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和把握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特点,是开展教育科研的基础,它有助于我们全面正确地认识教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1.教育性
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教育性,是由学校的教育任务和教育目标所决定的。中小学教育科研总是服务于一定的教育任务和教育目标的,并以一定的教育任务和教育目标为导向。它是根据儿童、青少年接受教育的特点,研究和探索更科学、更合理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儿童和青少年的身心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中小学教育科研必须把教育人、培养人、塑造人作为出发点和归宿,把教育性贯穿于教育科研的全过程,体现在教育科研的各个环节之中。
2.应用性
中小学教育科研的主要目的和任务是研究教育工作中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为中小学教育实践、教育改革服务。实践、研究,再回到实践中去,是中小学教育科研发展的轨迹。中小学教育科研只有置身于教育、教学实践之中,面向实际,面向教育改革,着眼于应用,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实践证明,只有当中小学教育科研与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密切联系,这些研究才能得到广大中小学教育工作者的欢迎和支持。只有研究成果能在实践中应用并取得一定效果,中小学教育科研活动才能进一步开展,并得以坚持。
注重研究的应用性,将教育科研工作置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上,是中小学教育科研的一大特点,也是其优势之所在。
3.群众性
开展中小学教育科研,必须依靠三支队伍。一支是专业理论队伍,他们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较高的学术造诣,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应当充分发挥他们的指导作用;一支是教育行政人员,他们有丰富的领导教育工作的经验,能掌握宏观、全局的教育情况,可以依靠他们的行政权威,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另一支是广大中小学教师,他们人数最多,工作在教育实践第一线,有大量的教育实践经验,掌握丰富生动的第一手材料。他们是中小学教育科研的主力军。只有建立三结合的教育科研大军,才有可能在教育科研基础上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教育科学理论,只有在中小学教育科研实践的基础上,才能接近教育实际需要,切实地指导教育工作,富有生命力。
群众性的研究、实验与推广,是教育科学的基础理论、应用理论与应用技术相互结合的必由之路。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决不仅仅是专家学者的事,而是一项群众性的事业,必须充分调动广大中小学教师参与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积极性。群众性是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显著特点,是中小学教育科研发展、繁荣的条件和基础。忽视这一特点,会导致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甚至严重挫伤群众的积极性。(www.xing528.com)
4.迟效性
中小学教育科研的迟效性,是指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成果的显现以及在实践中的推广运用,需要有一个过程。不是立竿见影,而是一个长期的显现和持续发挥作用的过程。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要把受教育者转化成一个社会所希望的人,必须日积月累地进行培育。中小学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层次的教育,都有较长的、较稳定的周期,教育效果一般都呈现滞后性。中小学教育科研与中小学教育一样,也是面向未来的,面向社会发展的未来和个体发展的未来,具有超前性。因此,不能因为近期效应不显著就否定其价值。一般来说,教育科学研究从课题的选择、提出并验证假设,形成成果,进而到实验、应用、推广,往往需要几年、十几年,甚至是几十年的时间。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中小学教育科研成果的显现具有迟效性,但是我们又必须看到,在从事中小学教育科研的过程中,广大中小学教师的科研热情得到激发,科研积极性得到调动,从事教育工作的事业心、责任感得到提高。这种潜在的积极效应是影响久远、深刻的。
总之,中小学教育科研作为探索性的认识活动,具有科学性、创造性等科学研究的共同特点,又具有教育性、应用性、群众性、迟效性等自身的不同于其他科研的特点。
【注释】
[1]摘自《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2]摘自《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