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侗族服饰:祖先崇拜与鬼神信仰流动展示

侗族服饰:祖先崇拜与鬼神信仰流动展示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侗族人认为,人死而灵魂不死,它或飘游在阴间,或返回故乡,到所谓“半边河水清,半边河水浊”之地寻祖。除了鬼魂崇拜之外,侗族宗教信仰中最主要的内容是祖先崇拜。祖先崇拜在侗族之中十分普遍,又独具特色。侗族祖先崇拜的最大特点,是明显地表现出对女性祖先的崇拜。总的来说,侗族服饰是侗族人神灵信仰静态外现的载体,是侗族人鬼神崇拜和祖先崇拜的流动展示。

侗族服饰:祖先崇拜与鬼神信仰流动展示

侗族人认为,人死而灵魂不死,它或飘游在阴间,或返回故乡,到所谓“半边河水清,半边河水浊”之地寻祖。只要生前积善行德,死后就能投胎还阳,重返人间。除了鬼魂崇拜之外,侗族宗教信仰中最主要的内容是祖先崇拜。祖先崇拜在侗族之中十分普遍,又独具特色。其崇拜对象甚多,有全民族共同信奉的女祖先——“萨神”,也有部分地区信奉的男祖先和英雄人物,如飞山大王、黑帝大王等。每个家族及家庭还各自供奉自己的先人,而妇女又单独供奉郎家神和外家神。侗族祖先崇拜的最大特点,是明显地表现出对女性祖先的崇拜。其信奉的“萨神”众多,有萨虽(岁)、萨乡、莎玛、莎天巴等。“萨”在侗语中意为“奶奶”“祖母”,故上述萨神均为女性,是侗民的祖先神灵,她们在侗族群众中地位甚高,备受崇敬。其中的“萨虽(岁)”,意为“老祖母”,是侗族共同信奉的女始祖和最高保护神,她主宰着侗家人的兴旺发达和吉凶祸福。因此,侗族村寨一般都设有“萨虽(岁)”的“神坛”——“祖母神堂”。这种“神坛”通常用石块砌成长宽各丈余,高四五尺的圆形或长方形的土石堆,“神坛”上既无偶像又无牌位,只是用铁锅装些妇女生产生活用具的模型埋在土石堆里,“神坛”上栽黄杨树,周围植刺藤,或修屋遮盖,或设于露天,非祭日,任何人不得擅自入内。对“萨虽(岁)”的祭祀活动很频繁,每月的初一、十五需烧香敬茶,村民外出参加芦笙会或集体做寨客等重大活动,均向“神坛”拜别,求祖母神保佑往返平安春节期间,一些村寨还要举行集体悦神活动,青年男女尽情歌舞,对唱祭祖神歌。

侗族人把自己的信仰文化符号编织在侗锦上,绣在衣服上,戴在头上,穿在身上,全身上下成为神灵信仰文化的空间载体。侗锦中有太阳花、月亮花、八角花、凤尾花、鸡冠花、喇叭花,大地纹、山纹、水纹、龙纹、凤纹,鸟图案、树图案、人图案、鱼图案、马图案、牛图案、蝙蝠图案、松鹤图案等,这些都是侗族人关于天地人、日月星、山水、龙凤、牛马、松、桂、鹤、蝙蝠、花鸟、虫鱼等共同图腾的荟萃,是编织者心中图腾与神灵的外现。幅幅侗锦,都是侗族人图腾崇拜、神灵信仰的集锦。侗族头帕两头绣有人、鸟、马及各种花色图案;侗族银冠凤凰伫立银冠之巅,其下百鸟朝凤;侗族人的肚兜围裙、成年人的衣边(上衣衣边和裤脚边)绣满花纹图案,都是制作者按照族群图腾意识和神灵信念绣制而成,都是制作者信仰文化意蕴的外现。总的来说,侗族服饰是侗族人神灵信仰静态外现的载体,是侗族人鬼神崇拜和祖先崇拜的流动展示。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湖南少数民族妇女服饰作为民俗文化的载体,承载了许多实体内容和情感,同时,服饰还担负着通鬼娱神的使命。少数民族服饰秉承了巫术的基本精神,在面料织造、款式设计、色彩搭配、制作工艺和图案造型、意境构成、鬼神形象塑造等诸方面追求完美。它不再模拟和再现生活,而是以写意的符号,融合现实世界、鬼神世界和艺术世界,构成一种独特的服饰审美意境,让人们在艺术的赏析中获得一种超越自我、超越现实的情感体验。透过这种意境,湖南少数民族服饰以其功能性的把握,调整着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起到加强族群团结与认同、稳定族群生活的作用,这正是少数民族服饰深层的精神特征之所在。

【注释】

[1]左汉中.湖湘图腾与图符[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12:225.

[2]左汉中.湖湘图腾与图符[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12:184.(www.xing528.com)

[3]巫瑞书.南方民俗与楚文化——楚文化掠影[M],长沙:岳麓书社,1997:9.

[4]吴嵘.贵州侗族民间信仰调查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19.

[5]邓宏烈.羌族图腾崇拜遗风考略[J].贵州民族研究.2015(5):85.

[6]吴晓东.苗族图腾与神话[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53.

[7]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地方志委员会.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志·民族志[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0:26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