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校数字化云校园的建设

学校数字化云校园的建设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分步实施,信息装备规范学校自2008年起就启动了教育现代化的建设工作,把数字化校园的创建列入学校的发展工作。学校还以课程基地建设为契机,推进教学资源的数字化进程。

学校数字化云校园的建设

1.总体目标

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建设一流的以信息技术课程基地建设为基础的数字化网络环境、数字化教学资源环境、数字化教学与学习环境、数字化管理工作环境,实现数字化学习、数字化教学、数字化科研、数字化管理和数字化生活,创建数字化虚拟空间,实现学校的信息化和现代化。

2.具体目标

以信息技术课程基地建设为基础的数字化校园是以网络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实现从环境(包括设备、教室等)、资源(如图书、讲义、课件等)到活动(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的数字化,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提升传统校园的工作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数字化,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科研和管理水平。

数字化环境:数字化校园的硬件基础。包括:覆盖全校、技术先进、功能齐全的高速校园网络;数字化广播系统和电视系统;数字化多媒体制作、演示系统;建立健全满足教学需要的计算机机房、数字化阅览室和多媒体教学系统等。

数字化管理:指校务管理系统,包括办公、人事、教务、校产等管理子系统。

数字化学习:指数字化校园软件平台和资源两方面。建立先进实用的应用平台和应用系统。包括:校园信息发布系统、校务管理系统、教育教学系统、学生自学平台、家校联系平台、实验图书管理系统和生活服务系统。

加强现有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工作,不断开发信息资源,实现资源共享。重视现有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工作,把具有优势和特色的传统媒介的信息资源尽快数字化。加强各类教育信息资源库的建设,包括教育教学资源库、科研资源库、管理资源库、学生信息库、数字化图书馆等涉及教学、科研、管理等各个方面的信息资源库。积极开发基于WEB、FTP等技术的各类网络信息资源,充分利用这些信息为学校、社会和家庭提供优质服务。

数字化科研:主要规划科研项目管理、科技图书情报查询。加强教科研信息的收集、处理、存储、分析。加强科研课题的申报立项、研究过程的管理及著作成果的管理。

3.信息技术课程实施基础及现状

大庆路小学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基地建设中坚持“科学规划、分步实施、设备标准、突出应用”的创建理念,重点实施“设备标准化、教育信息化、管理网络化”三大任务。

(1)分步实施,信息装备规范

学校自2008年起就启动了教育现代化的建设工作,把数字化校园的创建列入学校的发展工作。制订规划、分步实施。首先多方筹措资金,配备标准的微格教室、计算机网络教室、多媒体多功能教室、电子阅览室以及校园广播系统、校园监控系统、闭路电视系统、校园局域网等现代化设施。还配备了适合小学生实际需求的科学实验室、自然仪器室、图书阅览室、音乐室、美术室、心理咨询室。

目前,学校校园网上运行校园管理系统、电子档案系统、网络教研系统、教师专业成长系统、教师绩效考核系统、学生综合评价系统等现代化管理软件,全部运用于学校的教育教学与学校管理。目前,学校建设有一定规模的数据库,如教务管理、学籍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图书仪器管理等,全面构建数学化校园,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

(2)数字技术,搭建素质教育平台

信息技术课程基地的创建,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保障。为此,学校认真落实数字化装备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首先,学校率先建立教师博客群。教师将自己日常的生活感悟、教学心得、教案设计、教育反思等上传发表,超越传统时空局限,促进教师个人发展,让大家可以共享知识和思想,记录教师成长的轨迹。

其次,学校建立班级博客。教师将自己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发布到班级的博客上,让学生及时进行阅读,进行深刻的领会。学生也可以将自己学习过程中的不解问题通过博客向教师反馈,教师及时给予解决。除了学习上的交流以外,还可以进行思想上、心理上的交流。学生学习生活中总有一些问题不愿意或者不敢当面向教师提出来,可以通过博客提出来,方便教师给予及时的解答。

