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出现偏差,要反思决策过程。决策过程的基本要求是民主化、科学化,以往国家的各项政策贯彻落实时,最容易出现偏差或难落实的现象,主要原因是国家战略目标确定后,在策略和措施上研究不够,大道理从“部长讲到村主任”,思考和研究措施、策略的却很少。
政府在出台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政策或重大项目的立项时,要主动而且充分地考虑群众利益,维护好、发展好群众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应该成为一切决策的刚性约束。利益是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所必须具有的资源与条件。当人的需求没有受到限制时,资源与条件并不表现为利益。现在部分群众对自身利益高度敏感,算得很精很细,稍有触碰就会开出很高的价码,因此做基层群众工作需要更加耐心细致。
领导要多进行民主决策。民主决策的对象包括下属和群众。下属往往了解基层情况,而且下属负责执行,因为要征求他们意见;群众是公共政策的主要受益者,政策有时候还要以群众的直觉,以群众的生活经验来决策,这样决策会有很好的微观基础。公共决策出来以后,最后还是要落实到群众身上,如果群众支持政策,就意味着政策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多数群众不愿意的事情最好不要做,就算是做也得先做通群众的思想工作,慢就慢一点,以积累群众的不满为代价去做政府自认为正确的事很不值得。(www.xing528.com)
领导者要多进行科学决策,包括科学的理念、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措施等。专家可以在一些专业性较强的领域发挥智囊作用。政府大量委托外部专家开展宏观战略和规划研究,使政府从自己不擅长的专业性研究中解脱出来。过去战略与规划是政府部门自己做,但他们主要忙于内部事务管理。而战略与规划又是涉及面很广的问题,如果没有专业人员参加、时间不够,就起不到指导作用。在专家为政府做战略与规划时,有关资料的调查,以课题组名义发放问卷和以党政部门名义发放问卷的效果大不一样。政府还常常把一些专业化、基础性的工作外包给社会专业力量,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社会人才资源。
对于重大决策,还要经过风险评估、跟踪反馈和必要的责任追究。凡是有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政策、重大项目等决策事项,都要进行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和可控性评估,重点是进行社会稳定、环境、经济等方面的风险评估。要把风险评估结果作为决策的重要依据,未经风险评估的,一律不得做出决策。通常由项目主办方来组织风险评估,经费由项目中开支。在重大决策执行过程中,决策机关要跟踪决策的实施情况,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利益相关方和社会公众对决策实施的意见和建议,全面评估决策执行效果,并根据评估结果决定是否对决策予以调整或者停止执行。对违反决策规定、出现重大决策失误、造成重大损失的,要按照谁决策、谁负责的原则追究责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