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湘西苗族印染图案:蕨草治疗与龙纹、蝴蝶纹的象征

湘西苗族印染图案:蕨草治疗与龙纹、蝴蝶纹的象征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传说中蕨草可以治愈苗族妇女的病,所以蕨草也成为苗族印染图案。苗族印染中的动物图案不仅仅有对现实动物的模拟,还有依据远古传说、宗教信仰进行的想象和大胆创造。苗族认为,龙是吉祥幸福的象征,龙纹在湘西苗族印染中是最为常见的图案。蝴蝶纹在苗族印染中非常普遍,这些栩栩如生的蝴蝶图案大量出现在苗族的剪纸、刺绣、蜡染、绘画等作品中。

湘西苗族印染图案:蕨草治疗与龙纹、蝴蝶纹的象征

湖南少数民族通过印染,记录下各种图案,真实地反映了先民们对于原始生活的认识和理解。湘西苗族印染图案在湘西漫长的社会经济发展中,结合了远古图腾、神话传说、历史故事、风俗习惯等诸多因素,形成了几大类鲜明独特的风格。

(1)植物

湘西印染的图纹线条流畅、图案生动,出现最多的图案是梅、兰、竹、菊、桃子石榴、荷花、牡丹枫树桃花等等。苗族人认为服饰上的植物纹样是对苗族祖先在迁徙过程中所见环境的一种记录。《苗族古歌》中有这样的唱词:“我们离开了浑水,我们告别了家乡。天天在奔跑,日日在游荡。哪里才能生存啊,哪里才是落脚的地方!让我们摘下路边的野花,插戴在姑娘的头上。让我们割下树浆,染在阿嫂的衣上。让我们把涉过的江河,画在阿妈的裙上。不要忘记这里有过我们的胎盘,时刻记住祖先用汗水浇灌的地方。”[24]苗族没有文字,他们将这段历史用图案的形式描绘下来,并代代相传,以牢记祖先长途跋涉的艰辛,他们把沿途中所见到的花花草草全部记录在衣裙之上。如苗族印染中的“梨花纹”就有特殊的意义。传说,苗族的先祖们在迁徙过程中经过一个叫作梨花坳的地方。当时苗族先祖们被生活所压迫,不得不一路迁徙,正当他们感到痛苦与绝望时,在梨花坳看到一大片梨花正值开放,生机勃勃,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能量。植物都能在艰苦的环境中顽强生长并且绽放得如此灿烂,更何况四肢健全的人呢?于是,他们将梨花画在衣服上,象征着生命与希望。另一个传说是,在迁徙的过程中小孩子穿着有梨花图案的印染衣服就可以渡过难关,所以梨花也是吉祥图案。传说中蕨草可以治愈苗族妇女的病,所以蕨草也成为苗族印染图案。苗族人还经常以枫树作为描绘的题材。枫树在苗族被视为树神,苗族崇拜枫树,一方面是因为相传枫树生下苗族的祖先——蝴蝶妈妈(妹榜妹留),并且她死后又回到了枫树的老家;另一方面相传枫树是蚩尤的化身,枫叶之所以是红色的,是因为沾染了蚩尤的血。出于对蚩尤的尊重,苗族人对枫树更加珍爱,许多苗族村寨里都种有高大的枫树。湖南城步地区的苗族有祭“枫树神”为病人消除病患的习俗。枫树不仅仅是苗族祖先崇拜的对象,也是侗族祖先崇拜的对象。侗族织锦中有大量的枫树图案,他们认为枫树的树干是蚩尤的躯体变成的。《山海经·大荒南经》中就有“蚩尤所弃其桎梏,是为枫木”的记载。苗族古歌里也多次提到了枫树的来历,说它“生长在天家”“枝丫漫天涯”“结出千样种,开出百样花”。

随着各族人民的大杂居、小聚居,楚汉文化对苗族文化的影响越来越深刻。汉族地区的“四君子”——梅、兰、竹、菊也逐渐被应用到苗族的印染图案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竹”代表着君子,代表着蓬勃向上、生生不息的生命力,代表着长寿,具有素雅宁静之美。苗族的竹除有长寿之意外,还包含了生殖崇拜的意蕴。苗族印染中桃子的图案也代表长寿,石榴代表多“籽”多福,荷花、牡丹、枫花代表吉祥如意,牡丹还有富贵之意,经常被画在荷包上,用作定情信物。

