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东耶路撒冷犹太定居点问题的由来 - 当代耶路撒冷问题研究成果

东耶路撒冷犹太定居点问题的由来 - 当代耶路撒冷问题研究成果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此后,耶路撒冷犹太定居点的建设几乎未曾停止过。[22]2.“大耶路撒冷”计划东耶路撒冷犹太定居点是“大耶路撒冷”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以色列国内大部分政治势力的大力支持。1994年后,东耶路撒冷地区犹太定居者数量持续增长,参见下表。

东耶路撒冷犹太定居点问题的由来 - 当代耶路撒冷问题研究成果

犹太定居点问题不仅是巴以和谈的重要障碍,同时也和耶路撒冷问题、边界问题、难民问题、安全问题等构成了巴以最终地位谈判的关键议题。其中,唯有耶路撒冷问题与其他所有问题相互关联,尤其是与定居点问题交织中在一起形成东耶路撒冷犹太定居点问题,更加凸显了巴以冲突的复杂性、敏感性以及难以调和性。以方称耶路撒冷是其“永恒的和不可分割的首都”,并在“绿线”[15]以外的东耶路撒冷建设犹太定居点,而巴方则要求以东耶路撒冷为首都建立未来的巴勒斯坦国。

1.“永恒的和不可分割的首都”

以色列自1967年占领东耶路撒冷以后,历届政府无一例外地奉行将耶路撒冷犹太化的政策,对耶路撒冷实行不同于其他占领区的政策。在管理上,实行以色列法律,由市政委员会管理,维持治安的是警察而不是军队。以色列当局通过驱逐巴勒斯坦人,恢复了老城的犹太区,修建和扩建犹太人定居点,逐步改变东耶路撒冷的人口结构,以及地理特征和文化构成等,制造既成事实,作为未来最终地位谈判的筹码,实现其最终单独控制耶路撒冷的战略目标。

1967年6月27日,以色列议会采取单边行动,通过了在被占领的东耶路撒冷及其周边地带实行以色列法律以及以色列司法和行政管理等决议,并于两天内完成了东耶路撒冷边界的扩展和各项“统一措施”。[16]以色列政府在东耶路撒冷迅速建设犹太飞地,甚至给出了明确的优先移民政策,以支持在敏感地区建立犹太社区,尤其是在备受争议的宗教敏感区。

1967年9月1日,第四次阿拉伯国家首脑会议喀土穆召开。与会的阿拉伯国家首脑一致决定采取共同的政治军事行动,即确立了对以色列实行“不承认,不和解,不谈判”的“三不政策”,收复被占领土,同时进行石油禁运。9月24日,以色列政府对此做出回应,倾向于对被占领土实施有计划的移民安置政策[17]总理艾希科尔宣布重建耶路撒冷至希伯伦沿线的4个基布兹。

1968年,以巴勒斯坦工人党为主体的以色列工党组成,以色列国内开始就占领区政策展开激烈争论。以色列军界元老、劳工部长伊加尔·阿隆提出的主张最具代表性,被称为“阿隆计划”:吞并约旦河西岸1/4的土地,其中包括东耶路撒冷及其外围地区、与约旦接壤的约旦河谷地带,以及希伯伦一带的“犹地亚沙漠”,在这些地区广泛建立犹太定居点。[18]于是,犹太人着手恢复西墙附近的犹太社区。[19]同时,犹太人在原约旦军事用地上建设住宅区,其中包括现在属于耶路撒冷范围内最早的犹太定居点。此后,耶路撒冷犹太定居点的建设几乎未曾停止过。

在战后的第一个十年(1967~1977年),工党政府在东耶路撒冷建设了8个犹太人定居点。这些定居点大部分位于耶路撒冷南部的古什埃齐翁(Gush Ezyon)定居区。[20]同时,在耶路撒冷北部地区也建有数个定居点,紧邻拉马拉市。以色列历届政府大都支持在东耶路撒冷修建犹太定居点,即使面对强大的国际舆论的压力或为应对巴以和谈时,耶路撒冷的犹太定居点建设也只是暂缓而非彻底停止。

1980年7月,以色列宣布耶路撒冷是其“永恒的和不可分割的首都”。这至今尚未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历届美国政府也没有正式承认。联合国大会、安理会和教科文组织共通过约120项反对以色列独吞耶市的决议,认定东耶路撒冷还属于“被占领土”。[21]

