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湖南少数民族的装饰之美

湖南少数民族的装饰之美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中国旧石器晚期遗址中,考古学家发现了大量装饰品,展现了人类对于装饰美的追求。湖南少数民族穿衣打扮喜爱寻求完美,寻思在着装上搭配类型丰富、样式精美的服饰配件,追求视觉上乃至心灵上的一种满足和愉悦。正因为这种寻思和追求使湖南少数民族装饰比服饰更广阔更外化,从外延来看装饰是服饰内容与形式的外化,从内涵来看装饰是各民族人民心灵诉求和对美好生活憧憬的外化。

湖南少数民族的装饰之美

装饰是一种文化形态,也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装饰”一词在中国最早出现在5~6 世纪,范晔编撰的《后汉书·梁鸿传》中写道:“女求作布衣麻履,织作筐绩之具。乃嫁,始装饰入门。”[1](女子请求做粗布衣服、草鞋、纺织用的筐、搓绳子的工具。等到出嫁,才梳妆打扮进了门。)装饰在西方原指哥特式建筑上的窗棂花样,后衍生为人类为了美化自然环境,达到身心愉悦的一种本能创作行为。

早在旧石器时代,人类祖先在利用石器打造各种狩猎武器生活器具之时就产生了原始的装饰审美。不论是器具上的点、线、面图案或是演变而成的波浪图纹、螺旋图纹、三角图纹、菱形图纹等,都体现出人类原始的、懵懂的审美意识。在中国旧石器晚期遗址中,考古学家发现了大量装饰品,展现了人类对于装饰美的追求。步入新石器时期之后,由于工艺的进步,人类支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进一步提升,装饰被用于服饰、绘画、彩陶等领域,装饰元素也愈加丰富。诸如人类早期的原始符号、装饰纹样、装饰图案、传统纹饰、民间彩绘都是以“文采”的方式充作“饰物”在世间广泛传承的。[2]

为了御寒,人类从最开始利用自然环境中的树叶、树皮以及动物皮毛,到学会纺织技术,尝试生产、制作棉麻制品,并不断更新各种生产用具,以获得更为实用、舒适的衣物。与此同时,人类的审美意识不断发展,开始使用发饰、衣裙等更加美观的饰品、衣服来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在一定意义上促进了装饰和服装的发展。(www.xing528.com)

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对服装就非常讲究,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的说法,不论男女,都经常佩戴几件美丽的玉雕。从《后汉书·西南蛮夷传》的“染以草实”“好五色衣”可以看出人们对服装美的喜好由来已久。湖南少数民族穿衣打扮喜爱寻求完美,寻思在着装上搭配类型丰富、样式精美的服饰配件,追求视觉上乃至心灵上的一种满足和愉悦。正因为这种寻思和追求使湖南少数民族装饰比服饰更广阔更外化,从外延来看装饰是服饰内容与形式的外化,从内涵来看装饰是各民族人民心灵诉求和对美好生活憧憬的外化。“认定一件艺术品不是孤立的,在于找出艺术品所属的,并且能解释艺术品的总体。”[3]湖南少数民族由于所处的社会历史、地理环境、宗教信仰、民俗民风和生产生活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形成了民族不同的审美观创造了品相独特、类型多样、造型精美的服饰配件和服饰装饰艺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