另外,教育信息化的电子备课、教育资源的网络化可以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素材。网络化的电子备课为家校联系提供了好的空间,也减轻了教师的劳动强度,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学校还把班级博客、学生博客应用到学校的教育与管理当中,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学校还以课程基地建设为契机,推进教学资源的数字化进程。例如:构建一个科学的、操作简易的、互动性优越的资源管理软件平台,方便老师们把平时积累的课件、积件、教案、试题、参考资料、课例实录、教学心得、教研论文、活动与竞赛资料等随时上传,实现科学分类、查询浏览、下载整合、互动共享、自主维护等功能。也许有人要问:为什么一定要花这么大的精力做资源的数字化工作呢?理由很简单:只有数字化的资源,才能实现信息传递、获取、存储、处理、加工等的快捷性,才能实现资源高度的共享性与良好的互动性。

(3)数字管理,彰显网络管理内涵

学校实现了办公自动化、教师教研网络化、家教联系立体化、安全管理网络化,在完成市城域网的平台基础之上,学校还自行开发了“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综合评价”等管理平台,最大限度地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功效。教师的专业成长系统把教师思想、业务水平、科研能力等方面的基础资料进行整合,通过平台的动态化管理,实现教师的综合性评价,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学生的综合评价系统主要解决学生的评价单一呈现模式问题,重点记录学生的学业水平、兴趣爱好、思想动态、个性特长等方面的资料,通过评价体系在网络上呈现,家长可以通过网络了解自己孩子的基本情况,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评价。目前,大庆路小学还实现了网络读书、电子期刊、FTP传输、VOD点播、网络监控等现代化的管理方式,使学校管理的模式从单一化转入综合化,提高了学校的管理效益。

4.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的整合

要提高小学生信息技术的素养,重点还应该进行数字化学习,实际上就是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但不是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或者辅助学的工具,而是强调利用信息技术建构一种新型的教学环境,以实现能支持自主探索、多重交互、情境创设、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多方面要求的学习方式,从而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使课堂的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改变(改变的标志是师生关系和师生地位作用的变化),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也就落到了实处。

(1)利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的学科教学结构

教学手段的改革主要体现在现代化教学设施上,很多学校都配置了语言实验室、计算机网络教室、闭路电视系统、多功能厅等等。这些教学手段的更新使教学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这是非常需要的。教学方法的改革那就更多了,每个学科都在进行探索,单以语文学科为例,比较重要的教学方法改革就有20多种。应该说在这方面各个学科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www.xing528.com)

可见,从内容、手段、方法这三个方面来看,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但是忽略了另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教学结构的改革。不是说内容、手段、方法的改革不重要,而是应该在教学结构改变的前提下来进行内容、手段与方法的整体改革,才能真正取得实际效果。

传统的教学系统只有教师、学生和教材三个要素。在现代化的教学系统中,多了一个要素——“教学媒体”。按照系统论的观点,这四个要素不是孤立地、简单地组合在一起,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教学系统四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具体体现就是教学结构。

多年来统治我们各级各类学校尤其是中小学的传统教学结构,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在这种结构下,教师是主动的施教者,甚至是教学过程的绝对权威。教师通过口授、板书把知识传递给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只是用耳朵在听,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是外部刺激的接收器(相当于收音机电视机);媒体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辅助教师,即用于演示重点和难点的直观教具。在这种结构下,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来源,老师讲这本教材,复习和考试都是依据这本教材。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正是为了有效地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即彻底改变教学系统中四个要素的地位与作用。

(2)做好课程中数字化学习的必要前提条件——建设各个学科的教学资源

没有丰富的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就谈不上让学生自主学习,更不可能让学生进行自主发现和自主探索,教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就难以改变。但是重视教学资源的建设,并非要求所有教师都去开发多媒体素材或课件,而是要求广大教师努力搜集、整理和充分利用互联网上的已有资源。只要是网站上有的,不管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国外也有不少免费的教学软件),都可以采用“拿来主义”。只有在确实找不到与学习主题相关的资源(或者找到的资源不够理想)的情况下,才有必要由教师自己去进行开发。

充分利用各级各类的网校资源。目前,我国的网络教育发展很快,全国已经有上百所高校开设了网络学院,高校主要是通过网络实施学历教育与终身教育。社会上也有一些直接针对中小学的“网校”,如“101远程教育网”等。“校校通”工程实施以来,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校建设起了自己的校园网、教育网。

