑的样子,也在此列。

有的东西一出现在你的眼前,你就会觉得自己的灵魂受到了某种提携,忽然间就从污浊的世界里挣脱出来,如一个长久远游还家的游子,踏着激动的脚步,辨识着快要陌生的土地,心里是满满的欢乐,也带着淡烟衰草的忧伤,独自走在新绿满眼的旷野里。前方,是通往树下即门前的你家的那条小路。

尤其是有特质的文字、音乐、绘画等各种艺术,因为发挥了作者的独特,而具备别人所没有、所不能、所未达的特质。你能感受到作者骨子里的非常与叛逆,经历的繁复与艰辛,灵魂的寂寥与落寞,以及一次次彷徨无助后进行的绝地反击的坚强。

那样子,就是手执利剑依照自我心性驰骋的独行侠佐罗,黑衣,行走带风。那东西已经不再是文学艺术,而是目光炯炯的人。

无形的气场下,音符、色调、文字、图像等会引着你跟着它的思想一路向前,带你进入生命的真相。时而,你会豁然觉得自己就是陶渊明笔下,遥远晋朝的那个武陵人,在一片落英缤纷中,找到了自己的桃花源。

犹如满蕴温存的无形手指,它们一次次穿过你情感的发际,梳理着你似乎已经累积了一万年的迷惘、落寞,熨帖着你几欲刺破青天的倔强、叛逆,轻拥着连你自己也不曾发觉的非常,怜惜着你无可名状的艰难和孤寂。

另一些简练至极又含蓄隽永的作品,言有尽而意无穷。那状态就像中国画的留白,欲言又止,满是言外之意,犹如音乐中的休止符,或是释祖的拈花微笑,让你对其背后的蕴藉无限期待。而此时的你,仿佛已经为这个留白、这个话外音、这个休止符、这个拈花的静默时刻,以及这个留下作品的作者,等待很久了。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廖一梅编剧话剧《柔软》里,有一句令人印象深刻的台词:“每个人都很孤独。在我们的一生中,遇到爱,遇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理解。”

张爱玲之爱胡兰成,之所以那么惨烈,惨烈到离开胡兰成之后,她再也没有了创作上的绚烂,是因为她爱上的其实是一份理解。即使是现在,我们看胡兰成写评张爱玲的文章,也会深感那就是就是钟子期遇俞伯牙白居易刘禹锡纳兰性德遇顾贞观。

没有人比胡兰成更懂张爱玲。她的灵性、天赋、才华,她的高贵,她童年不幸的烙印,她的厌世更爱世,胡兰成都懂。在懂得中珍惜,在珍惜中怜惜,水到渠成。

佛有佛语,菩萨有菩萨道,众生有众生情。人最渴望的,是有人懂。人最愉悦的,就是懂得别人。审美境况下的懂得,需要才情、学识和人生阅历,更需要共情和慈悲。一个人自身具备的这些,决定了他理解和懂得事物与人能达到怎样的广度和深度。(www.xing528.com)

懂得,本是一种感应道交,所以难。

比如唐代诗人王维的画,作法以水墨为主,画中有诗,诗中有画,完全摆脱了之前中国画所受的局限。虽然他的真迹已经无处可觅,但是他的继起者如范宽、荆浩、关仝、郭熙、米芾等人,还是留下不少真迹,让人可以领略其风采逸韵。懂得这些,会更加懂得王维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

对文学艺术的创作者而言,很多阅读者和观众都是过路人。那些过路人所说的“知道你”“懂你”,只不过是认出你写下的那一串串字,知道你的字面是什么意思。就像当下有的女孩对你说她略懂女红,实际上呢,不过是你的扣子掉了,她很快就能给你缝上。

进入审美层面的人,面对的哪怕是一句话、一幅画、一首歌、一朵花、一条河、一块石,都会觉得时间过得飞快——不知不觉就黄昏了,恍惚了一下就夜深了。似乎正走在一个早已铺好的,连接到宇宙和世界、他者和彼岸的柔光通道上,和天地,和整个人类,都打通了。

这一刻,如同遇见了一个相识不止千万年的知己,你和面前的那个东西,在此重聚。

于是,你越发坚信一个生命、一个自然存在,无论多平凡,也是天地之间的一个传奇。在喧嚣尘起、漠然冰冷的人世间,早就有那么多美好的灵性在等着你。那当儿,自以为渺小如尘埃的人,不再寂寞,不再孤独,而是融进了一种场,和世界有了深度连接。

在审美感受下,宗教的情操,让人纯净;哲学的风度,让人高蹈;艺术的姿态,让人在洒脱中安静。就像森林深处的小木屋,在人遭遇风暴雨雪天气的时候,可以进屋去避一避,坐一会,喝杯热热的普洱。

它们不是给人一个怎样生存于世的方法和策略,比如怎样应对现实的残酷,理想的虚空,而是让人在残酷世界中,能持有一种精神、情怀和沉静。

有审美能力的创作者与读者、观众之间有一种气场连接。相遇期间,你会如同遇见了一个相识不止千万年的知己,和创作者已共同经历了许多次的生命轮回。而今生今世你来到这世界,就是为了等待和这个创作者重聚。

你会忽然悟得,这个茫茫天地间早已有人在与你同呼吸共命运,一起品味苦涩和辛酸。无论你做什么,都有人在理解你,也不管你是成功还是失败,是伟大还是渺小,是出类拔萃还是平庸无闻,是灯光照耀,还是寂然灰暗,都有人和你一样经历过同样的事件了。

于是,你越发坚信你的生命无论多平凡,也是天地之间的一个独立。在喧嚣尘起、漠然冰冷的人世间,早就有人先你而来,带着他用心血凝聚成的书本、绘画、音乐或其他什么,在等着你,用带温度的文字、线条、图形,鼓励着你绝地逆袭,在贫困和艰难中衔枚疾走,矢志不渝地成就自己。

此时,自认渺小如尘埃的你不再寂寞不再孤独,而是融进了古已有之的属于你的那个群体,和一群结盟兄弟坐在一起,你的生命变得完整了,性灵之舟也开始起航。

审美这一行为,说到底是心的相遇和灵魂的共鸣,它会让人柔情涌动、豪气冲天,仿佛内心潜藏多年的暗恋落了地,又腾了空。那种精神的对接,如同高山流水一般直冲潭底,飞起的水花又如湍流的回眸一样柔美。

普通人对于美的人、美的物、美的情,只会啧啧赞美。具有审美能力的人更能理解美。如果你是那个懂得别人、懂得艺术、懂得自然的人,你和被懂的对象,就会如风行水上,共入一个桃花源。

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我们站着,不说话就很美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