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清代四川州县生员涉讼问题研究:诉讼中生员形象揭示

清代四川州县生员涉讼问题研究:诉讼中生员形象揭示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60]而“废天下之生员”的原因,大多在于生员明末以前,任意出入公门,暗自与官府相勾结,造成地方政事混乱。那么,从诉讼案件出发,清代生员的形象又是怎样被构建出来的呢?以下从生员形象的自我呈现、百姓对生员形象的构建以及官府对生员的认识等三方面对该问题进行讨论。

清代四川州县生员涉讼问题研究:诉讼中生员形象揭示

儒家传统的修身文化,强调文人的自我修养与道德自律意识。孔子在《论语》中曾提出“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等语[59],把自我修养与治国安邦结合起来,以警示和告诫文人“修己身”的重要性。然而,随着明清经济发展,商人势力的膨胀,传统社会“尊儒重农”的格局逐渐被打破,特别是明成化“开捐”以后,财富逐渐成为决定社会地位的重要因素。由此造成以生员为代表的底层绅士的优势地位相对丧失,在利益的驱使下,士气士节随之沦丧。到了明末,顾炎武在《生员论》一文中,明确指出要废天下之生员:

废天下之生员而官府之政清,废天下之生员而百姓之困苏,废天下之生员而门户之习除,废天下之生员而用世之材出。今天下之出入公门,以挠官府之政者,生员也;倚势以武断于乡里者,生员也;与胥史为缘,甚有身自为胥史者,生员也;官府一拂其意,则群起而哄者,生员也;把持官府之阴事,而与之为市者,生员也。前者噪,后者和,前者奔,后者随。上之人欲治之而不可治也,欲锄之而不可锄也。小有所加,则曰是杀士也,坑儒也,百年以来以此为大患。[60]

而“废天下之生员”的原因,大多在于生员明末以前,任意出入公门,暗自与官府相勾结,造成地方政事混乱。吴宏在《纸上经纶》一文中明确提出:“士子不自知爱惜,一切下贱之役,多系生员包充,屈膝公庭,面颊受辱,皆所弗顾。”[61](www.xing528.com)

由此可见,从官场到民间社会对生员的评价普遍较低。那么,从诉讼案件出发,清代生员的形象又是怎样被构建出来的呢?以下从生员形象的自我呈现、百姓对生员形象的构建以及官府对生员的认识等三方面对该问题进行讨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