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清代四川州县生员涉讼问题的研究

清代四川州县生员涉讼问题的研究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各州县官学规模、录取名额均因州县大小、文风高下、钱粮人口的多寡而决定。旧额岁科试,各取文童八名,岁试取武童八名。二十三年,安居呈请复选一名。道光七年,汶川县裁拨一名归巴县,仍复原额十二名。二十三年呈请复还一名,额止七名,廪生二十名,增生一名,二年一贡。乾隆十七年,举人覃儒英、拔贡生陈瓒等以应试童生益多,禀请学督葛咨部准增二名,迄今岁科考取进文武生各八名,府学拨数无定额。武生岁取进八名。

清代四川州县生员涉讼问题的研究

根据《钦定学政全书》整理出的四川省的府、州、县学大致分为:

重庆府学:巴县学、江津县学、长寿县学、大足县学、永川县学、荣昌县学、綦江县学、南川县学、璧山县学、定远县学、铜梁县学(安居县学)、合州学、涪州学、阆中县学、南部县学、广元县学、苍溪县学、昭化县学、通江县学、南江县学、巴州学、剑州学。

顺庆府学:南充县学、西充县学、营山县学、渠县学、蓬州学、广安州学、仪陇县学、大竹县学、邻水县学、岳池县学。

叙州府学:宜宾县学、富顺县学、南溪县学、长宁县学、隆昌县学、庆符县学、筠连县学、高县学、珙县学、兴文县学、屏山县学。

夔州府学:奉节县学、大宁县学、巫山县学、云阳县学、万县学、开县学、石柱县学。

龙安府学:平武县学、石泉县学、彰明县学。

宁远府学:西昌县学、会理县学、盐源县学、冕宁县学、越巂厅学。

雅州府学:名山县学、荣经县学、芦山县学、清溪县学、天全州

嘉定府学:乐山县学、峨眉山县学、犍为县学、洪雅县学、夹江县学、荣县学、威远县学。

潼川府学:三台县学、射洪县学、盐亭县学、遂宁县学、中江学县、蓬溪县学、安岳县学、乐至县学。

眉州学:彭山县学、青神县学、丹稜县学。

邛州学:大邑县学、蒲江县学。

泸州学:江安县学、合江县学、纳溪县学、九姓司学。

资州学:仁寿县学、资阳县学、井研县学、内江县学。

绵州学:德阳县学、安县学、绵竹县学、梓潼县学、茂州学、汶川县学、保县学。

达州学:东乡县学、太平县学、新宁县学(梁山县学轮流两贡)。

忠州学:酆都县学、垫江县学、梁山县学(新宁县学)。

酉阳州学:黔江县学、彭水县学,秀山县未设学。

叙永厅学:永宁县学。[34]

州县学的规模大小根据行政区划的改变而有所变化。各州县官学规模、录取名额均因州县大小、文风高下、钱粮人口的多寡而决定。[35]童生通过考试成为生员获得“功名”,而成为四民之首,享受政治经济上的特权。所以,录取学额就当时社会而言,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社会文化资源,因此政府的控制也相对严格。对于各省武生学额,初无定制,康熙十年(1671年)规定,各省武生学额照文生例,分大、中、小学考取。[36]具体学额也会因具体情况而产生变化,或增多或减少。根据川省地方志,收集整理州县学额如下:

嘉庆金堂县志》记载,

学额,金堂儒学复设教谕一员,训导一员,廪膳生员二十名,增广生员二十名,附学生员不限额。岁贡生每二年取贡一人,拔贡生每逢酉年取一人入学。旧额岁科试,各取文童八名,岁试取武童八名。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知县陈大文请增学额,督学吴奏准,以松茂所裁学分拨各县,金堂得增额一名。凡岁科两试,文武童各取进九名。[37]

《嘉庆邛州志》记载,

学额,凡岁试额取文武童生入学各十五名。凡科试额取文童入学十五名。廪膳生员三十名,饩银每岁每名三两二钱,过闰加增二钱六分六厘。增广生员三十名,贡生三年二贡。[38]

