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湘西民俗:苗族头帕的魅力

湘西民俗:苗族头帕的魅力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头帕的由来在古代,湘西地处“全楚咽喉”,常年是兵家必争之地,所以连年战争不断。女子头帕多为长方形,有以织锦、挑花作为图案装饰的,也有以纯色黑白素格为元素的侗布制作而成的。苗族男子十分喜爱头帕,一般围青色头帕。凤凰腊尔山等地的苗族妇女多喜欢用蓝底白格或有蜡染图案的花帕包头,称为梅花帕。

湘西民俗:苗族头帕的魅力

(1)头帕的由来

在古代,湘西地处“全楚咽喉”,常年是兵家必争之地,所以连年战争不断。湘西的国王名为尤,敌对的首领名为商,尤与商常年对战,一直难分胜负。尤十分苦恼,于是在城门上粘贴了一张告示。上道:“天下能人志士何人能打败商国,便将最美丽的三公主嫁给他。”看到告示的男人们都很心动,却没有人前来揭告示。三天以后,一位长相俊美的男子,身披五彩花衣,脚穿五色草鞋,前来揭告示。首领很是高兴,便以美酒招待他,为他饯行。临行前得知他名为龙犬。龙犬在商国的军队潜伏了好久,发现他们军队的人有护膝、护臂和头盔,但是脖子露在外面,所以他等待时机。在一次野外伏击战中,他找准机会,幻化成真身。只见五道彩光忽闪而过,一道道血光散落一地,商人们的头纷纷落地,几乎在同时,一支毒箭也悄悄地射向了他。商国的首领死了,军心大乱,不攻自破。被毒箭射伤后的龙犬苏醒过来,提着商首领的人头去见尤。龙犬因为中毒过深,无法幻化成人身,而尤以此为借口,推托说:“人怎么能嫁个犬?”便把龙犬打发了。在帷帐后面的三公主目睹了这一切,悄悄将龙犬留在自己的寝宫。一日,一位高僧说自己可以为龙犬医治,他说自己翻阅无数典籍,在《云上书》中找到一种方法。龙犬本是天上的奇兽,常年生活在云里,而云层的水汽是万物之源,可以给其元气,而在凡间只有用清晨的露水才有奇效。要重生必先将其用布裹,全身放入蒸屉中用露水蒸七七四十九天,说完便化成一道青烟消失不见了。公主照着高僧的方法做了,四十八天过去了,公主见蒸屉里没动静,不禁有点担心,想着龙犬会不会死去,这样想着越来越害怕。她一下打开了蒸屉,只见一个身披彩衣的少年正睡于其中,但这少年却没有头发,公主看到这便也安心了。可她再次盖上蒸屉时却怎么也盖不上了,这时少年醒了,告诉公主只要拿一块崭新的布包于头上,全身的毛发就可以焕然一新,果然两天以后那个翩翩少年又回来了。宫里的人都惊叹他的头发,便都以帕置于头上,希望也可以像龙犬一样让头发焕然一新。龙犬和公主的爱情也成为一段佳话。

白族凤凰帽美丽而独特,具有浓郁的当地特色。位于湘西罗坪山上的彩凤寨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早在数千年前,彩凤寨有一只金凤凰,每年秋天,成千上万的鸟儿都会汇聚于此,前来朝拜。山下住着一对勤劳的姐妹,姐妹俩靠砍柴养桑为生,一日误入一个山洞。山洞四壁金碧辉煌,如进入仙境一般,这时从洞底传来了一声喊声,姐妹两个循声而去,只见一只形似乌鸦的雏鸟躺在火堆里。姐妹俩把它带回家中小心抚养,数日后发现鸟的羽毛变得越来越丰盈美丽,同时羽毛间还泛着金光,就这样过了一个月后,鸟的羽毛长齐了。在要飞回山岭时告诉姐妹俩,它本是彩凤寨的金凤凰,谢谢姐妹俩的收留,作为回报,它送姐妹俩两片自己身上的羽毛,说完便飞向了山岭。说也奇怪,羽毛竟变成了一顶凤凰冠,戴上凤凰冠的姐妹俩变得更加美丽动人了,其他的白族姑娘也相继模仿,凤凰帽开始时兴起来,并流传至今。

(2)头帕的种类

头帕是湖南少数民族服饰的重要配件之一,样式也多种多样。湘西湿度大,温度低,昼夜温差较大,而头帕既可御寒又可以防尘,同时戴着也便于劳作,所以是出行的必备品。女子头帕多为长方形,有以织锦、挑花作为图案装饰的,也有以纯色黑白素格为元素的侗布制作而成的。包头的式样也千差万别,有包缠式的、披搭式的、左包头式的、右缠式的,更有包缠与披裹相互结合组成的,这些成为不同系部之间相互辨别的标志。

