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避免先入为主的决策误区

避免先入为主的决策误区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先入为主是决策中经常出现的一个错误。决策要建立在扎实的信息基础上,一旦信息失真,决策很容易偏离。对领导决策中的调研也是如此。这就需要领导者更加审慎地对待自己的决策权,不要先入为主。此举立即遭到各方反对,引发护国运动,原本“拥护”他称帝者纷纷倒戈,袁世凯不得不在做了83天皇帝之后宣布取消帝制,数月后病亡。先入为主的决策有时也会歪打正着,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对于一次、两次决策,拍脑袋拍中了,也不是不可能。

避免先入为主的决策误区

先入为主是决策中经常出现的一个错误。人们往往会被自己的第一感觉所影响,就忽视收集信息。有的时候,相信第一感觉是一种决策方式,但是决策者还需要能够从第一感觉中跳出来,从更加客观、全面的角度进行分析和思考。

决策要建立在扎实的信息基础上,一旦信息失真,决策很容易偏离。经典童话《小王子》中说,“只有用心才能发现真相,只靠眼睛是看不见的”。对领导决策中的调研也是如此。如果领导者作风浮躁,仅仅走马观花,很难调查出一些没有表现出来的问题。而上级领导如果根据基层单位的安排来进行调查,同样常常无法全面了解情况。这就需要领导者更加审慎地对待自己的决策权,不要先入为主。如果负责外交决策的领导意志过强到主宰一切,职业外交官连真实的情况都不敢汇报,只汇报领导喜欢听的内容,报喜不报忧。领导者掌握外部信息不全面,就无法做出准确的决策。

领导者在决策中要深入全面地了解信息,防止证实性偏见,即过于关注支持自己决策的信息。当人们在主观上支持某种观点的时候,往往倾向于寻找那些能够支持自己原来的观点的信息,而对那些可能推翻原来的观点的信息往往忽视掉。1915年12月,首任中华民国大总统袁世凯宣布自称皇帝,改国号为中华帝国,建元洪宪,史称“洪宪帝制”。此举立即遭到各方反对,引发护国运动,原本“拥护”他称帝者纷纷倒戈,袁世凯不得不在做了83天皇帝之后宣布取消帝制,数月后病亡。袁世凯在倒清时立下功劳,本能够青史留名,最终却因逆历史潮流称帝而身败名裂。在称帝决策中,袁世凯仅仅看到当时的前清遗老遗少和各路军阀政客心怀鬼胎地“一致拥护”他早日登基,却忽视了更大的反对声音,很显然他当时接受的信息被过滤了,但同时他自己选择性地接受信息,只喜欢听那些拥护效忠的声音。

决策切忌感情用事,在情绪不稳定时不要做重要决策,要等头脑冷静时再做决策,否则很容易被感情左右,做出错误的决策。刘备出兵东吴败走夷陵就是情绪不稳定时的昏招。公元221年,刘备为夺回荆州,为大意失荆州而被擒杀的二弟关羽报仇,不顾诸葛亮等亲信的劝阻,亲率大军攻打东吴。征讨初期三弟张飞又被下属杀害,令刘备更加悲愤,全力出兵东吴。东吴统帅陆逊用以逸待劳的方法,阻挡了蜀汉军的攻势,然后在夷陵一带打败蜀汉军。夷陵之战导致蜀汉一蹶不振,以至于失去了争夺天下的希望。刘备本人也在夷陵之战之后深受打击,一年后就去世了。刘备此战“以怒兴师”,恃强冒进,犯了兵家之大忌。蜀川帝国真正的敌人,是逼迫汉献帝禅位的曹魏政权,刘备与结盟对象东吴决战,只能让曹魏坐收渔翁之利,又犯了战略错误。(www.xing528.com)

有些领导者认为自己对决策领域很熟悉,就忽视调查研究和深入收集分析信息,只根据以往经验进行决策,结果变成拍脑袋决策、拍胸脯保证、拍屁股走人的“三拍”干部。黑格尔(G.W.F.Hegel)有言“熟知并非真知”,揭示了人对事物的认识,不要只是认识事物的表面现象,要认识事物的实质。因为表面现象里面包含着假象,容易使人上当受骗。认识事物的本质并非易事,需要长时间观察、研究、调查,反复思考,有一个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过程。有的政策与工作任务,出发点是好的,但由于调研不充分、时间要求紧,不按程序走等各种原因,导致基层理解不到位、执行不下去等情况,更有可能激化矛盾。

先入为主的决策有时也会歪打正着,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这里面有灵感的因素。对于一次、两次决策,拍脑袋拍中了,也不是不可能。但是决策不能仅仅靠灵感和运气,决策的准确性更应该建立在扎实的信息收集和分析、科学的方法和过程的基础上,因为一次决策失误就可能会造成重大损失,多次决策失误更会造成难以承受的后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