在耶路撒冷问题上,以色列历届政府的立场保持高度一致。这种一以贯之的现象,在以色列政坛实属罕见。在耶路撒冷前途上,无论左翼政府还是右翼政府,都坚持其主权不可分割,而且必须归以色列所有。

1995年4月底,以色列政府宣布,决定征用东耶路撒冷的拜特哈尼和拜特塞法的53公顷巴勒斯坦人土地,用于扩建犹太移民点和一个警察中心。5 月14日,拉宾总理在议会会议上声称:“自1967年‘六·五’战争以来,历届以色列政府都曾建设过耶路撒冷,与其他城市建设一样,建设需要征收土地。”这是以政府自1980年以来在巴勒斯坦被占领土,特别是东耶路撒冷采取的最大规模的征地行动。此举在巴勒斯坦、以色列内部乃至国际社会引起强烈反应。5月22日,以色列内阁紧急会议做出了“中止执行”征用土地的决定。然而在28日,拉宾总理又宣布,以色列政府将采取行动加强统一的耶路撒冷作为以色列唯一首都的地位;耶路撒冷成为以色列主权下的统一的城市的事实将成为永久的事实。这充分表明拉宾政府要与历届政府保持一致,也就是保持以色列对待耶路撒冷的一贯立场。[22]

2.“大耶路撒冷”计划

东耶路撒冷犹太定居点是“大耶路撒冷”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以色列国内大部分政治势力的大力支持。据以色列报纸透露,早在1968年,以色列工程设计委员会就制订了大耶路撒冷计划。根据这项计划,在1982~2002年期间,耶路撒冷城将在现有规模上大大扩展。城区面积北将延伸到拉马拉的班加尔村,南将延伸到哈里勒县的菲加尔村,东到卡发尔和拉姆村,南北长45千米,东西宽15千米,总面积为18.8627万公顷。[23]大耶路撒冷计划遭到巴勒斯坦方面及阿拉伯国家的反对。

1967年之前,阿拉伯人口在东耶路撒冷占据多数。巴勒斯坦人指责以色列试图通过扩大在东耶路撒冷定居点建设,改变当地的社会和人口结构,从而抹杀耶路撒冷的阿拉伯和伊斯兰属性,使圣城犹太化,以造成既成事实的方式彻底吞并东耶路撒冷,详见下表。

1968~1994年耶路撒冷犹太定居点基本情况

续表

资料来源:Jerusalem Institute for Israel Studies,Statistical Yearbook of Jerusalem,2006/07.

除表1中规模较大的定居点外,在东耶路撒冷还有一些零星的犹太住宅,如法兰西山定居点。这类犹太定居点主要建于东耶路撒冷的巴勒斯坦居民密集区、老街区,施工时没有直接或主动告知政府有关部门。这些在巴勒斯坦人口密集区的犹太社区通常有围栏和警戒,构成了耶路撒冷一道特殊的“风景线”。

1994年后,东耶路撒冷地区犹太定居者数量持续增长,参见下表。

东耶路撒冷犹太定居点人口

资料来源:Jerusalem Institute for Israel Studies,On Your Statistics,Jerusalem,various years.

2000年以来,在奥斯陆协议签订后,以色列政府一方面与美国、巴勒斯坦方面会谈,另一方面加紧犹太定居点的建设,制造既成事实,防止耶路撒冷未来可能的分裂。虽然这些社区住宅的建设大多是私人行为,但是以色列政府一直在背后给予支持。以色列政府提供一年数以百万计的拨款给这些定居点,用于私人安全服务。一般情况下,以色列警察负责保护犹太定居点的安全。

至2005年,在耶路撒冷得到以色列内政部承认的犹太定居点总数有12 个(仅为市政范围内),定居者达到19.1万人。[24]

2008年1月,以色列当局宣布在东耶路撒冷和约旦河西岸的定居点新建1000余套住宅。[25]同年6月,以色列住房和建设部长博伊姆宣布将在东耶路撒冷新建884套住宅。约旦新闻大臣纳赛尔·朱达发表声明称以色列企图在定居点问题上造成新的事实,这显然违犯了国际法,也有悖于以色列对“路线图”计划的承诺。[26]

