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文庙:古城见证儒家文化与封建制度施行

文庙:古城见证儒家文化与封建制度施行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故康熙末年,开始建文庙,设书院,办义学,儒家文化及封建的科举制度正式向这一地区渗透及施行。动用修城墙的五百两银子所继续修建而成的文庙,基本形成了今天所见文庙的格局。文庙坐南朝北,以中轴线纵深发展成七进院落。以上是文庙的主体建筑。到清末,会泽文庙已形成相当大的规模,每年春秋二季的祭礼,规模宏大,气氛肃穆,成了全城人民斯文敬仰之地。

文庙:古城见证儒家文化与封建制度施行

孔庙是一种“礼制建筑”,它带有强烈的纪念性和教化性。它供奉的不是天上的神仙菩萨,也不是得道飞升成仙的凡人,而是人间的伟人孔子。虽然它也有一套祭祀仪规及节日,但它没有以此为生的宗教职业人员,孔庙也不宣传神佛信仰的义理,所以它是一种体现中国古代特有的政治制度的准宗教性建筑。

会泽文庙,始建于康熙六十年(1718年)。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这一地区虽已献土设流,但“故夷窟虽贡版图,不事诗书,惟市数百户汉人,亦皆四方游离失所及矿厂走贩之人,流户籍亦仅一二世而已”。可见,献土设流后,当时的汉族移民仅数百户,而大多数是当地以彝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宜其文教湮塞,鄙陋之风无以移易之地。治东川者,使其人敦礼让,户重姻睦,如中州,如内地。”故康熙末年,开始建文庙,设书院,办义学,儒家文化及封建的科举制度正式向这一地区渗透及施行。

会泽文庙坐落于县城南门外的灵壁山麓,占地73亩,建筑面积3436.5平方米。康熙五十九年(1717年),东川知府任俊昉奏请于东川设置府学,经朝廷批准,于康熙六十年三月捐资动工。知府任俊昉因事留在成都,派陈起谟负责这项工程。文庙的崇圣祠、大成殿、东西两庭、大成门均还没有完工,任俊昉便死了,由原东川署理知府王廷珏替任知府,派许国祥继续建盖,用了两年时间,完成了以上工程。雍正五年(1727年),经云贵总督鄂尔泰批准,任赵淳为儒学教授(专管教育的官),改变了知府兼任的状况。次年,知府黄士杰、儒学教授赵淳新建了文昌阁魁星阁、名宦祠、乡贤祠,改建了崇圣祠。雍正十一年(1733年)六月二十三日,东川大地震,城墙倒塌,知府崔乃镛修筑城墙,“宪以五百金偿工,余曰:籍此以修学事,机不可失也,命会泽县知县祖承祐,儒学教授梁兴祚,率诸生某等鸠工治之。始于甲寅(1734年)八月,落成于乙卯(1735年)三月。”动用修城墙的五百两银子所继续修建而成的文庙,基本形成了今天所见文庙的格局。其后,乾隆十九年(1754年),知府义宁又添建了后苍祠。咸丰八年(1858年)大成殿毁于火灾,三年后又重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文庙为会泽一中校址,根据教学之需,于20世纪50年代初,“文化大革命”期间、70年代初,分别拆去了棂星门及乡贤祠和名宦祠、状元桥,大成门及东西牌坊。1995年,修葺了魁星阁及文昌阁。

文庙坐南朝北,以中轴线纵深发展成七进院落。依北而南的顺序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照壁,照壁上有五个圆洞。照壁左右两侧是围墙,两边还各树有一座高大的石座木牌坊,东牌坊上写有“龙翔”两字,西牌坊上写“凤翥”。东西牌坊气势雄壮,造型美观。大照壁后为学海,取“学海无涯苦作舟”之意。学海不大,仅占地三四亩而已,终年积水,四周种植柏树,古虬苍翠。学海与周围的平地形成一个很大的广场,广场的南边是一东西走向的大天井,两边各是栅子牌坊,西边上书“德沛天地”,东边上书“道冠古今”各四字,迎北的墙外书“太和正气”四字。门旁有“文武官员到此下马”石标。进入天井拾级而上是三面高大的门,进入大门后的正中为一方形的水池,叫做“泮池”,池上有石桥一道,俗称“状元桥”,桥栏上雕有石狮子,造型精细,小巧玲珑,颇为美观。在封建社会,考取秀才叫“入泮”,是进入仕途的开始。举行“入泮”典礼时,考取县试的秀才方能从桥上走过。平时,不论什么人都只能从两侧通过。过状元桥后即“棂星门”,为三间附两耳牌坊式建筑,它是大成殿的仪门,门上安装有木质圆顶长形铺钉,排比似星,俗称“星宿门”。棂星相传为天上文星,即天回星,凡祭天先祭棂星,象征进入仕途后即可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支撑棂星门四根石柱的正中央,镶嵌了“鱼跃鸢飞”四个大字,从左到右,行楷书体。两耳是两座牌坊,低于灵棂门,东边叫做“腾蛟坊”,西边叫做“起凤坊”,牌坊两侧各为钟楼(西)和鼓楼(东),再两侧东为名宦祠,西为乡贤祠。从棂星门进去是一个大院子,上面为大成门,共五间,东、西两边有两道大门,可通东、西“明伦堂”。从大成门进去后又是一个大院子,正中间的建筑就是大成殿,为文庙的主体建筑,单檐歇山顶穿斗抬梁混合结构,面阔七间21.3米,通进间三间为13.8米,檐高9.7米,前檐半装饰性云彩斗拱挑檐,七挑十五彩。檐下正中悬挂三块匾,西边一块为雍正御书“生民未有”,中间一块是“圣协时中”,东边一块为“斯文在兹”,周围有木雕九龙围绕”作为装饰。大成殿内正中供奉“大成至圣先师孔子之神位”的牌位,为同治元年会泽知县靖华壁所书,宋体,结构谨严,东西两旁是四配、十二哲的牌位。大成殿前为天子坛,约一米高,石栏围系,上天子坛石阶的正中有一块浮雕,上雕五龙,形状与故宫太和殿天子坛相似。大成殿前东为“东庑”,西是“西庑”,各五间。大成殿后是“崇圣祠”,为供奉孔子父亲牌位的地方,面阔五间26米,檐高9.7米,进间三间10.25米,前檐斗拱挑檐,祠前为桂花园,隐喻“仕途高中,月中折桂”,另还植有杉树72棵,代表了孔子的72位贤生。(www.xing528.com)

以上是文庙的主体建筑。另外,在棂星门的东西两侧还各有一些散落的建筑群。东面大门进去后为明伦堂,面阔三间,堂的东西侧面,一边是忠孝祠,一边是供奉创造中国文字的始祖仓颉的苍圣祠。明伦堂后是仪门,进去是“学署”(一说为祭武帝的崇宁宫)。东边大门进去后是“魁星阁”,阁后为“明伦堂”,明伦堂的正侧则是日新书院。堂内东、西两面墙上镶刻有一米多高的“忠孝廉节”四个字,为朱熹字体。明伦堂后是文昌阁,阁后是圣文祠(一说是节孝祠、忠烈祠)。

会泽文庙按封建例制为府级建筑,但从整个规模上看,却远远超过了省级的格局,大概与会泽是清政府京铜的主要供给地的“特区”性质有关。到清末,会泽文庙已形成相当大的规模,每年春秋二季的祭礼,规模宏大,气氛肃穆,成了全城人民斯文敬仰之地。它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融建筑、雕刻、绘画为一体的东方建筑特色,所植的古柏桂花等配景艺术,形成了庄严肃穆、宁静幽深的建筑空间意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