道光重庆府志》记载,

重庆府岁试取进文府学生二十名,科试亦如之,武生岁试进取二十名,廪膳生员四十名,每岁额给饩粮三两二钱,过闰加银二钱六分,增广生员四十名,一年一贡。

巴县,原额十二名,嘉庆十六年(1811年)增江北厅学额六名,巴县裁拨三名,额止九名。二十一年,铜梁裁减一名,安居裁减二名,拨选巴县。二十三年,安居呈请复选一名。道光七年(1827年),汶川县裁拨一名归巴县,仍复原额十二名。廪生二十名,增生二十名,二年一贡。

江津县,原额进八名,雍正四年(1726年)提学任兰芝题增四名,廪生二十名,增生二十名,三年两贡。长寿县,原额进八名,廪生二十名,增生二十名,二年一贡。永川县,原额进八名,廪生二十名,增生二十名,二年一贡。

荣昌县,原额进八名,廪生二十名,增生二十名,二年一贡。綦江县,原额进八名,廪生二十名,增生二十名,二年一贡。

南川县,原额进八名,廪生二十名,增生二十名,二年一贡。合川,原额进十二,廪生三十名,增生三十名,三年两贡。

涪州,原额进十二名,廪生三十,增生三十,三年两贡。

铜梁县,原额进八名,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裁拨一名归巴县,额止七名,廪生二十名,增生二十名,二年一贡。

安居乡,原额进八名,嘉庆二十一年裁拨二名归巴县。二十三年呈请复还一名,额止七名,廪生二十名,增生一名,二年一贡。

大足县,原额进八名廪生,二十名增生,二年一贡。璧山县,原额进八名廪生,二十名增生,二年一贡。定远县,原额进八名廪生,二十名增生,二年一贡。

江北厅,嘉庆十六年(1811年)议准设立专学,酌定岁试取进文童六名、武童六名,科试取进文童六名,将现设学额,只准新添三名,其余三名即于巴县额进十二名内分拨,以符定额六名,廪生六名,增生六名,四年一贡。[39]

《道光新津县志》记载,

学额,新津未分双流县,每岁科考取进文生十二名,既分后,拨六名入双流县,仍旧新津县学六名。乾隆十七年(1752年),举人覃儒英、拔贡生陈瓒等以应试童生益多,禀请学督葛咨部准增二名,迄今岁科考取进文武生各八名,府学拨数无定额。廪膳生十名,每名每年额给气粮银三两二钱,过闰每名加银二钱六分。增广生十名。[40](www.xing528.com)

《道光綦江县志》记载,

綦江小学额取文生八名,岁科试共取十六名。增广生员二十名,岁科试次等者拔补。廪膳生员二十名,以岁科两试优等者拔补,额给饩粮银二两二。贡生二年一贡,取资深者充岁贡过恩次补。恩贡一名。武生岁取进八名。[41]

《道光龙安府志》记载,

龙安府学额进十五名,廪生三十名,增生三十名。三年两贡。学地二十三亩五分。廪生三十名每年饩粮银九十六两,在平武县地丁内留支。

平武县,学额进八名,廪生二十名,增生二十名。二年一贡。学田三分八厘。廪生二十名,每年饩粮银六十四两在本县地丁内留支。

江油县,学额进八名,廪生二十名,增生二十名,二年一贡。学田岁收谷六十石。廪生二十名,每年饩粮银六十四两在本县地丁内留支。

石泉县,学额进八名,廪生二十名,增生二十名,二年一贡。廪生二十名,每年饩粮银六十四两在本县地丁内留支。

彰明县,学额进五名,廪生十名,增生十名,四年一贡。廪生饩粮银每年二十三两在本县地丁内留支。[42]

咸丰冕宁县志》记载,

学额,系小学岁科试取进文童各八名,岁试取进武童八名,若遇庆典,文童广增额三名。廪额,原设二十名,嘉庆九年(1804年)设置府学,十四年奉裁五名拨归府学,现额廪生十五名。增生,原设二十名,嘉庆十四年(1809年)奉裁五名拨归府学,现额增生十五名。岁贡,二年一贡。[43]