根据巴勒斯坦中央统计局的数字,到2011年,在耶路撒冷的定居点数目已经达到了26个(有16个在耶路撒冷市政范围内)[27],大多数犹太定居者都集中在耶路撒冷附近(大约是整个约旦河西岸地区定居者人数的一半),其中19.9万多名定居者是在耶路撒冷市政范围内[28],如表1所示。而在耶路撒冷市政范围之外却属于“大耶路撒冷”的定居点还有很多,诸如东部的马阿勒阿杜明定居点、西北方向的吉弗艾特泽埃夫、东北方向的卡夫耶埃卡夫和吉夫本雅悯,以及西南方向的贝塔埃利特市等。整个“大耶路撒冷”的犹太定居点占地约129700杜纳姆土地,定居者达到247600人,其中有34600杜纳姆处于被开发状态,潜在扩张地区达到95000杜纳姆,增长率达到275%。[29]耶路撒冷市区范围内的犹太定居点由耶路撒冷市政委员会管辖,而耶路撒冷周围犹太定居点的管辖情况相对复杂,分属于市政委员会(议会)、地方议会或地区委员会,详见下表。

耶路撒冷周围犹太定居点的市政管辖情况

资料来源:Jerusalem Institute for Israel Studies,Statistical Yearbook of Jerusalem,2012.

比塔埃里特(Betar Illit)、马阿勒阿杜明(Maale Adumim)[30]和莫迪因埃利特(Modi'in Illit)等较大的定居点,人口均超过3万,已达到以色列的城市级别。

3.联合国反对以色列的定居点政策[31]

“六·五”战争后,在联合国的一系列决议中,诸如1967年9月18日通过的第242号决议和1971年12月13日通过的关于中东问题的决议,都提及了被占领土问题,即以色列在巴勒斯坦和自1967年以来占领的其他阿拉伯领土上建立定居点。1979年3月22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第446号决议,第一次直接提出耶路撒冷定居点问题。该决议申明,《日内瓦第四公约》适用于1967年以来被以色列占领的阿拉伯领土。同时决定,造成在巴勒斯坦领土和自1967年以来占领的其他阿拉伯领土上建立定居点的政策和做法没有任何法律效力,严重阻碍在中东实现全面、公正和持久和平。要求以色列废除以前的措施、停止采取任何可能改变1967年以来包括耶路撒冷在内的被占领阿拉伯领土的法律地位和地理性质及其人口组成有实质影响的行动,尤其是不要将以色列的一部分平民迁入被占领的阿拉伯领土上。安理会通过这项建议并设立了一个委员会,由玻利维亚、葡萄牙和赞比亚这三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审查1967年以来包括耶路撒冷在内的被占领土上建立定居点的情况。尽管委员会多次发出呼吁,但在执行任务时却未能得到以色列政府的合作。该委员会曾三次向联合国安全理事会提交报告。

在1979年7月12日的第一份报告中,该委员会论及以色列的定居点政策对于当地阿拉伯人造成的后果,诸如阿拉伯人流离失所、土地和水资源被抢占、房屋遭破坏、居民受驱逐、不断被迫外迁以便为新定居者腾地方,留下的巴勒斯坦人日常生活的经济和社会形态发生的严重不利变化,从根本上改变了受影响领土的地理和人口性质,违反了《日内瓦第四公约》。之后,联合国安全理事会通过了第452号决议。决议中认定以色列在阿拉伯领土内建立定居点的政策没有法律效力,违反《日内瓦第四公约》。对于以色列当局在包括东耶路撒冷在内的被占领阿拉伯领土内执行定居点政策的做法,以及这一政策对当地阿拉伯人所造成的后果,深表关切。决议考虑到耶路撒冷的特定地位,强调要保护耶路撒冷圣地特有的精神特质和宗教特质,要求以色列政府和人民立即停止在1967年以来所占领的包括耶路撒冷在内的阿拉伯领土上规划和修建定居点。(www.xing528.com)

12月4日,该委员会向安理会提交了第二份报告,指出,以色列不顾安全理事会的决定和呼吁执行的定居点政策不符合在这个地区谋求和平的目标。

1980年11月25日,该委员会提交了第三份报告,重申前两次报告的结论,并着重指出以色列对被占领土自然资源的掠夺。但安理会从未审议过这份报告。

总之,对于以色列在东耶路撒冷的犹太定居点活动,联合国安理会和人权委员会一如既往地谴责要求冻结犹太定居点,包括定居点的自然增长。联合国安理会多次通过决议,要求以色列放弃在包括东耶路撒冷在内的巴勒斯坦被占领土和叙利亚戈兰高地建立定居点的政策。例如,1980年3月1日,安理会一致通过了一项决议,严厉批评以色列在约旦河西岸建设定居点。这项决议要求以色列停止已采取的措施,拆除现有的设施,尤其是停止在1967年以来的阿拉伯“被占领土”上(包括东耶路撒冷)建设和计划建设各项设施。

