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领导决策:副职领导的作用与职责

领导决策:副职领导的作用与职责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的副职是分管型的,要具体分管某一领域的工作。不管中国还是西方,副职领导作用的发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正职领导。相对于正职领导而言副职领导是配角,处于辅助地位;对于分管工作而言副职领导是主角,承担主要责任;相对于下属而言副职领导是领导,具备领导职权。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常常有两人并称的例子。副职领导要找准定位,最终决策以正职领导为主。

领导决策:副职领导的作用与职责

不同国家的副职定位有所不同。一些西方国家的副职是辅佐型的,他们出谋划策,协调各方,都是为正职服务。中国的副职是分管型的,要具体分管某一领域的工作。不管中国还是西方,副职领导作用的发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正职领导。对副职领导来说,权力资源不足,相当一部分工作要围绕正职的思路开展,对组织中的重要决策仅是参与者而非主导者。

副职领导有三重角色:配角、主角和领导。相对于正职领导而言副职领导是配角,处于辅助地位;对于分管工作而言副职领导是主角,承担主要责任;相对于下属而言副职领导是领导,具备领导职权。在决策中,主角意味着副职领导对自己分管领域的常规事务具有决定权;配角意味着副职领导对分管领域的重要事务需要服从正职领导或领导班子的集体意见;领导意味着副职领导在职权范围内的决定在下属那里具有合法性而应得到执行。副职要努力成为分管工作领域的专家。对于有些专业性很强的领域,分管副职一般都应是专业能手,如果正职领导不是很懂行,副职领导在专业范围内施展作为的空间就会比较大。副职在自己的分管领域出主意想办法,一般被正职接受后才转变成正式决策。副职要在分管领域大胆工作,分管有底,守土有责。副职对职责范围内的事情努力做好,职责范围外的事情适当了解,注意衔接与配合。

正职与副职之间是密切配合和相互成就的关系。优秀的副职能够成就杰出的正职,而杰出的正职同样能成就优秀的副职。比如从青年时代起,周恩来一直是很出色的,但真正能使他在一个正确方向下充分施展才能的,还是因为有了毛泽东的领导,以至于有“谋事是毛,成事是周”的说法,毛泽东与周恩来两人之间密切配合对现代中国政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常常有两人并称的例子。比如太平天国的洪杨(洪秀全杨秀清)、戊戌变法中的康梁(康有为梁启超)、辛亥革命时期的孙黄(孙中山、黄兴)、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的“南陈北李”(陈独秀李大钊)等。两个人中总是以一个为主,另一个也有别人难以替代的作用,往往是相互补充和相互成就。(www.xing528.com)

副职领导要找准定位,最终决策以正职领导为主。很多事情既可以这样也可以那样,当副职与正职就决策发生分歧时,如果后果不严重的话,一般服从于正职。如果明显是自己正确,要坚持,但不可情绪对立。如果后果很严重,坚持原则,努力争取。如果争取不下来,在告之正职之后再告诉上级分管领导。另外要注意沟通方法,比如在集体开会场合,副职不要与正职唱反调,但在会前与会后等私下酝酿和沟通时,要勇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如果上述措施均无效,正职仍然坚持自己的决策,只能服从,尽力提出对该方案的补充完善意见,以尽可能降低决策风险。之后,在执行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副职所预料的不利后果,此时发现问题时立即进行沟通和补台。有人错误地认为,正副职决策意见不一致,副职只能服从,不管后果有多严重。

正职揽责不揽功,副职揽事不揽权。如果正职非常强势,副职乐于做一个默默奉献的无名英雄。遇到喜欢个人说了算的正职,副职应泰然处之,来个换位思考,多从正职的角度考虑问题,充分理解正职的良好愿望,这样思维空间就大大拓宽,从而跳出一己之见这一狭小的圈子,既增长见识,又开阔心胸。对于喜欢个人说了算的正职,副职肩上的责任相对轻很多。借机会也要向正职学习,因为大多数喜欢个人说了算的正职都是很有能力的,至少某些方面优势突出,在其手下做副职其实是很好的近距离学习决策的机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