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堂琅东川地,铜商文化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诗文集

堂琅东川地,铜商文化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诗文集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堂琅县所管辖的范围为今会泽、东川、巧家,治所设于会泽。堂琅属于朱提辖区。其八,东川军民府。自此,东川脱离云南归属四川,延续了342年。东川划给四川管辖后,由于离首府成都较远,导致了这一地区少数民族势力日趋强大的局面。到雍正七年,会泽县治从巧家迁往东川府,形成了府县同城的格局。嘉庆十六年,因东川府“境内北界巧家地方,距城四百里,向分驻经历一员,但系佐杂,例不勘验命案件”。其十二,东川县复称会泽县。

堂琅东川地,铜商文化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诗文集

会泽自西汉建县以来,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因封建王朝的改朝换代,从隶属的更替,地域的变化,称谓的变更,行政建制的升降,错综复杂,经历了以下阶段。

其一,堂琅县。西汉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汉武帝第一次在会泽这块土地上建堂琅县,这是因堂琅山而起名的。堂琅县所管辖的范围为今会泽、东川、巧家,治所设于会泽。这一称谓,一直持续到唐武德八年(625年)称唐兴县为止,共760年的时间。从隶属的关系上,屡经变迁,大概为:

犍为郡:西汉建元六年汉武帝所置的堂琅县,隶属于犍为郡管辖。犍为郡领县十二,云南有盐津、朱提、宣威、堂琅四县,为云南最早设置郡县的地区。

犍为南部: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汉武帝于犍为郡的南部置犍为南部,所辖南广(镇雄)、汉阳(威宁)、邬(宣威)、朱提(昭通)、堂琅(会泽)五县。

犍为属国:东汉永初元年(107年)汉安帝将犍为南部改为犍为属国,以都尉驻守,犍为属国都尉近似于郡守一级的地方行政长官,其职能为“屯田植谷,主蛮夷降者”。治所设于朱提(今昭通),管辖朱提,汉阳(今威宁、水城)二县。堂琅属于朱提辖区。

朱提郡:东汉末年,建安二十年(215年),蜀汉改犍为属国为朱提郡,“朱提”,山名,在昭通县城西南,郡以山命名。郡治在朱提(今昭通),所辖五县:朱提(昭通、鲁甸、永善)、堂琅(会泽、东川、巧家)、汉阳(威宁、水城)、南昌(毕节)、南广(镇雄、威信)。

南朱提郡:两晋南北朝时期,朱提郡分为南朱提和北朱提郡两部,堂琅属南朱提郡管辖。

恭州:隋朝初年,于隋文帝开皇四年(584年),改朱提郡为恭州。堂琅属其辖地。

其二,唐兴县。唐朝武德八年(625年),唐高祖李渊于今会泽设唐兴县,至此,堂琅一名由唐兴代替。其辖地仍是会泽、东川、巧家。

唐兴县隶属曲州,即隋朝的恭州,辖朱提、唐兴两县。

其三,东川郡。唐朝天宝末年,南诏势力逐渐强大,脱离唐朝的统治,唐朝设在云南的州县俱废。到唐朝的咸通(860—873)年间,也就是南诏王蒙世隆(于859—877年在位)时,因整个滇东北及贵州部分地区的乌蛮逐渐强大,蒙世隆于唐兴县旧址置东川郡,并派遣了清平官赵铎些冢子赵些贤治理。东川郡设置的时间大概在公元860—873年间。会泽这时的行政区划级别由县升到郡,所管辖的部落有五个,即阿竽路部落(今昭通县境内)、阿孟部落(今会泽、巧家一带)、燕山部落(彝良境内)、暴蛮部落(威宁境内)、卢鹿蛮部落(会泽、巧家、东川)。这一广阔的地域,虽为南诏的势力范围,却不能直接被领导,形成了“自立雄长,各踞一方”的局面。

东川郡直属于南诏拓东节度管辖,已不直隶于昭通,整个昭通地区反而属于东川的管辖范围了。

其四,东川郡大都督。到宋朝大理国时(937年),撤销拓东节度,置东川郡大都督。(www.xing528.com)

