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的昭通及会泽,是中原文化进入云南的门户,在文化上,深受内地文化的影响,其中的饮食文化南北交杂,既有川菜的麻、辣,又有苏菜的清淡偏甜,带有“杏花春雨江南”的情调;至于黄焖鸡、粉蒸肉则只有淮扬菜的特色,具有“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的豪商气派;生肉、生菜入沸汤中的“汆”法,其实是鲁菜涮的变异;至于清蒸鱼等,则有粤菜喜清淡之味的特色。
会泽从古代开始,就是彝族的“六祖分支”之地,彝族同胞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数千年,其流传至今的饮食习俗,则带有彝族祖源文化的印记,如“牛粪烤洋芋”,“大腿搓荞面汤——胯条”。
综合以上各种因素,会泽饮食文化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其一,原生态性质十分突出,如将新鲜猪血置入烤熟的脊肉和小肠中,即所谓“肝生”,将新鲜的羊皮敷上胶泥作为炊具,煮熟整只羊的“皮烹羊肉”的做法,都带有古代茹毛饮血的遗风。这些做法和吃法,不但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古代饮食文化的范例,也因它原生态的性质,很受当代消费者的欢迎。(www.xing528.com)
其二,杂粮当家,十分适合现代人的饮食健康理念。当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成为危及现代人健康的三大隐患时,如苦荞、燕麦等粗粮却成了这些人的首选食品。会泽饮食文化的“杂粮当家”,正顺应了当代人这种消费潮流,每顿的主食除粳米所做的大米饭外,其余就是杂粮做的包谷饭、甜荞疙瘩饭、苦荞疙瘩饭、麦饭、洋芋疙瘩饭等,真可谓杂粮登场,花样翻新。另外,从小吃来说,仅一餐稀豆粉,就用了豌豆、苦荞、小麦面、大米四种粮食。特别是会泽人称之的“粑粑”,就是用各种杂粮做成的饼,真可谓五花八门,杂粮为主。
其三,整个烹饪和制作,注重原味,如名特小吃稀豆粉和凉粉的制作和加工,都保存了豌豆及苦荞的本味,可谓原汁原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