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湖南少数民族的纺织技术:缫丝与绩麻的用途与传承

湖南少数民族的纺织技术:缫丝与绩麻的用途与传承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湖南少数民族的纺织技术,除了纺线织布,还有缫丝、绩麻。缫丝是为了纺出丝线,织出丝布。缫好的丝线,有的用来制成蚕丝服、蚕丝被,保暖效果好。可以作为纺织原料的有很多,如亚麻、罗布麻,粗细长短与棉相近,并且有很好的透气性,可以散湿散热,并且轻盈,穿在身上凉爽、防蚊虫且不易污染。少数民族地区种麻绩麻的习惯一直延续下来,至今很多人家仍然在家中保留着麻线和麻布袋,在一些祭祀活动和白喜事中使用。

湖南少数民族的纺织技术:缫丝与绩麻的用途与传承

湖南少数民族的纺织技术,除了纺线织布,还有缫丝、绩麻。缫丝是为了纺出丝线,织出丝布。湖南气候温暖湿润,十分适合种植桑树苗族的《养蚕歌》道出了苗家植桑养蚕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苗寨家家都种植桑树,户户都养蚕,都掌握了很好的缫丝技术。缫丝先从养蚕开始。每年春天,蚕蛹破茧而出成蝶,养蚕人家在蚕房铺上厚厚一层干草,让蚕蝶在上面产卵,等蚕卵变成幼蚕,采来新鲜桑叶切碎喂食。蚕要细心照看,晚上需要喂食三四遍,同时要注意蚕室的清洁,蚕的粪便很容易引起细菌感染,蚕的幼虫会生病或死亡。并且蚕的幼虫最忌刺激性气味,类似煤油、农药、酒等,对蚕的发育不好。更要防止虫类鸟类叮咬破坏。蚕室温度不能过高,到一定时候,还要在蚕室搭一些树枝,便于蚕爬上去吐丝。等蚕全部变成蛹之后,把茧放在大锅里用沸水烫煮,同时用棍子搅动。煮完之后,准备一个竹弓,将茧抽出丝头,套在竹弓上,缫拉成线,晾干备用。缫好的丝线,有的用来制成蚕丝服、蚕丝被,保暖效果好。有的用来做装饰品,用染料把蚕丝染成各种颜色,可以用来刺绣、挑花。

除了桑蚕,古时少数民族地区还织麻为衣、搓麻为绳。麻是从各种麻类植物中获取的纤维,麻的种类很多,主要有苎麻黄麻、青麻、大麻、亚麻、罗布麻、槿麻,等等。可以作为纺织原料的有很多,如亚麻、罗布麻,粗细长短与棉相近,并且有很好的透气性,可以散湿散热,并且轻盈,穿在身上凉爽、防蚊虫且不易污染。麻质纺织品可以与许多材质混纺,例如棉、毛、丝或者化纤等。黄麻、槿麻的纤维较短,只能用来做较硬的麻袋,不适合人体穿着。少数民族地区种麻绩麻的习惯一直延续下来,至今很多人家仍然在家中保留着麻线和麻布袋,在一些祭祀活动和白喜事中使用。(www.xing528.com)

少数民族对种麻的土地选择十分严格,最好是背风向阳、灌溉方便、离村寨较近的良田或屋边地,每一片麻田面积都不是很大。每年的三四月份春暖花开、降水充沛,正是种麻的好时候。同种棉花一样,妇女们计算好麻田的面积,让家里的男人提前挖好麻地,将土翻松,浇水后给土施一层肥料,把种子均匀地撒在土地上,再盖一层薄土,最好能在上面撒一些草木灰,盖上保暖用的干草之后播种就完成了。当麻苗长到四十至五十厘米高的时候需要间苗和除草,麻的成长要定期杀虫、经常浇水,保持土壤的湿度,促进生长。麻一般一年三收,从下种到收割大约七十天。等到植株长到两米左右,叶子变黄脱落,植株也由绿转黄时就可以收割了。一般麻第一次收割在五六月份,第二次收割在七八月份,第三次收割可以到十月份。为了留存第二年的麻籽,收割时不能够全部收完,还要挑几株茁壮的麻留下来让种子发育成熟。麻收割完晒干,捆成小捆搬运回家放在避雨的地方。麻纤维里含有大量的果胶,如果不及时除去会影响麻的色泽和质量,民间采用沤麻法和沸煮法来脱胶。沤麻可采用露沤和水沤,露沤是在晴天的晚上将麻拿到屋外吸“露”,连吸几晚便可开始刮麻。麻晾晒干透后,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一边聊天一边刮麻。有的家庭如遇农忙,来不及刮麻就会将收割后的麻直接放在木盆里或家中的水池里泡着,称为水沤,沤好之后,用竹片制成的麻刀刮出麻片,再用木槌捶打蓬松。把两片麻的尾端条分缕析地撕开,捋顺了像挂面一样晾成一排,再将尾对尾地交叉搓扭,使它们紧密连接在一起,用同样的方法将麻片头部同样撕开,分别与另两片麻片的头部搓扭接紧,这样一片一片地将头部接头部、尾部接尾部地接下去,然后绕成“8”字形麻线。绩麻完成后,把水和干草灰按1 ∶0.1 的比例放在锅里搅匀。麻线煮沸大约一小时,完成第二次脱胶。第二天用清水捶洗后扭干晾晒,然后再用草木灰水煮,如此反复三四次,直到麻线变白为止。煮过的麻线十分紧致,经久耐用。清洗麻线时最好到河边或是宽敞的水渠边去冲洗,清洗时一边清理麻线里的草木灰渍和脱落的麻片,一边抖动麻线将其理顺,将麻片浸泡蒸煮晒干后搓软才能分出细如头发的麻丝来。麻丝用专门的纺车纺,可以纺出细麻丝织成麻布用来做衣服;用手在大腿上搓就扭成“8”字形的麻线,可用于纳鞋、缝衣、钉被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