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少数民族服饰历来以绣织精美、银饰华丽而名扬中外,享誉古今。其服饰图纹种类繁多,特点鲜明,在我国少数民族服饰文化和艺术形式中独树一帜。服饰图纹承载着各族人民情感的印记,反映了少数民族自然崇拜、图腾崇拜、鬼神崇拜、祖先崇拜等族群心理,记载着各个民族所经历过的漫长历史变迁与经济社会发展。
湖南少数民族服饰图纹复杂多样,从服饰款式到纹样都有许多讲究,这些是少数民族近千年文化浓缩与历史变迁的精华。图纹无论从服饰的形制来看,还是从内容上说,都是珍贵的少数民族族群文化的优秀图鉴,是物象化的民族服饰文化宝库。
湖南少数民族文化集结了土家族、苗族、侗族、瑶族等少数民族的多元素文化,显现多元性特征,涵盖了巫文化(祭祀文化)、傩文化(农耕文化)、盘瓠文化(氏族文化)等。因为少数民族多年不停地迁徙,随着时间的变迁,各民族之间的文化碰撞与融合日益加强,少数民族文化中也融入了汉族文化,如汉文化(儒学)、楚文化(楚辞)、佛教文化等。但主要还是以盘瓠文化、巫文化、傩文化为核心,其中,神秘诡异的巫文化在少数民族文化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是各民族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文化核心所在。《山海经·大荒南经》记载:“有臷民之国。帝舜生无淫,降臷处,是谓巫臷民。巫臷民朌姓,食谷,不绩不经,服也;不稼不穑,食也。爰有歌舞之鸟,鸾鸟自歌,凤鸟自舞。爰有百兽,相群爰处。百谷所聚。”文章生动形象地描述了一个“巫民”部落,那里的人们不用辛勤劳作却有着足够日常生活所需的粮食,不用纺织棉布却有足够的衣服穿,就连这里的鸟都与其他的动物不同,能歌善舞,部落里到处都是鸟儿悦耳的歌声,动物们嬉闹的身影,凤凰起舞,勾勒出了一幅天马行空、美轮美奂的“迤逦画卷”。王逸在《楚辞章句·九歌序》中写道:“昔楚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祀。其祀,必作歌舞以乐诸神。”这些文字揭示了湖南巫文化的奇异与诡秘。现在,这样的风俗仍然流行于湖南各少数民族中,比如有着中国“戏剧活化石”美称的“傩戏”仍保留和流传在湖南湘西各少数民族地区,它与“巫技”“辰河戏”“阳戏”“傩技”等同样具有诡秘的巫文化特征。(www.xing528.com)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神灵信仰、宗教信仰、图腾信仰、自然崇拜、鬼神崇拜等。他们自古以来就居住在具有神秘色彩的湘楚之地,以巫术为核心尊崇的宗教信仰散布在湖南各少数民族,他们生活的各个领域笼罩着巫文化所营造的神秘氛围。就像银饰最开始出现的时候,就承载着巫术的信仰和灵魂。湖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先民们相信,一切锋利的物品都有辟邪的能力,尤其是银饰,驱邪的能力属上等,而且,他们还坚定地相信银饰可以帮助人们消除灾病。之所以湖南少数民族创作出了巫术及具有宗教风格的宗教类型的图案纹样,就是因为有少数民族将“巫术”作为主要信仰来尊崇。服饰穿着,本就是人类的最为重要的生活必需品,融功能性、审美性为一体。服装也是一个民族文化最为直观的体现,图形纹样不只是单薄的纹样,更是一个载体,是民族文化信仰的加持,承载了一个民族的信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