(3)课程学科中的数字化学习目标任务

语文:运用数字化学习的方法,通过两年左右使上二年级的学生掌握2 500~3 000个常用汉字,能打出1 000字左右的电脑文章。英语:小学阶段掌握3 000个左右的英语单词,基本解决听说读写的水平。信息技术:小学毕业达到初中毕业生的水平。其他学科:通过在学科中的数字化学习,使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得到大幅度地提高。

5.数字化学习其他方面的运用

(1)网络论坛

就是在网络中讨论交流的平台。论坛以其开放的特点深受学生的欢迎。这个板块的设立,为学生与外界联系提供了很好的沟通平台,学生将自己的学习观点发布到论坛上,让别人及时进行阅读,进行深刻的领会。学生还可以将自己学习过程中的不解问题,通过论坛向教师反馈,教师及时给予解决。除了学习上的交流以外,论坛还可以进行思想上、心理上的交流。

(2)学习论坛

还可以成为学习的重要辅助工具。教师把所教的教案及学习内容放在论坛上,让家长进行阅读,进而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家长可以通过论坛了解孩子所学的内容,进而恰当的家庭辅导,也可以运用论坛及时与教师沟通孩子的思想状况、学习情况。论坛的应用为家校联系提供了良好的空间,也减轻了教师的劳动强度,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3)课程基地的建设

课程基地的建设,可以强化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更重要的是可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我们所说的信息化并不仅仅是着眼于现代化的硬件设备,更要体现在学校管理和软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新之处就是体现在管理与应用方面。突出现代化设施的使用,包括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合理使用和高效开发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以促进学校在新时期的新课程改革与教育教学管理中跨越式发展。

从学校的整体发展出发,立足于信息化校园的构建和学校管理的高效性研究,引导学生参与信息化校园教与学的建设,建立高效的现代化构建机制。

由于信息技术的渗透而引起的应用领域中的变革使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处于信息时代,就应该对信息技术及其对人类文化的影响有本质的认识,应该能具有在信息社会学习文化、取得知识与信息的基本意识与能力,特别是能够利用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信息,也就是具有一种信息素质或信息文化,即熟练掌握运用计算机获取、传递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这是每个人信息时代应具有的基本素质,培养21世纪合格人才必须加强信息素质教育。

(4)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是提高学生信息素质的基础

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是学生认识和学会使用信息技术的主要途径,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这一工具学会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责任感、方法与态度等。例如:在教学浏览器操作时,教师除了讲浏览器基本的操作方法,还应该把如何利用浏览器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渗透到教学中去,使学生在掌握计算机知识的同时也发展了学生利用计算机获取知识的能力。

6.网络技术辅助信息技术课程实施

网络技术是培养信息素质的一条重要的途径:将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应用于教育领域,大大缩短了时空的距离,使各种形式的教育得以实施。多媒体技术是一种将声音、文字、图像、动画和视频等多种媒体的信息通过计算机进行数字化加工处理,并和通信技术结合的一门综合技术。它具有教学媒体信息多维化、集成化和交互性等特征。

网络技术是通过计算机间的相互连接,实现网上信息资源共享。将两者结合起来,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扩大教学规模、培养学生创造力和个性差异,提供多样化和多维化教学信息空间。如今从教学的角度看,现代社会所必需的信息已远远超出了个人所能掌握的知识限度,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育框架也无法适应这种知识爆炸式的冲击。在知识爆炸的时代,教师的重要作用不是去给学生灌输大量的现成知识,而是向他们揭示知识的结构。教学内容不再是死板的条框、定义的复制,而成了理解、处理信息的学习过程。教学手段从对学科知识的掌握过渡到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和创造性能力,并使他们理解信息对当今社会与人类的影响,认识到信息资源的重要性和担负起时代的责任感。

7.程序设计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在创造活动中需要创造性解决问题情境中表现的有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它能提供新颖独创而又有价值的思维成果。创造性思维一般包括准备、酝酿、顿悟和验证四个阶段。而设计一个正确的程序一般要经过以下几个过程:设想、框图、程序、调试、修改、成功,这正是四个阶段的最有利展现。在设计中,调试过程时,如果运行结果不满意,就需要修改后再次调试,直到达到预期效果。这是一个艰难的思维过程,并且常常有着不同的算法解决同一个问题的情况。在这里,学生们的创造性会淋漓尽致地发挥,思维能力也会得到跳跃式拓展和提高。程序设计教学有利于强化学生思维训练,优化学生思维品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