(2)动物

苗族印染中的动物图案多选材于神话传说中的动物形象,题材广泛,包括禽类、兽类以及各种昆虫,有龙、虎、麒麟、狮子、大象、鲤鱼、青蛙虾米螃蟹乌龟凤凰鸳鸯喜鹊锦鸡蝙蝠、蝴蝶、蜜蜂蚂蚱……苗族印染中的动物图案不仅仅有对现实动物的模拟,还有依据远古传说、宗教信仰进行的想象和大胆创造

龙纹。湘西苗族对龙的崇拜非常普遍。苗族认为,龙是吉祥幸福的象征,龙纹在湘西苗族印染中是最为常见的图案。

牛纹。在苗族传说中,始祖蚩尤的长相为“人身四蹄、四目六手、耳鬓如剑戟,头有角”,即为双角牛头。传说中龙是马脸牛头的形象,因而苗族把牛视为龙。因为牛、龙相通,所以苗族人的祖先崇拜里也有了牛。

蝴蝶纹。蝴蝶纹在苗族印染中非常普遍,这些栩栩如生的蝴蝶图案大量出现在苗族的剪纸、刺绣、蜡染、绘画等作品中。苗族人对蝴蝶有一种特别的情结,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蝴蝶具有十分强大的繁殖能力。传说蚩尤兵败于黄帝向南迁徙,因为无数次战乱人口数量急剧下降,蚩尤部落的族人必须在艰苦的环境中大量繁衍后代才能使族群的血脉留存下来。蝴蝶因为具有旺盛的繁殖能力,所以被苗族人视为崇拜对象,进而创造出千姿百态的蝴蝶形象,因此对蝴蝶的崇拜也是苗族人的生殖崇拜。蝴蝶一生只寻求一个伴侣,蝴蝶这种对爱情的忠贞不贰也是苗族人崇尚它、喜欢它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苗族女孩在蜡染中画出蝴蝶图案,做成床单、被套,穿在身上,制成蝶恋花纹样的荷包送给心上人,代表她们对美好爱情和婚姻生活的向往。

鱼纹。鱼纹和蝴蝶纹一样,是苗族印染中永恒的创作主题之一。苗族人认为鱼是男性,鸟是女性,将鱼和鸟组合在一起代表夫妻恩爱和睦。汉族的鱼有诸多象征意义,如“鲤鱼跳龙门”寓意着步步高升;鱼谐音为“余”,过年过节餐桌上一定要有一条鱼,象征着“年年有余”;汉族的鱼也有生殖之意,如中原很多地方流行过年在家贴“肚兜娃娃抱鲤鱼”的年画,除了吉祥喜庆的寓意之外,还蕴含着人丁兴旺的寄托。与汉族不同的是,苗族蜡染中的鱼更多地保留了生殖崇拜的原始意识。鱼是苗族人的重要食物来源,苗族人一方面喜欢鱼,将鱼作为图腾,希望得到鱼的保护,在艰苦的岁月能够捕获到更多的鱼,从而获得稳定的食物保障;另一方面,苗族人对于鱼的崇拜同蝴蝶一样,鱼产卵数量多,有强大的繁殖能力,以鱼作为图腾希望能保证种族的延续。苗族人在印染里大量运用鱼的图案,代表了他们对于生存和繁衍的渴望

鸟纹。苗族印染中的鸟纹同样也含有祖先崇拜的意义,图案有虫身鸟足、龙头鸟身、鸟头龙身等等。苗族古歌中的蝴蝶妈妈生出的十二个蛋是由脊宇鸟孵化而来的,所以鸟对整个苗族有恩。很多苗族部落也以鸟为图腾,远古的蚩尤部落就有以鸟为图腾的“羽族”后裔。鸟有翅膀能自由地在蓝天翱翔,先民们崇拜鸟,希望能像鸟一样自由,成为“不死鸟”。苗族后来的锦鸡文化、百鸟衣文化、芦笙文化等都是从鸟图腾文化中衍生出来的。与鸟相似的锦鸡也是苗族人心中的神鸟,苗族人也将锦鸡画在印染中以寄托对先祖的思念。

蝙蝠纹。蝙蝠纹是中国传统中具有美好寓意的纹样。蝙蝠是一种哺乳动物,属于动物学中的翼手目。它既不是鸟也不是鼠。蝙蝠纹的寓意是幸福的象征,因“蝠”与“福”同音,所以蝙蝠的飞临意为“进福”,寓意幸福就会像蝙蝠一样飞进家中。

昆虫纹。苗族印染中也时常出现除蝴蝶之外的昆虫图案,如蚱蜢、知了、蜜蜂等等。昆虫纹在服饰中起到装饰的作用,常用在服装的衣襟、袖口、下摆、裤脚口等部位。在苗族印染中,昆虫图案一般不作为主体出现在画面的正中央,而是作为一种点缀出现在以人物、动物、景物为主的画面里,穿插搭配,为画面增添一丝生气