4.阿拉伯世界态度坚决

阿拉伯国家普遍支持巴勒斯坦的立场,认为定居点修建违背国际法,并多次向联合国控诉以色列的行为。对于以色列不断在耶路撒冷周围修建犹太定居点造成既成事实的做法,阿拉伯世界的态度坚决,严厉谴责以色列的非法行为。

1981年8月7日,沙特阿拉伯王储法赫德提出的实现中东和平的八点建议中,明确提出了:“以色列应当撤出1967年战争中占领的全部阿拉伯领土,包括耶路撒冷阿拉伯区、约旦河西岸地区、加沙地带和戈兰高地;应该拆除在上述占领的领土上设置的一切犹太定居点。”[32]

1982年4月7日,埃及提出了关于巴勒斯坦人民权利的十一点计划。在该计划中,埃及认为以色列应该承认巴勒斯坦人又“拒绝以色列在1967年占领的领土内改变地理、人口或法律状况的任何措施;取消以色列在被占领的领土内采取的所有违反日内瓦协议的措施的权利;拆除违反国际法在被占领土上建立的犹太定居点的权利”。[33]

1982年9月10日,阿拉伯国家联盟在第十二次阿拉伯国家首脑会议的闭幕宣言中,第一次就被占领土上的犹太定居点问题公开表态。在宣言中就“拆除以色列1967年以来在阿拉伯领土上建立的犹太定居点”达成一致。[34]

阿拉伯世界强调,以色列继续修建定居点是和平谈判的主要障碍。阿拉伯国家联盟(阿盟)前秘书长穆萨表示,停止修建犹太人定居点是促进巴以和平进程取得进展的关键因素。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海合会)秘书长阿提亚强调,以方占用东耶路撒冷土地、修筑隔离墙和兴建犹太人定居点等一系列单方面行为是对联合国有关决议的公然侵犯。这不仅无助于耶路撒冷最终地位问题的解决,也会让巴以之间建立互信的努力化为乌有。阿拉伯马格里布联盟(马盟)谴责以色列执意在巴勒斯坦被占领土上扩建犹太人定居点。强调马盟完全拒绝定居点政策,反对任何旨在改变巴勒斯坦被占领土,特别是东耶路撒冷的地理、居民和文化构成的做法。认为以色列在巴勒斯坦被占领土上修建犹太人定居点的政策公然违背相关的国际决议,它将阻碍巴勒斯坦问题获得全面、公正的解决。

5.美国的态度

“六·五”战争结束后,约翰逊政府(1963~1969年)既未像艾森豪威尔政府(1953~1961年)那样强迫以色列从所占领土上撤军,也没有公开支持以色列对东耶路撒冷的占领,同时也不反对以色列对东、西耶路撒冷进行整合以及在耶路撒冷被占领土上建立定居点。美国的立场是,耶路撒冷最终地位的解决应该通过全面和平谈判的方式解决。[35]

随着以色列对耶路撒冷的单方面合并以及随之而来的犹太定居点活动,美国对于被占领土定居点活动,尤其是对于耶路撒冷地区的犹太定居点活动开始公开表明态度和立场。1976年3月23日,美国驻联合国大使斯克兰顿(Scranton)在联合国安理会讨论中东问题时,公开表示:

“接着我要谈到被占领土上的以色列定居点问题。我国政府认为国际法已经确立了合适的国际行为准则。占领国必须尽可能保持占领区的原状,不干扰占领区的生活习惯,任何改变必须是因为占领的直接需要并且要与国际法相一致。《日内瓦第四公约》在其第49条明确表明了有关人员迁移问题:‘占领国不应驱逐或迁移其的部分平民人口至其占领的领土上’。那么,显然将以色列平民人口重新安置在被占领土上,包括东耶路撒冷就该公约而言是非法的,也不能成为中东地区有关各方未来谈判的既成事实。”[36]

