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赶坳的历史沿革
南侗有行歌坐月,北侗有赶坳。赶坳又称玩山,是侗族青年结识朋友、谈情说爱以及中老年人娱乐与社交的一种活动。赶坳在北侗地区的贵州玉屏,湖南新晃、芷江盛行,不同的坳场,赶坳的时间不同,一般坳期一天。
每逢赶坳的这一天,侗家青年男女都穿上节日盛装,女人撑着花伞。他们成群结队地汇集到花山上唱山歌,寻找自己的意中人对歌。中老年人则手提各式精致的画眉鸟笼或鸡笼,摆成一圏,观赏和参与斗画眉、斗鸡。这时的花山上,老少云集,人山人海,山歌声飞扬,画眉啼鸣,锣鼓喧天,铁炮声震动山谷,侗乡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海洋之中。
每个地方举办赶坳活动的时间都不尽相同。新晃侗族自治县扶罗镇磨溪村每逢农历六月六,就会举办赶坳会的活动。据说,以前在农历三月三、九月九都会有赶坳会,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外出务工人口增多,慢慢地变成只有六月六的赶坳会了。赶坳会是一个盛大的侗族节日,在坳会上,年轻人会对山歌,谈恋爱,唱得好的腊曼腊耶(青年男女)会互相交换定情信物。如果男子唱得好,女孩会去取手帕,说明她已看上这名男性。关于赶坳会的起源,有多个故事。其中一个说是为了纪念侗族杨氏先人杨天应。据说,这个地方山林多,到处都是瘴气,杨天应拿着扦担插在山林里,瘴气随即散开。
(2)坳会上的盛装与“定情物”
①坳会上的盛装
北侗地区的女子在赶坳这一天,都会穿上自己最美的盛装,来到坳会的歌场上寻找自己的情郎。女子的山歌唱得越好,把自己打扮得越是娇艳,就越能得到恋人的欢心和年轻小伙的仰慕。但在北侗地区,以新晃、芷江、会同为例,由于地处湘黔两省的主要通道上,经济较为发达,与汉族的交往比较频繁,在服饰上深受汉文化影响,早已不见当年椎髻短裙的习俗。
由于受汉文化影响,北侗地区男子服饰基本已不具有太多民族特点。除婚礼丧礼外,一般节日所穿服饰与日常服饰的差别不大。男子穿对襟的满式服装,头裹以蓝靛染色的青色长帕。在春季和冬季多穿以蓝靛染色的蓝、青色服饰,夏季和秋季多穿白色。(www.xing528.com)
女子盛装多为略过膝盖的右衽大襟衣,拴一排铜纽扣;圆领、襟边、袖口滚两三道蓝边,嵌些细小花纹;裤脚底边,绣有花鸟虫鱼。鞋面上绣彩蝶鸟禽或游龙飞凤,千姿百态,神形毕肖。胸前佩戴的小围兜上,多加上一块半圆的布,顺着纱的经纬挑着楼台、人物、花草等图案,美观素雅。在腰间捆一条两指宽、几何菱形纹的织带,捆绑带垂于右侧,身材显得苗条、矫健。制衣所用的布料多为自己或母亲纺织的家织布。家织布布纹素雅美观,母亲在织机前日复一日为的都是让自己的女儿以最美的姿态展示在世人的面前。
女子梳的发型各有特点:年轻姑娘,蓄着捆上红头绳的独辫子,前额留一排齐眉的二檐子(俗称“刘海”)。有的梳双马尾辫,显得年轻可爱。中老年女性多把头发梳至脑后,以发网围髻,在头顶用蓝靛染的青色长帕缠头数圈。
女子着盛装时发上插银制的发簪、钗子、莲蓬、中心花、八方针。耳环戒指多为金银制作,以宝石美玉镶嵌。侗族女子往往在手腕上戴好几对手镯,以多为美。手镯的材质一般为银或玉,银镯多雕刻有花草动物等纹饰,玉镯多以上等的翠玉为材质制作。银项圈装饰项间,显得格外华丽。
清乾隆年间《芷江县志》记载,西溪(今新晃县地)苗民:“昔年衣服男妇均系左领,男子留发辫,包青布帕,身着衫裤。女子习尚花裙,身着布短衣,下身花布裙,不着裤。今皆知廉耻,俱如汉民装束,妇女均着裙裤。”这其中的装束与《芷江西溪图》中所绘制的西溪地区古苗形饰和今苗形饰一样,书中所说的西溪苗民应为侗族,其中的人物所着服饰也应该是清代汉化改装之前新晃西溪地区侗族人的服饰。
②定情信物
关于定情信物和赶坳的起源还有一个凄惨而美丽的故事。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聪明美丽的侗族姑娘叫腊月,她生有一副动听歌喉,可以唱得百鸟停声、鱼儿停游。腊月越长越漂亮,到了成婚的年纪,不少人都来求婚。腊月提出条件:凡求婚者,可在特定的日子来与她对歌,谁赢了就嫁给谁。结果远近歌手没有一个能唱赢她。其实腊月心中早有了意中人,是个勇敢英俊、有名的青年歌手。这天,两人在对歌时,姑娘将自己的丝帕交给了小伙子。谁料,一个富家子弟暗中偷听了他们的谈话,在小伙子回家的路上,凭着花言巧语骗得了丝帕,并趁其不备将小伙子推下了万丈深渊。富家子弟回去后,亮出骗得的丝帕,并带着礼品、人马去娶亲。姑娘闻知噩耗后,义愤填膺,连夜奔到心上人遇害的地方,放声痛哭。见富家子弟持火把追来,便飞身跳下悬崖,殉情而死。消息传开后,侗家歌手怒不可遏,惩治了凶手,聚集在山坳上对唱,他们用歌声来纪念这位美丽而忠贞的姑娘。于是,侗家人便有了“赶坳”。
在中国古代,定亲是男女双方确定婚姻关系、仅次于正式结婚的社会性的重要礼仪。定亲遵循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处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们却常有用信物来定情的做法。迫于礼教和社会压力,交换定情信物一般都是男女双方私下进行的,他人无从知晓。但古代侗族不像汉族一样需要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是通过如赶坳这样的活动,通过歌声自由地寻找自己的爱情。年轻的侗族男女们一旦找到了自己的意中人便会赠送定情信物来确定自己和对方的关系,侗族把这种行为称为“送带子”。侗族姑娘一般会赠送自己绣制的花帕、鞋垫或亲手编织的花带给情郎,而男子常会赠送饰品给自己心爱的女子作为对其有好感的依据。从而约定日子,通过“赶坳玩山”或游“花园”,互相对歌谈爱,加深了解和增强感情,由朋友变成情人。直到双方都认为对方可以信赖,愿意缔结良缘,男方再托媒人到女方家说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