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加强学习,提高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首先是教育理念、教育体制、教学模式的变革,其次是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的硬件建设、资源开发、多种应用系统的建设等。为此,我们注重学习理论,加强对数字化校园本质的研究和认识,并将全新的教育理念渗透在全体教育者、受教育者及相关者的日常工作中,逐步取得教师、学生和社会各界人士的认可。
教育信息化潜在的功能和作用,只有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才能体现,才能提高和发展。为此,大庆路小学不断加强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为丰富教师信息技术教育的理论基础,不断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学校经常向教师推荐了许多现代教育理论书刊。学校还先后组织教师到扬州、苏州等地的学校参观、学习,并先后多次聘请连云港市电教馆的专家来校指导,为学校的课题研究活动建构充实的理论框架,促进了教师先进教育理念的不断内化,增强了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实验的意识和能力。
2.加强领导,科学规划,注重数字化资源的建设研究。
现代教育技术和教育信息化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制高点,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时代呼唤,只有予以充分的认识和高度的重视,才能确保其在学校工作中的优先发展地位。
(1)总体规划,分步实施。
学校牢固确立“注重内涵发展,不断提升现代化水平”的发展思路,并且把现代教育技术和教育信息化工作作为推进学校整体工作的重点工程,优先考虑,优先发展。
为了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建设校园网,学校会同连云港市电教馆的领导和一些网络公司的负责人,共同商讨校园网发展大计,详细参考了其他学校校园网建设方案,制定了学校发展规划。
按照“整体规划,分层推进,量力而行,不断完善”的原则,学校在普及运用常规教育媒体,积极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全面推进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坚实基础上,确立了以“数字化校园”为核心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构想,即:力争通过两三年时间的努力,初步创建计算机和网络教育技术平台,建构共享、开放的信息资源库,实现与外部世界的即时、广泛的联系,拓展和丰富学习环境,并支持多媒体网络教学、图书资料情报查询、自动化办公、教育教学现代化管理等,创设一个充满学习信息的数字化校园。(www.xing528.com)
(2)健全组织,统一管理。
为增强信息化工作的推进力度,学校及时构建了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三个层面的管理体制,即:①领导层面:由校长、分管副校长、专职教师等组成的领导小组,负责整体规划协调,并制订相关制度。②管理层面:教导处、教科室和总务处等部门按各自职能,突出抓好教育信息化的推动工作。学校还专门设立了“信息技术处”这一网络管理中心,配备精干力量,成为网络系统管理员,负责整个校园网的运行和维护,同时,成立一支网络信息管理员队伍,负责各个支点的维护以及某一版块内容的及时更新,学校不定期地召开网络管理员会议,加强新技术学习、交流管理和维护经验,使得校园网能稳定地正常的运行。③参与层面:全体师生努力学习、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成为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积极参与者。
(3)多途径充实资源库。
近年来,学校根据使用需要,不断增加投入,精心选购相关软件资料。同时,还鼓励教师根据各学科的教学需求,从网上下载教育信息,归类入库,交流使用。学校也经常组织教师开展自制多媒体课件的评比活动,鼓励教师设计多媒体课件,从而积累了一大批高质量的、精美的课件,既提高了教师制作课件的积极性,又提高了信息教育实验课的质量。
目前,学校在已有计算机设施设备的基础上投入近20万元,进行了校园局域网的设计与架构,将计算机教室、微格教室、多功能室、各办公室和所有教室的全部计算机实现联网,并通过网通公司接入了宽带,为师生学习网络知识和技术、检索教育教学信息资源提供了方便。
3.加强培训,注重人力资源建设的研究。
学校对全体中青年教师开展以计算机知识和技能为核心的培训活动,并把计算机应用技术列入教师必备的教学技能范畴。我们以校本培训为主要形式,每周四下午,坚持对教师进行计算机技术培训,并组织参加各级各类的考核,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