卡特政府时期(1977~1981年),卡特总统强调以色列修建定居点既不合法,策略上也不明智。后来,他卸任后甚至说,修建定居点如同实施种族隔离

1981年,里根在竞选总统时,曾承认以色列对整个耶路撒冷拥有主权。但入主白宫后不久,他便声称以色列在东耶路撒冷建设定居点是不合法的。[37]但他在随后关于中东方面的讲话仅仅要求以色列冻结其定居点计划,希望能够通过谈判来解决东耶路撒冷和犹太人定居点问题。

布什政府时期(1989~1993年),美国对于以色列的态度明显出现了转变,曾一度就定居点问题制裁以色列,威胁要停止对以贷款援助。1990年3 月3日,布什公开表示反对包括东耶路撒冷在内的定居点建设。他说:“我们认为,不应该在西岸或东耶路撒冷建设新的定居点。”[38]布什政府试图就被占领土问题在巴以双方做出协调,但没有实质性进展。

克林顿政府时期(1993~2001年),美国就定居点问题继续向以色列施压,要求其让步,以推动和谈。但克林顿并不要求以色列完全拆除定居点,而是提出巴以双方交换领土的建议。克林顿政府承认耶路撒冷是以色列国的首都,屡次否决安理会通过的谴责以色列在东耶路撒冷建设犹太定居点的决议。

小布什政府时期(2001~2009年),美国要求以色列保持克制,反对以方继续驱赶巴勒斯坦居民、毁坏其住宅和扩建犹太定居点等行为。2003年,小布什政府提出的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要求以方停止犹太人定居点建设,批评以色列修建定居点行动是单方面行动,企图改变现状,给和谈增加许多困难。2005年4月4日,白宫发言人麦克莱伦就在新闻发布会上重申,美国政府反对以色列在耶路撒冷附近地区扩建犹太定居点。[39]2008年6月2日,白宫女发言人佩里诺表示,美国反对以色列计划在东耶路撒冷新建定居点。佩里诺说,以色列新建定居点将会加剧与巴勒斯坦方面的紧张局势,巴方会认为以色列没有真正实现和平的愿望。[40]但是,小布什暗中向以色列承诺,未来谈判中将允许以色列保留在约旦河西岸的大型定居点。

2009年奥巴马上台后,美国的亲以色彩有所淡化,认为以色列修建犹太定居点的行为是违法的,希望以方停止修建犹太定居点,并施压其暂停10个月扩建犹太定居点。对以色列建设东耶路撒冷犹太定居点屡次表示失望、不满甚至批评。

总之,历届美国政府对于东耶路撒冷犹太定居点问题的态度略有变化,这是美国的战略利益考量和美以特殊关系之间平衡的结果。美国强调定居点修建的非法性,视之为和平进程的障碍,强调以色列政府对定居点建设活动加以限制将“对和平有重大影响”。美国多次就定居点问题向以方施压,督促其停止修建定居点,力主通过谈判解决耶路撒冷问题。

6.东耶路撒冷犹太定居点典型个案——哈尔霍马事件

1997年2月26日,以色列内阁和最高法院批准在东耶路撒冷南端的霍马山(巴勒斯坦人称之为阿布古奈姆山)修建哈尔霍马定居点。规划将建设6500套住宅以及学校和犹太会堂等公共设施,占地1.85平方千米。霍马山地势较高,俯瞰约旦河西岸,是耶路撒冷的南部屏障,也是通往伯利恒的门户,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早在1991年以色列就制订了霍马山修建犹太定居点的工程规划和土地征用计划,拉宾政府出于和平诚意,没有批准这一规划。此次内塔尼亚胡政府重新启动了这项工程,并开始制定东耶路撒冷新的市政规划,是以色列试图消除耶路撒冷被分割这一隐患而采取的重大举措。”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些建设用地全部是从私人手里有偿征用的,其中77%来自犹太人(基本上都是上世纪70年代从阿拉伯人手里购买的土地),其余23%的土地征自邻近的阿拉伯村落。为了避免可能由此而引发的大规模暴力冲突,内塔尼亚胡政府只批准了在犹太人的土地上施工,建造2456套住宅。与此同时,在审议哈尔霍马定居点的内阁会议上,还一揽子批准了三年内在东耶路撒冷的10处阿拉伯人居住区为阿拉伯人建造3015套住宅的计划。[41]尽管如此,还是遭到巴勒斯坦和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

