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物统一观’,即心与物、主体情思与客体景物的交融合一、人内在的生命力与自然界的生机活力的交感合一。”[12]装饰图纹造型来源于自然,这不仅表现出各民族善于发现自然界中美的物象,且更加突显出了对美的重构能力。图纹的再创衍生是以大自然中的各种生物为原型,通过变形、夸张、加减相结合等方法创作的一种艺术,是各民族人民用智慧和劳动凝聚的一幅创作长卷。
艺术创造手段中的构成形式是一种意向语言。“这种意向语言是一个想象、假拟与虚构的结构,它在构图方式、色彩运用及形象塑造上均不是视觉印象的复制、再现与反映,而是依据表现原则和生命冲动对视觉对象进行加工、变形、异色处理和想象性创造,形成一种虚幻的视觉意象体系,以突显艺术家强烈的情感力与生命力,它往往具有一种生气贯注和意韵无穷的精神特质。”[13]装饰图纹不仅仅是自然物象的再现,更是少数民族女性精神生活、情感、意愿的充分表现。装饰图纹的组构形式是少数民族女性心理构成的视觉经验的直接反映,是心象天成的神曲。装饰图纹的组构形式是通过心理氛围构成的视觉经验,这种视觉经验源自生活的历练过程及对实实在在的布料、针线等材料的熟练运用,当然更离不开现实生活所赋予的智慧。因此,装饰图纹的布局与构成是在炽热的情感状态中寻找的一种艺术直觉,是各种旋律和元素的堆积,是在实现装饰图纹艺术形式及表现手法上的随心所欲,并且在这种随心所欲中“冥”出了构成特点,“畅”出了组构骨式。如在花瑶挑花图案中,随意挑出一幅绣品,在构成形式上均有一个共同的艺术特色:图形及纹饰呈对称型构成。对称的形式有绝对对称、相对对称及正对称、斜对称等。然而就是对称这一规律在挑花构成艺术形式中不拘泥于特定的表现形式和方法,在图纹组构上建造了一种挣脱一般模仿和重复的视觉心理印象,在相对自由的空间中随形定式,拓展了挑花图纹构成形式的表达空间,呈现出挑花女的心象与个性。染织装饰图纹造型以自然取材拟形再创新,是对大自然物象的提取加以主观意向的创新塑造。创作时除了“取象”还有“假借”“暗喻”。假借是将喜庆、吉祥等观念借助于某些事物的属性或特征,以及利用事物的某种名义、力量等,并在此基础上经过刻意加工或附上个人的理想色彩来实现。运用象征、假借等手法,借助直观的形象表达非本身意义的内容,以假借的途径述说本民族特有的人生观、道德观、宗教观、民俗观、审美观等,以及畅想幸福美满的生活态度。暗喻是通过对装饰图纹局部、片段、残象的合理应用或纹样形象设置,达到图纹所具有的本体与喻体的同时出现,有意无意地剥夺人们已形成的对事物的认知经验,并通过重新组合的方式,使它们之间在形式上形成相合的关系。创设一种暗喻情景,使观赏者获得心理上的暗示,有意无意地构建一种意向语言的艺术形态及人文意思、精神理念、价值观念判断模式,如图6-2 双龙抢宝图的宝物上方呈放射状的图纹具有双层语义:一是宝物所发的光,即光芒的描绘;二是龙的涌动而形成海里波浪的隐喻。合理的加减法让纹样生动活泼,把双龙与自然巧妙地糅合在一起,似景如画,惟妙惟肖。虽是简单图纹,但刺绣在筒裙上,便是花瑶挑花女心目中愿望之身心定气与自然物之生气的交感合一,是形与意、情与景的交融统一,富有天人合一的艺术美感。
图6-2 花瑶挑花 老瑶山筒裙
湖南少数民族服饰装饰是少数民族妇女根据自己对生活的认知、体验、感受与理解,在图纹表现上大胆创意立新,随心所欲,图纹寓意追求生活意味与情趣,追求甜美与向往美好。装饰图纹构成的形式心理及所属的情感寄托和心声诉说,很好地诠释了艺术在人类生活中的价值和社会情感,催生了少数民族服饰多元化的社会职能与艺术功能,彰显了服饰装饰艺术的民族性、艺术性以及民族民间艺术的独特性。
图6-3 花瑶挑花 龙凤呈祥
【注释】
[1]田欣.装饰基础与装饰设计[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1.
[2]唐星明.装饰文化论纲[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6:1.
[3]丹纳.艺术哲学[M].傅雷,译.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1:43.(www.xing528.com)
[4]陈素娥.诗性的湘西——湘西审美文化阐释[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43.
[5]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档案馆.泸溪县志[M].1984:552.
[6]滕新才,孙颖.论苗族银饰图案的文化内涵与现代变迁[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5):8.
[7]刘安定,邱夷平.中国传统工艺的保护研究——以染织工艺为例[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52.
[8]向颖晰.通道侗锦符号语意与美学特征探究[J].明日风尚,2018(9):197.
[9]崔自默.为道日损——八大山人画语解读[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131.
[10]崔自默.为道日损——八大山人画语解读[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121.
[11]王昱.东庄论画[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2:400.
[12]黄丹麾,胡戎.新表现艺术——情感的栖居地[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1995:105.
[13]黄丹麾,胡戎.新表现艺术——情感的栖居地[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1995:11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