头帕可分为长帕和短帕,男头饰则分为大包头装和小包头装两种。长帕没有镶嵌任何装饰,一般就是裁一节180~210 厘米的布,使用时把布的一头留一节,帕头在十分之八处,固定在额门发际,另一头往头部缠几圈,然后在发髻下面打上结即可。长帕一般在很冷的天才使用,其他时候都是以短帕为主。包头长帕一层层地重叠于头部,以扁椭圆形为主的,配上各种花巾及彩带,从外观上看显得特别雄壮大方。而小包头帕相对来说就简单得多,一般用一条黑布带在头部捆绑一圈后,再包裹上五色彩线和头巾,让小伙们显得精神抖擞。

苗族头帕

湖南苗族头帕种类很多。包头帕是苗族人的传统,不论男女老少,都能熟练掌握包头帕的技巧。头帕大约30 厘米宽,180 厘米长,最长可达360 厘米。苗族男子十分喜爱头帕,一般围青色头帕。譬如湘西花垣、凤凰、吉首、麻阳一带苗族男子喜爱青黑色帕,至少需挽五六圈,前后包成人字形。女子喜用青色丝织帕包头,发不外露,平正不偏斜,末挽一道要齐额上。凤凰地区的苗族也多喜爱用土布花帕。凤凰腊尔山等地的苗族妇女多喜欢用蓝底白格或有蜡染图案的花帕包头,称为梅花帕。头帕层层相叠盘缠,由额头一直包至脑后,连耳朵都包在里面,稍向后上方伸展,高高耸立。湘西苗族还有用土布花头帕的。头帕讲究折叠有序,各地包法也不一样,据说苗族有十余种头帕的包法,有的头帕包得大如斗笠,有的包得非常规整、平整,有的包成螺旋状。通道一带的“草苗”男子,头帕较为简单,平时没有什么装饰,只有在过节的时候才会在头帕上插几根野山雉鸡毛进行装饰。“草苗”的头帕与衣服一样也有长短之分,长帕有200 多厘米,大部分在冬天使用,寒冷的季节可以多缠几层直至脸部,便于挡风保暖。短帕长约100 厘米,缠绕两圈即可。沅陵、泸溪一带的苗族男子喜欢包白色的挑花头帕,与土家族一样,大多包成人字形。靖州的“花苗”男子头帕以青色或深蓝色为主,头帕两端绣有波浪纹,女子头帕是由黑白两色棉纱织成的,一般宽约26 厘米,长约100 厘米,头帕两端有以编织帕身的线头搓成的约10 厘米长且比纱线略粗的花须。花须与帕的结合部位用不同颜色的丝线镶排成图案。未婚女子在包头帕时,一般以红、黄、蓝、青等各种颜色的绒线扎于辫子末端,和辫子一起盘于头帕外边,头帕两端绣有彩色波浪纹。头帕上扎彩色绒线球是花苗未婚女子的特色,老年妇女一般以青帕或花帕缠头。城步的“青衣苗”男女均用青色头帕和蜡染青布头帕,未出嫁姑娘不用。

苗家老妇人多喜戴粽粑样的三角帕,据说这还和我国著名的爱国大诗人屈原有关。屈原是楚国的大臣,当时楚国内部腐败,奸臣当道,屈原遭小人构陷被流放,在流放途中风餐露宿。快到苗家地界时,屈原眺望着家乡,不禁流下了眼泪。而在沿途的河边,又望着水中自己的倒影,想着自己曾经的一腔热血,满腔抱负现在还没有实现,眼看着快要到家乡了,可却是这般颠沛流离的样子,无颜面对家乡父老,自己身上的冤屈也只有家乡的河水才能洗净,想着便一头跳入河中。押送的将士见屈原跳河便急忙去寻,却怎么也找不到屈原的踪迹。夜里,屈原托梦给妻子说:“水里好冷,鱼群还要吃人,我好害怕。”第二天,妻子梦醒告诉家人,家里人便用粽壳包着糯米投入水中,果然晚上妻子便不再做梦了。妻子想念屈原,便用手中的青帕包成了粽子的模样,戴于头间,村里的老夫人们见着三角帕模样甚是好看,便也相继模仿着佩戴起来。

②土家族头帕

土家族的服饰虽然在清朝改土归流时期有了巨大改变,但是土家族人裹头巾的风俗还是保留了下来。土家族男子常裹青丝帕或青布帕,这种头帕宽约30 厘米,长约300 厘米。包头时,将头帕一圈接一圈地裹在头上,呈人字形。有些地区如与保靖相邻的土家族地区裹白头帕,尺寸跟青丝帕、青布帕大致相同。清政府曾下令土家族人“示禁白布包头”,认为“夫白布乃孝服之用”,命令“用黑、蓝诸色”。虽然强令之下部分土家族人将白头帕改成了青、黑色,但是湘西北地区的一些土家族老人仍然保留了包白头帕的习俗。土家族山歌有唱“白布帕子四只角,四只角上绣雁鹅”,说的就是土家族人制作白布帕的精心细致,头帕的角也要绣上花。土家族白头帕由自纺自织的土布制成,经清水多次漂洗,后在草坪上晒干,看上去洁白无瑕。部分土家族妇女也包青丝帕或青布帕,比男子的略长,她们包头帕特别讲究,先将布帕折成8~9 厘米的长条,再缠于头上,不包作人字形,称为“折折帕”。包好头帕后再插上头饰,显得庄重美观。“转心花”为土家族已婚妇女的头饰。土家族已婚妇女都要梳“转转”头,即把头发于脑后挽髻,用丝网罩罩住,别上银簪子。土家族妇女的“转心花”有新妇和戴孝妇女之分,新妇用红头绳进行捆扎,而戴孝妇女用白头绳绑扎。在转心处插上由纯银打造的“转心花”头饰。“转心花”有单层、双层之分,造型图案一般为龙头凤尾或菊花牡丹等图案。“转心花”也是土家族妇女富有和尊贵的标志。(www.xing528.com)

