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在一起同甘共苦共患难,才能有莫逆之交。
曾有心理学家进行过一项针对现代都市人孤独感的调查活动。在当时接受调查的四百名受访者中,无一例外都自称常常感到孤独。尤其是其中的都市人,他们都谈了相近的体会:无论是在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熙熙攘攘的街头,还是在独处一室的办公室和住所,都会常常感到自己如同置身野外荒原,孤独落寞,无所依傍。
人的孤独感源自诸多因素,表现为多个层面,但最深刻的孤独,还是来自心灵的距离。这是因为心灵距离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永恒存在。要想在这个世界上找到另一颗能够碰撞出火花的心灵,太难了。即使是兄弟姐妹,也很难紧贴对方的心灵。
与此同时,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推进,现实中面对面社会交往的减少,个体的独立性也在逐步加强。而价值观的多样化,个体意识的觉醒,也使得人与人越来越疏远,对他人的生活依赖变弱。
无形中,人与人之间的分离与疏远,也在加大。
日常生活中一个令人困惑的常见实况是,很多兄弟姐妹,走着走着就散了,笑着笑着就远了。原本最近的关系,可能慢慢成为最远的了。
究其原因,首先是因为成长。成长,就是站的位置越来越高,眼界越来越广,思域越来越宽,思维锐度越来越睿智。而作为一种伙伴,就会有步伐不同,速度不同,向度不同。一些兄弟姐妹慢慢走在前面了,一些则落在后面,还有一些索性坐下来不走了。
走在最前面的人,一旦感到自己在原来的手足关系中找不到自己需要的,能帮助自己成长的,发现他们不再能和自己进行能量交接的时候,就会以不知觉的方式进行取舍,远离滞后的人,去寻找新的滋养和动力能量。
这种现象非常微妙,只有用心体会才能知晓。
家庭中的关系,不管是哪一类,都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人与人的远离与靠近,背后的更深层原因,是人寻找帮助与情谊的本质导致。
当我们说珍视兄弟姐妹情谊,实际上珍视的是什么?是珍视双方呈现的诚挚、信任、信息,珍视双方相近的有价值的思想交流和动力能量,是寻找有效的帮助、支持、扶助,寻找温润身心的善意、体贴和关怀。
而互相呈现这些的时候,双方是心甘情愿的,双方之间具有无形却存在的,共同向前的同盟:遇到困境和需要施以援手的时候尽力而为——为你,我愿意,也能够!为我,你愿意,也能够!
一旦这个同盟被打破,变成:我愿意,但能力不及;我能,但不愿意!或者:你愿意,但能力不及;你能,但不愿意!那么,这个同盟军就只会有溃散一个结局。
当你不再是兄弟姐妹的能量、动力、知识、经验、方向、温暖,而是拖累、负能量、消极面、消耗器、漏油管,甚至是讽刺、打击、冷枪的时候,谁还愿意把时间和精力耗在你这里?人的一生时间有限,谁的时间和能量都没有多余到给不值得的人还心甘情愿的份上。
那些渐行渐远的兄弟姐妹,渐行渐淡的手足情感、血脉联系,实际上就是一方在惠及对方的层面上,渐渐不行了,甚至渐渐成为伤害了。也许,所谓的纯情谊、纯义气、纯仗义,原本就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多。
再隐秘探视一下:常常我们所珍视的手足情或其他情谊,绝大多数可能是因为那份情感和那份关系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副产品——在风雨来袭时,对方给了我们物质的、精神的、情感的、智慧的、策略的、路径的、雪中送炭的、一粥一饭的帮助。除了这些,我们珍视的东西,或许所剩不多。这就是烟火尘世中人的真实模样。
贺方回有诗云:“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可是,人哪里会有无来由的闲愁?所有不可捉摸的感情,都有可见可知的烟火红尘在背后,兄弟姐妹情感也一样。
南北东西三万里,古今上下几千年。对每个人而言,到最后留在心底的,就是那么一些人:父母、伴侣、兄弟姐妹、儿女、知己、朋友……
佛家有云:这一世到你身边陪伴你的,或者你奔过去陪伴的,都是有因缘的。(www.xing528.com)
所以,不管人间有多少种世俗术道,作为兄弟姐妹中的一员,我们都可以只选择其一:以心相对,就好了;能量场交接,就够了。努力成为一个对别人有温度的人,努力在物质上、精神上、能力上、生活上,在现代丛林中给别人以温度,无论是以看得见的方式,还是以看不见的方式。
兄弟姐妹情深的秘密,就在于彼此了解,相互关心,不断成长,始终信任。珍惜之,善待之。
纵有疾风起,人生不言弃。
(1) 蒋勋.破解达芬奇之美[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4.
(2) 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8:164.
(3) [西班牙]乌纳穆诺.生命的悲剧意识[M].哈尔滨:北方文艺出版社,1987:78.
(4) [美]艾里希·弗洛姆.爱的艺术[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4:43.
(5) 钱穆.中国文化导论[A].文化危机与展望(下)[C]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89:51.
(6) 按:此处所说的牺牲,是指被道德绑架而进行的强迫牺牲,父母子女间的自愿牺牲则属于人间美德。
(7) [美]C.W.莫里斯.开放的自我[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78.
(8) 按:此处指愚孝。
(9) 佚名.让孩子学会如何去爱[J].家人,2018,008:23.
(10) 乐继平.从错过到懂得——解读《目送》的情感密码[J].教书育人,2020(2):46—48.
(11) 乐继平.从错过到懂得——解读《目送》的情感密码[J].教书育人,2020(2):46—48.
(12) 钱锺书.管锥编[M].北京:中华书局,1986:84.
(13) 苏轼.狱中寄子由二首其一[A].苏东坡全集[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9.
(14) 在《后汉书·刘赵淳于江刘周赵列传》中也记载有几则兄弟间患难与共的事迹,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自行阅读。
(15) 苏轼.送李公择[A].苏东坡全集[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9.
(16) 苏轼.和子由苦寒见寄[A].苏东坡全集[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