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国民党中央委员会于杭州建笕桥飞机制造厂,后秘密迁到云南瑞丽雷允机场,两年时间,修理了几十架飞机,组装了100多架飞机。其后该机场被日军发现进行轰炸,于是,该机场迁到昆明附近县份,并建16个机场,如蒙自机场、云南驿(祥云)机场、昭通机场、陆良机场、会泽机场等。
会泽机场称“中国空军第五总站0059站”,建于1939年(建雷允机场时,就已经在作准备),有站长1人,为上尉军衔;事务员、文书官2人,为准尉军衔;机械司4人,在职时间较长的为卞机械师、苏机械师。特务司,有场兵10人,这些人,均住于飞机场空军招待所。另外有地勤人员36人,分三个班,一个何班长,一个马班长。马班长,回族,叫马礼云,昭通东菜园人。还有一个医生,姓周。这些人,住在县城周姓信义旅馆(现粮食局对面),负责飞机场的地勤及保卫工作。
在机场修建方面,抗战后便开始着手整个征地和建设事宜,均为地方政府负责,成立相应的机构“清丈处”和“田赋处”。当时迫于全国人民要求抗日的呼声,国民党中央发表了《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中正号召全国同胞抗日救国书》,云南省政府发表了《云南滇黔绥靖行营主任龙云号召全省同胞抗日救国书》。国难当头,非常时期,全民抗日,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故所征土地,一律不给补偿,如县城周信元家被征用的土地,分文没给。挖土方民工的开挖费,分派给县城的大户,由县城大户负责。机场平整后,修筑了两条跑道,用狗头石铺就,在靠梅子河一侧筑了五六个“鸡窝洞”,作飞机的防空之用。整个机场的性质,为战时疏散训练军事机场。
会泽境内的飞机失事,共四次,大海两次,均为美国飞机,金钟海坝两次。大海两次的飞行事故大概在1941年。第一次失事,飞机驾驶员身亡,尸体用袋子装好拉走了。第二次失事,飞机驾驶员未死,被当地人救后,找了一匹马给他骑着,送到县政府,因语言不通,只好到教会学校新华小学(今东风小学)找到梁牧师做翻译,当时人称“打英语”。金钟海坝两次,一次落在沙汤河,一次落在锅底圩,时间为1941年以后,两个驾驶员都未死,落于沙汤河这一架飞机,是昆明飞往宜宾的训练机,双翼为”布翅膀“,叫“打个那十”(音译)。
抗战期间,为了防止日军的空袭,会泽县城还修了防空洞,设立了一部无线电台,建立了防空哨。防空洞开挖于金钟山脚附近,主要由大户出资,民工开挖,大概有20~30个,每个可容纳6~8人。无线电台设在文庙,防空哨设在西门城楼上,有3人,哨长蒙光富,哨兵朱正才、何开映。遇到日本飞机空袭,电台接到讯号,派兵通知防空哨。防空讯号为三种情况:预备警报,敲慢钟,派兵沿街打三角旗通知;空袭警报,钟声加快;紧急警报,钟声急促。发警报的时间多在1938—1940年。有一次,有20多架日本飞机于早上9点左右空袭会泽,时称飞机叫“黑寡妇”,已飞到热水塘,当时晴空万里,青天朗朗,连飞机的翼翅都已看得见,但突然间乌云密布,大雨滂沱,飞机进不了县城,只好放弃空袭计划返航。会泽人说这是楚黔会馆的黑神菩萨显灵,他老人家一只脚在金钟山,一只腿在挖泥寨,呼风唤雨,使会泽县城避免了一次灾难。
抗战时期,县城曾举行过数次大型抗日救亡活动,一是筹款捐款活动,由县政府出面沿街筹集,主要是组织一些在乡军官,地方绅士,社会名流,商贾大户,普通百姓也可以参与。二是“七七献军会”,全城学校师生及各单位各部门均要参加,地点在校场坝。这些会主要以宣传抗日为宗旨,晚上开提灯会,满街的灯,气氛热烈。三是慰劳伤兵会,凡有从战场上下来的伤兵,组织学生进行慰问,并唱着当时流行的《慰劳伤兵歌》,歌词是:
你们真为着我们老百姓,
为着千百万妇女儿童,(www.xing528.com)
受了侵略的伤,
躺在医院的床上,
大炮还在轰轰地响,
我们争取民族的一滴血,收回我们的家乡。
1945年日本投降,抗战胜利,称“九三”胜利节,全城狂欢,买东西买一件送一件,商家集存的鞭炮几乎卖完放尽,故会泽人形象地称这一年为“放炮仗那年”。
注:《有关抗日战争史料》一文是应中央党史研究室和中共云南省委党史研究室《关于开展抗战时期云南省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之邀而撰写,因材料的真实可信,选入《云南省曲靖市抗战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调研成果辑录》一书中,同时也刊登于《名城研究·第三辑》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