瑶族头帕

瑶族发式主要有两种。一是以红、黑、白、蓝帕巾包头。比如蓝靛瑶男子度戒后,多数头上改戴马尾编制的圆帽或缠圆盘形状的黑布包头,红头瑶成年男子用青黑布包头。二是蓄留长发,在头顶上束发髻,扎红头绳或盘长发。头帕由瑶族织锦制作而成。瑶族妇女喜用锦巾裹头,但是头帕只有三十岁以上的妇女才佩戴。瑶族人常佩戴的头帕一般用棉丝线或蚕丝线织成,它有两种素色方形田格样式,多以红色和蓝色为主。佩戴的方式分为尖角型和平板型,瑶族男女也有以绣花青布或红布包裹头的,也有用棉纱和毛线缠头的,头饰式样千姿百态,有塔式、平顶式、飞檐式、絮帕式等等。不同的头帕类型和佩戴方式体现了瑶族不同地域和文化特点。盘瑶包头布带以挑红图案为主,大多用白线条或红线条彩带制作。层层叠叠地包住头部,呈扁椭圆状,或高或低,配上各种花巾及彩带,异常美丽。男性头饰分大包头装和小包头装两种。大包头装用10 多条彩带捆叠,小包头装用一丈多长的黑布带捆扎,外叠彩带和头巾,披绣花肩垫。瑶族男女头巾形制各有特色,男性一般多用黑色头巾缠头,也有用红色或白色长带包头的,两端绣有花边图案。女性头帕较男性的颜色多,绣有精美纹样,绚丽夸张。

湖南新宁八洞瑶族的服饰有着独特的风格。那里的女子会将自己四周的头发剃光,只留圆形头顶,将仅存的一束头发一分为二,分前后两支,将湘西独有的黄蜡擦于其上,上支先向上扎高约9 厘米并用麻绳加以固定使其直上,如同小儿的冲天辫一般,然后将其折下,和下支并齐,使二者呈直线状,再用青布包裹,并用花帕围成锥形,擦上黄蜡。装饰头发的手艺可谓是高手在人间,智慧的瑶族人想了一个奇特的办法。湘西竹叶茂盛,聪明的老乡就因地制宜,先将三根竹片横排三行。这选竹片也是有讲究的,一定要是三年左右树龄竹子的竹片,新竹过于嫩达不到效果,而老竹子竹竿发黄,效果不美观。然后将发尖分成两半扎在竹片上,外面别上红布或花布,再用花手巾盖住后脑,头周围包上一条长毛巾,让尾须垂吊在后面。这样复杂的工序和用心的手法就足以让这花帕变得独树一帜。

侗族头帕

侗族自古习惯裹头帕,有“侗贵待头,汉贵待脚”的说法。头帕既能御寒、防尘,又便于日常劳动,头帕便成为侗族女性与男性保护头部或装饰头部辅助性的配饰。头帕男女有别,侗族男子头帕多为紫色亮布(侗布)长帕或是黑白相间的格子帕;女子头帕多为长方形,大都用侗锦制作,有黑白相间的花格帕、侗织莨布、白帕等。

⑤白族头帕

白族男子一年四季都戴着白头巾。白头巾普遍用的是自己织的“家机布”,长为五尺、七尺或九尺,在头顶包三圈以上,有的将头巾包成人字形。未婚女子头上插花,额前留刘海,已婚女性将头发挽成髻,中老年妇女则将白色头巾染成青色或者蓝色。

(3)头帕的作用

头帕可用来御寒。湖南地处亚热带地区,空气湿度较大,又因地处山区,因而又多寒湿。头帕的主要材料多以棉麻为主,有较强的吸水性,可以很好地把寒气阻隔在头部之外。头帕还可以用来保暖,头帕置于头顶,而头帕的原材料为棉布,有很好的保温作用,可以让头部的血液保持流通,加强了血液的循环,有利于维持身体的温度。头帕还有攀爬功能。湘西多山地,陡峭的山崖需要绳索攀爬,而头帕层层缠于脑袋,长度和韧性刚好适合做简单的绳索,所以必要的时候老乡也会用它来攀爬。头帕还有存放功能,层层的头帕有时紧密如盆,也好似碗,聪明的老乡有时也把它当作盛放工具,不管是山里摘的野果、草药,还是集市上买的烟草、炊瓢统统都可以放入其中,如百宝箱一般。头帕还有养发功能,据说常年戴头帕的人头发都是细密黝黑的,根根发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