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土家织锦:民俗传承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土家织锦:民俗传承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土家织锦,民间俗称为“打花”。土家织锦当时也被称为“土锦”“土布”,应用范围大大增加。1957 年,随着土家族被政府确立为单一民族,才有了“土家织锦”这一正式称谓,土家织锦也逐渐被推向全国。2003 年10 月,文化部公布了首批十个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试点名单,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就在其中。2005 年,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土家织锦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因此每个姑娘出嫁时要准备大量精美的土家织锦嫁妆。

土家织锦:民俗传承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土家族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重庆、贵州等山区。聚居在湖南的土家族拥有一项极负盛名且最具特色的民间织造工艺品——土家织锦。土家织锦,民间俗称为“打花”。据史料记载,早在古代巴人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土家织锦。战国时期,川东鄂西的“巴子国”被秦灭掉后,有一巴人分支流入五溪,与当地居民相互融合,他们是最早迁入的土家族祖先。土家族不仅擅长农业生产,还非常擅长纺织,他们的“桑蚕”“麻”成为每年进贡朝廷的贡品,因而“禹会诸侯于会稽,执玉帛者万国,巴蜀往焉”[2]秦汉时期,土家织锦发展迅速,当时也被叫作“布”“凡”,土家织锦可以用来抵扣赋税。《后汉书·西南蛮夷传》中记载有土家族用麻布织成的“蛮布”。晋《华阳国志》卷四记载这种布叫作“兰干细布”,并且“织成文如绫锦”。唐宋时期,随着土家族与各个民族交流的增强,土家织锦被汉人叫作“溪布”“峒布”,并被贩卖到各处,此时在土家族地区,家家户户都忙于织布,“女勤于织,户多机声”。到了明清时期,土家族的织造技艺有了显著提高,棉的普及和推广对土家织锦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进作用。

织锦的图案有两百多种,《大明一统志》记载:“土民喜服五色斑衣。”土家织锦当时也被称为“土锦”“土布”,应用范围大大增加。清朝改土归流之后,清政府推行满汉文化,土锦逐渐向被盖、饰品等方向发展,织锦在服饰上的装饰性加强,色彩搭配逐渐明艳浓烈,土家织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愈加明显,并且远近闻名。据1939 年《龙山县志》记载,土家织锦“近有征往长沙,南京及东西各国备品列者(展览),惜千数百年来不知改进,甚且等而下之”。1957 年,随着土家族被政府确立为单一民族,才有了“土家织锦”这一正式称谓,土家织锦也逐渐被推向全国。

湖南土家织锦(图3-6、图3-7)的产地主要集中在湘西的永顺、龙山、花垣一带,其中以龙山县的土家织锦最为有名,龙山由此成为“中国土家织锦之乡”。2003 年10 月,文化部公布了首批十个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试点名单,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就在其中。2005 年,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土家织锦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图3-6 土家织锦(1)(www.xing528.com)

图3-7 土家织锦(2)

关于土家织锦的来源有着很多传说,其中有一个在湘西龙山县广为流传。很久以前,湘西土家族村寨里有一个美丽的姑娘,名叫西兰。她从小就心灵手巧,天资聪颖,孩童时期就学会了织布。十五六岁时,西兰就织得一手好布,每次织布的时候都吸引着邻居前来观看,连吃饭都忘记了。村里面,只要有姑娘出嫁,都邀请她亲手绣头盖。她每每绣出的嫁品,新娘子都爱不释手。渐渐地,西兰织出的布远近闻名,外村的人也争相请她去织布。一年春天,西兰坐在家中,望着窗外寨子里漫山遍野盛开的山花入了迷,觉得山野中的花朵五颜六色非常漂亮,正巧家里也有这些颜色的丝线,她想把这些花织在织布上。于是她立刻将这些花采来摆在织机前,用五色的丝线,挑数着纱线,照着花朵的样子一朵一朵地织了起来。她用心织出来的花就像真的一样,引来蝴蝶翩翩飞舞,蜜蜂也飞过来采蜜。西兰非常高兴,一朵接着一朵往下织,一匹花布很快就织好了,邻居都过来看。大家都赞不绝口,一些小伙子也对西兰心生爱慕,想要娶她回去做妻子。西兰的父亲不同意,他希望自己的女儿能够嫁个大户人家过好日子。又过了两年,西兰把山野中所能采到的花都织完了,可她总觉得还有花是她没有织过的,她去请教村子里的老人,他们都告诉西兰,已经没有花是她没织过的了。一天,西兰做了一个梦,梦里出现了一位白胡子老爷爷,老爷爷告诉西兰:“姑娘,你织了那么多花,就是没有把你们家后院的白果花给织上,这种花是世界上最美、最艳丽的花朵,它只在半夜开!”于是,西兰真的半夜起床,坐在后院的白果树下等待花开,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过去了,白果树还是没有开花,西兰失望极了。西兰有个嫂子,整天好吃懒做,嫉妒心又强,她看见西兰在村子里这么受欢迎,心里面恨得牙痒痒。这几天她发现西兰晚上不在房间,以为西兰到外面会情郎去了,便对西兰的爸爸说了很多坏话。西兰的爸爸气急败坏,半夜躲在西兰房间外,观察西兰到底在干什么。第四天,西兰完全没有感觉到父亲及兄嫂的异样眼光,依旧半夜来到白果树下,爸爸看到西兰在树下好像在等什么人,一怒之下用刀砍死了女儿。突然间,白果树沙沙作响,满树的花朵从树上落下,其中一朵最美的白果花落在她的怀中。爸爸看见倒在血泊中的西兰,顿时明白自己误会了女儿,悔恨不已,于是赶走了儿子和媳妇,把西兰织的花布用作被子盖,感觉女儿还在身边一样。从此之后,人们为了纪念西兰,便把她生前绣的被子称为“西兰卡普”。在土家族有个不成文的规矩,身为土家族的女儿,必须从小学习织西兰卡普,并且在嫁女儿的时候都要准备被盖做嫁妆

土家族姑娘从小就要学习刺绣、织锦,为出嫁准备嫁妆,为婚后生活准备衣被、服装等。土家族有句口头禅:“养女不绣花,好比没有她。”她们起早摸黑,熬更赶夜,呕尽心血,织出自己心爱的土家织锦铺盖。土家织锦以三块彩织缀联而成,每块两端织上花边,构成整幅秀丽图案。正如民歌所唱的:“白布帕子四只角,四只角上绣雁鹅。帕子烂了雁鹅在,不看人才看手足。”俗称“看手足”指评判工艺技术的好与差。姑娘们亲手织出的织锦既是她们物质财富的象征,也是她们勤劳、能干的标志,人们以织锦技艺来品评姑娘,认为只有织锦织得好的姑娘才能得到大家的赞颂以及夫家的喜欢。因此每个姑娘出嫁时要准备大量精美的土家织锦嫁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