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菲·瑞斯特赫伯1949年出生于法国,20世纪70年代初,她就读于索邦大学和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那时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文学中的新小说。20世纪80年代,她在出版社和杂志社,从事与视觉艺术相关的工作。之后,她与法国著名的摄影家雷蒙·德巴东(Raymond Depardon)合作完成了一部电影作品《圣克莱门特》,该作品于1982年问世。这部电影中,瑞斯特赫伯主要负责声音的录制,同时这也激发出了她对影像的极大兴趣。
实际上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她就完成了一部关于内战中的贝鲁特的摄影作品,这些摄影作品拍摄的都是被战争摧毁的场景。1984年,她以此部作品出版了她个人的第一本摄影作品集,这本作品集中独特的纪实报道形式很快引起了摄影界的热烈反响。1984~1987年,她受到贝尔纳德·拉达杰(Bernard Latarjet)和弗朗索瓦·埃尔热(François Hers)的邀请,加入达塔尔(DATAR)的摄影项目中。这个项目由法国政府先后委托29位摄影师拍摄有关的法国风景照,以此来收集整理法国的景观视觉档案。参与这个项目的摄影师,对后来的风景摄影概念的演变影响深远,为当代摄影提供了丰富的研究样本。
1991年10月,第一次海湾战争结束7个月后,瑞斯特赫伯来到科威特,并乘坐直升飞机,从俯视的角度拍摄下了科威特沙漠中战争之后遗留下来的场景与战争痕迹。在这些照片中,我们看到的是沙漠中荒芜的场景,没有人的出现,只有在沙土上存留下的凹陷的坑、车轮的印记和人造的坑道等这样一些景象。大部分的照片是以空中俯视的视角拍摄完成,但也有一些是在地面上近距离取景而得。这组题为《事实》的作品最终完成于1992年。在此作品中,瑞斯特赫伯以一种特有的个人化表达方式,表现了战争题材。通常我们看到的有关战争的摄影作品,大多是炮火纷飞或是士兵、平民因战争而痛苦的状况。但瑞斯特赫伯并没有从这方面去表现这一题材,只是把人从她的作品中抽离出去,留下的就是纯粹的场景,而这些场景都是因为战争而遗留下的。她把这些痕迹从一个俯视的视角拍摄下来,使这些照片从现实的大地转换为抽象化的图案,而这些图案却暗含着因为战争而引发的荒芜与失去。瑞斯特赫伯没有在战争发生过程中去投身拍摄,而是选择在战后去冷静地体验,观看战争的遗迹,以隐喻的方式和方法,把她对战争的思考和反思体现在她的作品中(图10-3)。
图10-3 事实 1992(www.xing528.com)
图10-4 每一个人 1994
完成于1994年的《每一个人》系列中,观众看到的是大幅黑白的摄影作品。拍摄的是经过手术之后,在人们身体上所缝合的刀口伤疤。这组作品是她在一家巴黎的医院完成的。被拍摄的对象没有显露出他们的容貌,瑞斯特赫伯把镜头完全聚焦于这些人的伤疤上,用近景特写的方式把伤疤凸显在照片中(图10-4)。无论怎样,瑞斯特赫伯并不想叙述他们的疾病,而是把身体的疤痕以摄影的方式存留下来。她用疤痕来对当时的波黑战争做出一种隐喻,即战争所带给人们的巨大创伤。在这些人身上,每一个疤痕都发生过一段故事,这些具体的事件我们无从得知,这也是瑞斯特赫伯故意而为之。她让我们集中精力注意到身体上的这些伤痕是时间、生命、肉体与个人的命运相互交织在一起的结果。这组作品和《事实》一样,都关注痕迹,但这些无声的痕迹却蕴含着巨大的精神诉求。
索菲·瑞斯特赫伯先后完成了20多部摄影作品,同时她也用录像艺术的方式进行相关创作。她的作品虽然没有以人为主体,反而把人抽离出这些场景,但恰恰却是在表现人,用事件去勾画出人的行为对自身造成的巨大影响。这样的创作手法,使主题更加集中与明确,排除一切不必要的因素,直抵我们的内心。这些题材大多与记忆、痕迹、战争等因素相关联,也体现了她一贯的主题风格。她并不是以新闻报道的方式来反映战争、历史和地理,而是用艺术的方式进入这个现实的甚至残酷的世界,通过事物本体,直面我们这个世界,也唤醒了我们对于战争的反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