其五,闷畔部。到宋朝大理国后期,由于大理国对东川郡控制的松弛,郡内乌蛮各部贵族纷纷从事割据活动,原卢鹿蛮酋领闷畔强盛,据东川郡而自号闷畔部,该部仍属大理国。其余部分分裂而羁属于宋朝,它们是:乌蒙部(在今昭通)、乌撒部(今威宁、水城)、易娘部(今彝良)、茫市部(今镇雄)、易溪部(四川叙永)。原唐朝南诏时的东川郡只剩下今会泽、东川、巧家一带了。

其六,闷畔万户府。公元1253年,忽必烈率兵进入云南击灭了大理段氏政权,至元八年(1271年),蒙古族为了巩固在云南的政权,在原来白族封建领主和彝族中上层分子各自统治的地域基础上,设立五处总管府,统领万户府和千户、百户所。其中北路总管府领三个万户府,其中的闷畔万户府,就是今会泽、东川、巧家一带。万户长由当地白、彝贵族担任,闷畔万户府也不例外

其七,东川路。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于今会泽立东川路,其包括的地域除今会泽、东川、巧家外,今四川的会理、会东、江舟、通安也划归其管辖,疆域是十分大的。当时的东川路隶属于乌撒乌蒙宣慰司(今贵州威宁县)的管辖。

其八,东川军民府。明朝初年,朱元璋傅友德进讨云南,并于云南设“三司”,其云南都指挥司(掌管军事机构),辖一十四卫指挥使司,东川为其中之一,称东川卫指挥使司;其云南布政使司(掌政务机构),辖府五十二,于元朝的东川路置东川府,并建府城于马鞍山下,仍辖会理、麻龙、通安、姜州。卫和府的设立,说明中央王朝对这一地区军事和政务的加强。洪武十七年(1384年)明朝把东川府划给四川布政司管辖,把卫和府升为军政合一的“东川军民府”。自此,东川脱离云南归属四川,延续了342年。

其九,东川府。东川划给四川管辖后,由于离首府成都较远,导致了这一地区少数民族势力日趋强大的局面。到明朝末期,彝族土酋或越境劫掠,或内部争权夺利,内讧不已。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封建王朝命令四川东川土官并听云南巡抚节制,至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朝廷也曾议过东川府改隶贵州管辖。

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清军三路入滇,东川土官归附了清朝,但土酋势力仍十分强大。到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禄氏一族为争夺土府继承权,互相残杀,在后继无人的情况下,要求清政府实行“改土归流”,于是旗下人王永玺到东川担任第一任知府,成为了会泽第一任流官。

雍正四年(1726年),清政府在云南巡抚鄂尔泰的奏请下,将东川府由四川划还云南管辖,结束了隶四川省管辖342年的历史。雍正五年,根据鄂尔泰的奏疏,在东川府管辖的巧家营设立会泽县。到雍正七年,会泽县治从巧家迁往东川府,形成了府县同城的格局。

其十,一府一县一厅。嘉庆十六年(1811年),因东川府“境内北界巧家地方,距城四百里,向分驻经历(文职,正八品官)一员,但系佐杂,例不勘验命案件”。准请于巧家设立一厅,会泽靠近巧家的部分地方(归治、善长、向化三里)及土户所辖二十一寨,归其管辖,至此,东川府形成了一县一厅的格局。

其十一,撤府称县。民国二年,即1913年4月10日,撤去东川府称东川县。设知事公署,分设11个区。者海设巡检。至此,巧家脱离会泽,成为独立的一级行政机构。

其十二,东川县复称会泽县。民国八年(1919年),东川县复称会泽县,沿袭至今。

其十三,撤县并市。1958年,撤销会泽县,并归东川市。

其十四,复会泽县制。1964年,原会泽县又从东川市划出,成立会泽县,隶属曲靖地区,曲靖撤地设市后,隶属曲靖市至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