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苗族织锦:源自楚国蜀锦的独特文化艺术

苗族织锦:源自楚国蜀锦的独特文化艺术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苗族人善纺织,其工艺深受楚国蜀锦影响,并创造了苗族自己的织锦。苗族织锦,是一种以编织棉线、彩色丝线而形成花纹的织品,它又称织花。苗族织锦有宽窄两种,宽的为“苗锦”,苗语称“芭排”;较窄的为“花带”。千百年来,苗族织锦一直伴随着苗族老百姓的生活,是姑娘们从小必须学会的手艺。湘西吉首关于苗族织锦还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于是众人纷纷效仿,从那以后,苗族人民织花带、系花带的习俗就此流传下来。

苗族织锦:源自楚国蜀锦的独特文化艺术

苗族是个古老的民族,相传为三苗、九黎的后裔,这与其先民在春秋战国时期曾广泛分布于荆楚地区有很大关系。苗族人善纺织,其工艺深受楚国蜀锦影响,并创造了苗族自己的织锦。苗族织锦,是一种以编织棉线、彩色丝线而形成花纹的织品,它又称织花。苗家织锦历史悠久,其中《隋书·地理志》记载:“诸蛮本其所出,承盘瓠之后,故服章多以斑布为饰。其相呼以蛮、则为深忌。”其中的“斑布”,据考证就是一种类似“织锦”的织物。而《黔书》记载的“红苗”“衣被俱用斑丝”,实际就是指湘西、黔东一带的苗锦。苗族织锦有宽窄两种,宽的为“苗锦”,苗语称“芭排”;较窄的为“花带”。花带是一种用丝线编织的小物件,一般一厘米长、三厘米宽,多以斜纹为主。它的用途也有很多,有做小孩背带的,有做布包背带的,有做荷包刺绣的。花纹多是妇女们日常生活所见,构图精巧,装饰性极强。这些织锦不仅能够大量用于衣服、被面、围裙腰带、绑腿之上,同时还是苗族人们表达爱情的信物、馈送亲友的礼物。

千百年来,苗族织锦一直伴随着苗族老百姓的生活,是姑娘们从小必须学会的手艺。湘西吉首关于苗族织锦还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相传很久很久以前,在苗族村落里,村民们经常遭到毒蛇的攻击,人们想了很多办法,也不能把毒蛇彻底赶走。有一个叫作黛蓓的苗族姑娘,一天在山上放牛看见龙和毒蛇在打架,吓得她赶紧躲到树上,打了一会儿,龙咬住了毒蛇后就一口把它吞到肚子里。黛蓓灵机一动,回家取了五颜六色的布条和丝线制成与龙的颜色相似、长度相等的长带子,每当上山砍柴或下地耕田的时候就绑在身上,只要看见毒蛇就把长带子摆动起来,装作龙的样子吓唬毒蛇,毒蛇以为是龙就不敢来了。于是众人纷纷效仿,从那以后,苗族人民织花带、系花带的习俗就此流传下来。(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