3月3日,加沙和约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人举行总罢工,抗议以色列政府在霍马山地区新建犹太定居点的决定。4日,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主席阿拉法特表示,他主张耶路撒冷成为两个国家的首都。同日,巴勒斯坦领导机构在拉马拉召开紧急会议,确定3月7日为“保卫耶路撒冷日”。7日,数千名巴勒斯坦人在东耶路撒冷举行和平祈祷,抗议以色列兴建新的犹太定居点。

13日,第51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关于《以色列在巴勒斯坦被占领土特别是被占东耶路撒冷的定居活动》的第51/223号决议,敦促以色列放弃在东耶路撒冷霍马山地区扩建犹太人定居点的计划。决议强调,这种定居点均属非法,并且是和平的重大障碍。该决议还回顾了联合国关于耶路撒冷的各项决议以及大会和安全理事会的其他有关决议,确认以色列所采取的试图改变耶路撒冷地位的一切立法和行政措施及行动,包括征用土地及其上的财产,均属无效,且不能改变这种地位。1997年3月12日和13日第91次、第92次和第93次全体会议上讨论这一局势时,联大也呼吁以色列当局不要采取包括定居活动在内的任何行动或措施改变实际状况,不要抢在最后地位谈判之前先发制人,从而对中东和平进程产生不利影响;占领国以色列应严格遵守1949年8月12日《日内瓦第四公约》所规定的法律义务和责任,这项公约适用于1967年以来被以色列占领的所有领土。[42]

23日,伊斯兰会议组织特别首脑会议发表的关于耶路撒冷的特别声明中,呼吁联合国“迫使以色列立即停止侵占巴勒斯坦领土和新建犹太定居点”,其中包括以色列政府最新下令新建的犹太定居点[43]。随后在拉巴特举行的伊斯兰会议组织耶路撒冷委员会会议上也对以色列在耶路撒冷的犹太定居点政策进行了谴责。[44]埃及总统穆巴拉克就曾警告说,如果以色列不停止在东耶路撒冷新建犹太定居点,中东地区的紧张局势就不会得到缓和[45],并将“‘政治解决’哈尔霍马问题以及以色列暂停在约旦河西岸建犹太定居点”列为巴以恢复会谈的五点建议中。[46]

然而,联大决议和国际社会的一致谴责未能抑制以色列在东耶路撒冷的定居点活动。18日,以色列不顾国际社会的反对,强行在霍马山地区动工兴建犹太人定居点。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的巴勒斯坦人纷纷举行抗议活动。30日,阿拉伯联盟理事会外长会议通过决议,建议所有阿拉伯国家暂停与以色列关系正常化,直至以色列重新回到马德里中东和会所确定的原则上来,严格执行与阿拉伯方面所签订的和平协议。

大会于1997年4月25日通过的决议中秘书长在他1997年6月26日的报告中说,根据联合国掌握的资料,到1997年6月20日为止以色列政府仍未放弃在阿布古奈姆山建筑新定居点。

4月25日,联合国大会就此在第十次紧急特别会议通过了关于《以色列在被占领的东耶路撒冷和其余被占领巴勒斯坦领土的非法行动》的决议。该决议重申在解决巴勒斯坦问题上联合国负有长期责任;回顾联合国有关的各项决议后,谴责占领国以色列在被占领的东耶路撒冷以南阿布古奈姆山地区建筑新定居点,以及以色列在所有被占领领土上的一切其他非法行动;重申占领国以色列为改变或企图改变耶路撒冷的特征、法律地位和人口组成所采取的一切立法和行政措施和行动一律无效,并且没有任何效力;还重申在自1967年以来被以色列占领的所有领土上建立的以色列定居点均属非法,并且妨碍和平;要求立即完全停止在阿布古奈姆山地区的建筑活动和以色列人的一切其他定居点活动,以及在耶路撒冷的一切非法措施和行动;呼吁对以色列在包括耶路撒冷在内的被占领巴勒斯坦领土内的非法活动,尤其是定居点活动,停止提供一切形式的援助和支持;同时还提请秘书长“监测局势,并且在本决议通过两个月内,就本决议的执行情况提出一份报告,特别说明关于在阿布古奈姆山地区停止建筑新定居点以及以色列在被占领的东耶路撒冷和其余被占领巴勒斯坦领土停止一切其他非法行动的情况”。[47]

6月26日,联合国秘书长在报告中说,根据联合国掌握的资料,到1997年6月20日为止以色列政府仍未放弃在阿布古奈姆山建筑新定居点。[4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