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权衡与试点-领导决策

权衡与试点-领导决策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多种方案的抉择,中国古代有一句古谚:“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一般来说,解决问题有三类措施可供选择:紧急措施、过渡措施、根治措施。任何重大新制度、新政策出台是都要先试行的。允许一部分地方试点,既积累经验,又保护了基层的积极性,无论是地方还是企业的基层都有动力。葛洲坝水电站就成为三峡工程的试点。葛洲坝建设中发现了不少问题,提出了解决办法,进展顺利,各方好评,才开始三峡工程的实质性论证。

权衡与试点-领导决策

对多种方案的抉择,中国古代有一句古谚:“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常常不是只有一种正确的解决问题的办法。一般来说,解决问题有三类措施可供选择:紧急措施、过渡措施、根治措施。因此,决策的正确与否有时判断标准是多元的,若想分辨什么样的决策更加接近真理,要有一定的判断标准,而决策的目标是判断标准的核心,即能够顺利实现或接近实现目标的决策就是正确的决策。

在决策拍板时,需要注意不能过分在意流程而要在意责任。很多时候过分在意流程,一级一级的领导者签字,但其实大家没有很认真地履行责任,往往后面签字的人,都认为前面签字的人已经承担了责任,所以他只需要判断之前的人是否签字,他就签字。比如,一线业务员因为竞争加剧,决定申请在市场投放资源。这个申请递交给区域经理,区域经理同意,再递交到营销副总,营销副总看到区域经理同意,他也同意,再到总经理处,总经理看到营销副总同意,他也觉得应该同意,结果这个市场投放资源的决定其实是一线业务员的选择。而后面的各层管理并未进行这个决策申请的讨论,只是机械地走完流程。这样就导致了一个非常可怕的结果,公司的重要决策往往是最基层的人所做的判断。机关里也存在类似问题,比如,中央国家机关出台的全国性政策有时会由某部某司某处牵头来制定,然后程序性地经过司局长和部长签字,最后颁布的政策主要还是来源于处长牵头制定的内容。

“水至清则无鱼”,决策一般情况下要留有余地。当对事物认识不是特别清晰时,决策的内容宁可模糊一点,为实践发展留下空间。若对事物认识比较清晰时,决策内容可以具体一点。在公共管理实践中,常常当某行业没有发展起来时无人过问,当其刚刚发展起来就去加强监管,而有些部门是通过监管加强权力、规避风险或者为获取好处,而并非为帮助该产业发展。对新兴产业,应该允许其先发展,甚至经过一段时间的“野蛮生长”,然后再逐步纳入监管。管得过严过死就会抑制其发展,将本来大有前途的行业扼杀在萌芽状态。(www.xing528.com)

有些决策风险比较大,不确定外界的意见,就可以有一个探风的过程。有关领导者会利用耳语来传送“风向球”做试探,然后根据外界反应来考虑某项计划是否实施。比如通过有关人士向媒体“透露”一些传闻。假如公众反应不错,就正式出面证实传闻的真实性。假如公众反应不好,就正式出面否认,然后改变该计划。这样做是让那些有风险的决策有回旋余地。

任何重大新制度、新政策出台是都要先试行的。试点有三种类型:内容上看可以先找一个或多个工作领域,地点上看可先找几个或多个地点作为试点,时间上看可先后找几个点逐步推进。允许一部分地方试点,既积累经验,又保护了基层的积极性,无论是地方还是企业的基层都有动力。有些决策确实在实践中证明错了,这样在试点中得到了学习,促进了发展。例如,新中国成立后对三峡工程是否上马,国内各界一直争论不休,当时国力尚未能完全支撑如此重大的项目,于是到20世纪70年代初,中央决定先上三峡工程的航运梯级——葛洲坝工程,解决华中地区缺电问题,同时为建三峡工程做实战准备。葛洲坝水电站就成为三峡工程的试点。葛洲坝建设中发现了不少问题,提出了解决办法,进展顺利,各方好评,才开始三峡工程的实质性论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