(3)景物纹

苗族印染的景物题材有太阳、河流、树木等,这些题材大多来自大自然中的万事万物,但造型又不拘泥于自然中的形象,多数采用了夸张和变形的手法,用以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铜鼓纹。铜鼓纹是湖南湘西和贵州民间印染中最传统的纹样。古时候,将军出战,会将铜鼓纹绣在布上,蒙在鼓上,以鼓舞战士们的士气,燃起斗志。印染的纹样多会从铜鼓纹中提取素材,早期印染就是“鼓膜取之”。找一块布蒙在鼓上,用蜡摩擦,把纹样拓印下来。最常见的是铜刀点绘。圆外围加圈,中心的圆代表太阳,周围可加锯齿纹、针状纹、瓜米纹、花瓣纹、圆带纹以及钱纹、鸟鱼纹、花草纹、韵文、万字纹、寿字纹等等。中心实际上就是太阳纹。在原始社会“太阳崇拜”是一件很神圣的事情,人们敬仰太阳,崇拜太阳,太阳纹成为世界各民族神话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纹样。

十字纹。十字纹在我国南方一带少数民族地区中经常使用。十字纹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南方的铜鼓纹中,有的则直接与民间传统的太阳纹和铜鼓纹造型相似,是苗族图腾文化中重要的纹样之一。它寓意着生命、吉祥、幸福。

旋涡纹。旋涡纹最早出现在新石器时代。旋涡有三种说法,一是模拟水纹,象征生命之源。二是为了纪念苗族祖先经历长途迁徙,跋山涉水,为后人创造幸福而创作的抽象图案,象征曲折坎坷、百折不回。苗族群众经常将旋涡纹应用在印染衣背上、被套上、衣袖上。三是传说杀牛祭祖的时候记录牛头上的旋涡纹三十三纹。这象征祖先的祝福,这种纹样在汉族工艺品中鲜少出现,但在贵州民间印染中经常见到。

由此可见,湖南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因生活地域的不同而创造出形态各异的印染图案,这些印染图案的不同符号形态有其深刻的文化底蕴,这些图案符号既是历史的记录也是文化的印证,兼具功能性、审美性与文化性,涵盖了各民族的自然崇拜、祖先崇拜以及信仰崇拜等等,以其独特性成为本民族所特有的文化符号。

【注释】

[1]李拔.《种棉说》,见《皇朝经世文编》卷三十七,贺长龄辑,世界书局,1964:85.

[2]杨正文.苗族服饰文化[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1998:213.

[3]林良斌,吴炳升.服饰大观[M].香港:中国国际文艺出版社,2008:11-12.(www.xing528.com)

[4]湖南省少数民族古籍办公室.中国少数民族古籍土家族古籍之一:摆手歌[M].长沙岳麓书社,1989:284-286.

[5]张立胜.物华天宝[M].兰州:敦煌文艺出版社,2010:374.

[6]黄能馥,陈娟娟.中国服装史[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1995:54.

[7]姜大谦.论侗族纺织文化[J].贵州民族研究,1991(2):64.

[8]石宗仁.中国苗族古歌[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1:29.

[9]湖南省少数民族古籍办公室.中国少数民族古籍土家族古籍之一:摆手歌[M].长沙:岳麓书社,1989:288.

[10]林良斌,吴炳升.服饰大观[M].香港:中国国际文艺出版社,2008:27-28.

[11]林良斌,吴炳升.服饰大观[M].香港:中国国际文艺出版社,2008:30.

[12]柴颂华.图解湘西苗族民间印染[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6:10.

[13]龙耀宏,龙宇晓.侗族大歌·琵琶歌[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10.

[14]苏玲.侗族亮布[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6:43-44.

[15]贺琛,杨文斌.贵州蜡染[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9:1.

[16]玉时阶,瑶族传统服饰工艺的传承与发展[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1):88.

[17]贵州人民出版社.中国贵州民族民间美术精粹:蜡染[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14:9.

[18]易心,肖翱子.中国民间美术[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4:111.

[19]粟干国.湖南民间蓝印花布图案[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58:1.

[20](清)湖南调查局.湖南商事习惯报告书[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10:420-421.

[21](清)湖南调查局.湖南商事习惯报告书[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10:422.

[22]谭鹏敏.湖南传统印染技艺研究——以传承人口述史为视角[D].湖南师范大学,2015.

[23]谷中山.湖南白族风情[M].长沙:岳麓书社,2006:232.

[24]韩红星.解读贵州蜡染服饰图腾及其传说[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7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