同治重修成都县志》记载,

雍正七年(1729年)议准复议,设华阳县由成都县分出,应将成都县额进童生二十名,并额设廪生增各二十名,分半归华阳县。其现在文武生各按居址分隶两县,至岁科取进童生拨入府学之数,亦合两县分派量拨,再查成都县学系二年一贡,今既分拨两县,自应输贡。前两年成都县贡一人,后两年华阳县贡一人,照此输轮。雍正十年(1732年),议准四川成都华阳原系两县,又系省会首邑,与他处分设者不同,均照中学例,每县各取童生十二名。乾隆十八年(1753年),议准成都、华阳二县学,均加廪增各五名,定为十五名,合两县廪额正得州学廪生三十名,三年两贡之例,嗣后三年内令两县轮流各一人。[44]

《同治直隶绵州志》记载,国朝顺治初,生员无定额,大县或取至百人。十二年奉旨大学四十人,中学二十五人,小学十五人。十六年始定大学十五名,中学十二名,小学八名。绵州于例为中学,每科岁考额进童生十二名。雍正八年(1730年),因复设彰明县拨去学额五名,廪额十名,州留学额七名,廪生额二十名。乾隆十八年,学政葛峻起题请加增,学额三名定为十名,仍照三年两贡。彰明县轮流出州贡一名、县贡一名。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裁罗江县并州案内,拨本州学额二名归梓潼县,并入裁汰之罗江县,学额六名,廪额二名。合州其学十四名,廪三十名。嘉庆七年(1802年),州复旧治案内部覆学额,廪增各复原制,州学仍照旧额十名。彰明县轮流出贡,三年两贡,州二县一。咸丰七年(1857年),因州人捐输助饷案内,部覆加广文武学,定额各四名。九年,捐输加广定额各三名,此三名内有一名系州绅熊文革在陕西候补道员时捐输助饷,部覆加广本籍文武学,定额各一名。同治元年(1862年),捐输加广定额各一名。七年捐输加广定额各一名。总计旧额州学,遂以二十名为定制。[45]

《同治高县志》记载,

学额,国朝额设廪膳生二十名,增广生二十名。岁科两试,每次取文童八名,入学为附学生。岁试又兼取武童八名为武生。自咸丰五年(1855年),于四川捐输案内,奏准永广高县文武生学额各一名。若有捐输,加广随时酌定。廪膳中二年贡一人过。[46]

《同治会理州志》记载,

学校学额,岁科试取进文生各十二名,岁试取进武生十二名。嘉庆十四年(1809年),裁拨归府学三名,岁试取进文生十名,武生十名,科试取进文生十名。额设增广生十八名,额设廪膳生十八名,五年三贡。[47]

《重修彭县志》记载,

县旧系中学,文武取进各十二名。康熙六年(1667年)省县归并新繁,学亦奉裁。雍正七年(1729年)复设,与新繁各分拨一半,每试入学为八名。咸丰七年(1857年)大患,因津捐有成数,奏请加定额两名。同治七年(1868年),复奏请加定额四名,合原额共拾肆名,永远为例,其余暂广。自咸丰三年(1853年)起至本年岁科考俱有广额,其名数视津捐银多寡核算加广。廪增生原额各二十名,自雍正七年与新繁分学,各拨廪增额拾名。岁贡生原额二年一贡,雍正七年奉文新彭两县廪生轮流,三年二贡遇。[48]

光绪新修潼川府志》记载,

三台县原设文武生学额各十二名,嗣永定廪额各十名,计岁试文武生各二十二名,又拨府各三名科试文生二十二名,又拨府四名。

射洪县原设文武学额各十二名,嗣永定广额各四名,计岁试文武生各十六名,又文生拨府二名,武生拨府一名,科试文生十六名,又拨府二名。

盐亭县原设文武学额十三名。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裁去一名。同治六年(1867年),湖北提督江长贵捐俸报劾,奏准一永广文武学额各一名,计岁试文武生各十三名,又拨府各一名,科试文生十三名,又拨府一名。

