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四城游:蜀州、杭州、密州、湖州

四城游:蜀州、杭州、密州、湖州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虽然囿于职权之限,通判苏轼不能为杭州百姓做出更大的贡献,“但是他之身为诗人,地方人已深感满足”。熙宁七年,苏轼离开杭州,任密州太守,两年之后又任湖州太守。在密州时苏轼收养了几十个弃婴,在徐州时,苏轼上任刚三个月,黄河决口,他带领军民日夜抗洪,四十余日过家门而不入,保住了城池。不过,我们暂时停一下,把时间定格在1074年,把空间定格在苏轼担任太守的密州。

四城游:蜀州、杭州、密州、湖州

景祐三年(1036年)十二月十九日(1037年1月8日),苏轼降生在眉山,据说当天山上的草木一夜之间都失去了绿色。有人说,这是因为初生的苏轼受到造物主得天独厚的宠爱,天地的精华、灵气都赐予了他。这固然只是一个传说,正如流传在民间的关于苏轼的其他传说一样。老百姓用这种方式表达对这位与自己格外亲近的文人的喜爱。

苏轼的父亲苏洵据说年轻的时候游手好闲,直到二十七岁时才发愤读书,成为大器晚成的一个著名例子。苏洵对儿子却寄予了很高的期望,他给次子起名为“轼”,轼是车上用作扶手的横木,给三子起名为“辙”,辙就是车轮印。刘备给儿子起名为“封”“禅”,寄托了其想成为帝王的野心,苏洵给儿子起名都与车有关,似乎也可以看出一些他对儿子们的期望。

宋仁宗嘉祐元年(1056年),苏轼、苏辙随父出川,赴京赶考,兄弟双双得中进士。当时的文坛领袖欧阳修对苏轼赞不绝口,认为取代自己地位的必将是苏轼。不久父子三人因苏轼母亲去世而回家奔丧。嘉祐四年(1059年)父子三人回到京城,苏轼和苏辙参加了选拔高级人才的“制科”考试,苏轼列为第三等,这是最优秀的品级,宋代开国以来,只有苏轼和另一个叫宋育的人得此殊荣,而苏辙也名列第四等。宋仁宗十分高兴,对皇后说:“我今天为子孙得了两个宰相。”一时间,“三苏”之名震动京师

治平三年(1066年),苏轼的父亲苏洵病逝。苏轼在家守丧期间,北宋王朝的政坛风云突变。熙宁二年(1069年),宋神宗起用王安石为副宰相,主持变法。王安石过于执拗的性格和他用人上的重大失误不仅给自己树立了很多敌人,还直接影响到了新法的贯彻和实施,在很多地方,新法甚至变成了残害百姓的帮凶。苏轼与王安石在政见上颇多不合,这时借新法投机的小人纷纷趁机对苏轼进行中伤,无奈之下,苏轼为了自保,请求外任,以离开这个政治旋涡。熙宁四年(1071年),在苏轼的一再要求下,他终于得以辞去京职,赴任杭州通判。(www.xing528.com)

林语堂先生说,杭州几乎就是苏轼的第二故乡。刚到这座美丽的城市,苏轼就写下了“未成小隐聊中隐,可得长闲胜暂闲”的诗句。杭州给了生活在政治恐惧中的苏轼以躲避风雨的栖身之地,而苏轼也给这座美丽的城市增添了更多的光彩。在苏轼的笔下,水光潋滟的西湖就是美女西子,不管是淡妆还是浓抹,都是那样天姿国色,容貌不凡。虽然囿于职权之限,通判苏轼不能为杭州百姓做出更大的贡献,“但是他之身为诗人,地方人已深感满足”(林语堂《苏东坡传》)。

熙宁七年(1074年),苏轼离开杭州,任密州(今山东诸城)太守,两年之后又任湖州太守。苏轼每到一处任职,总是想方设法为百姓造福。在密州时苏轼收养了几十个弃婴,在徐州时,苏轼上任刚三个月,黄河决口,他带领军民日夜抗洪,四十余日过家门而不入,保住了城池。

这时候的苏轼和宋代大多数士大夫一样,奔走于各个任所,在以后,他还会奔走于各个贬所。不过,我们暂时停一下,把时间定格在1074年,把空间定格在苏轼担任太守的密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