中江县原设文武学额各八名,嗣永定广额各十二名,计岁试文武生各二十名,又拨府各二名,科试文生二十名,又拨府三名。遂宁县原设文武学额各十名,嗣永定广额各十二名,计岁试文武生各二十二名,又拨府各一名,科试文生二十二名,又拨府一名。

蓬溪县原设文武学额各八名,嗣永定广额各八名,计岁试文武生各十六名,又拨府各三名,科试文生十六名,又拨府三名。

安岳县原设文武学额各八名,嗣永定广额各八名,计岁试文武各十六名,又拨府各三名,科试文生十六名,又拨府三名。乐至县原设文武学额各八名,嗣永定广额各三名,计岁试文武生各十一名,科试文生十一名。[49]

《光绪盐源县志》:

盐源县向系中学设,自雍正五年(1727年)岁试原额取入文童十二名,武童十二名,科试原额取入文童十二名,廪额二十名,增额二十名。嘉庆九年(1804年),新设宁远府学,裁拨岁科两试文武学额及廪增额各二名,现额岁试取入文童十名,武童十名,科试取入文童十名。每试现额外取入二名拨充府学,廪膳生额十八名,增广生额十八名,岁贡二年一次。[50]

《光绪越嶲厅全志》:

学额,岁科试取进文童各八名,岁试取进武童八名。若遇庆典,文童广额三名。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学院陈鉴裁减学额各二名,岁科并试取进文生十二名,武生六名。光绪十一年(1885年),同知蹇冼以人才渐盛详请复原额,总督丁宝桢奏奉,旨准复原额。廪额原设廪生二十名,乾隆二十六年奉裁五名,现额十五名。拔贡逢酉年考取一名,岁贡三年一贡遇,过庆典加添恩贡一名。本县原额廪生二十名,每名岁支饩粮银三两二钱,共银六十两四十钱,过闰每名加增银二钱六分六厘六毫六丝四忽,每岁具领赴藩库请领支给。于嘉庆十三年(1808年)起,在地丁内扣支。又于嘉庆十四年(1809年)奉文,将额廪生拨归府二名。现存十八名,每岁共支饩粮银五十七两六钱。[51]

《光绪盐源县志》:

盐源县向系中学设,自雍正五年岁试原额取入文童十二名,武童十二名,科试原额取入文童十二名,廪额二十名,增额二十名。嘉庆九年(1804年),新设宁远府学,裁拨岁科两试文武学额及廪增额各二名,现额岁试取入文童十名,武童十名,科试取入文童十名。每试现额外取入二名拨充府学,廪膳生额十八名,增广生额十八名,岁贡二年一次。[52]

《嘉庆郫县志》:

中学岁试额取文童十二名,武童十二名。科试额取文童十二名。雍正四年(1726年),复设崇宁县学,各取六名。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添学二名,各取八名,拨府学一、二名不等。额设廪膳生员二十名,每名岁给饩粮银三两二钱。雍正四年复设崇宁县学,各分拨十名。额举增广生员二十名,内分拨崇宁县学十名。每科岁贡生原额二年一人,雍正四年复设崇宁县学,奉文两学廪生分年输流出贡。选拔贡生,旧例十二年举行一次,府学二人,县学一人,宁缺毋滥。雍正五年(1727年)奉文选拔一次,乾隆七年(1742年)奉文仍复十二年之例。[53]

可见学额作为一种珍贵的教育资源,是政府管控地方社会文教的重要有效手段。虽然增广学额是地方社会普遍希望之事,但还是十分困难,因此四川省各个州县学额在不同的时间没有特别大的差异。学额分配的总依据为文风高下、钱粮丁口多寡两个方面,文风高且经济发达的地区则拥有相对较多的学额,如成都府较之夔州府,额进学额就要多几名,力求做到地区间的均衡协调发展,才能维护社会的稳定秩序。但总体而言,童试的录取率远远低于乡试与会试,因为参加童试的人数远远大于乡试、会试,而且童试本身也包含县试、府试、院试等一系列考试,童试之后还有岁、科考试,远比乡试、会试复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