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1812年战争:拿破仑封锁令引发美英冲突

1812年战争:拿破仑封锁令引发美英冲突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802年,拿破仑宣布大陆封锁令,英国枢密院颁布1807年谕令,进行报复,禁止中立国船只与欧洲大陆开展贸易,因而不断发生美国的船只被扣,美国被迫关闭港口。英美两国开战的导火线是1811年美国驱赶肖尼族印第安人的事件。美国以此为借口,在1812年6月18日对英国宣战,进攻加拿大。

1812年战争:拿破仑封锁令引发美英冲突

迁入上加拿大的很多居民仍然信奉共和原则,使英国官员和北美效忠派深感不安,担心进一步的民主要求,因而时刻警惕美国。美国脱离英属北美殖民地成为一个独立国家,确实影响了北美经济政治发展。首先,使国际格局复杂化,英美分家,英属北美殖民地多了个制约因素。其次,分家之后遗留的诸多问题要理清,清理的后果却是1812年英美战争

战争起因 1783年《巴黎条约》签订后,英美双方在大湖以南和俄亥俄河区域冲突不断。按条约,这里已经划归美国,但是西北公司的毛皮贸易站要求推迟两年交割,理由有二:第一,要调整业务以减少损失;第二,印第安人也不承认条约。这一地区的土著人认为,英国交出的土地本属于他们,从未承认美国对该土地的所有权。而实际上,英国政府一直也后悔这一土地割让,担心印第安人不满而危害加拿大。于是,英国便利用条约的含糊条款,继续拖延交割大湖西部的许多军事据点或贸易站,借口是美方没有履行归还“效忠派”的财产。

就美国方面来说,刚刚获得独立,扩张势头正旺,独立战争原本因为西部领土而起,即禁止它的移民扩张。现在胜利了,在他们看来障碍消除了。可是,英国却借故拖延交出土地,美国人对继续阻止他们扩张倍感愤怒,于是掀起了反英狂热,叫嚣合并魁北克省。因此,自1783年《巴黎条约》签订后魁北克西部边界一直不平静;在大湖和俄亥俄河地区,更是事端不断;18世纪90年代之后,则升级为武装冲突,主因是美国驱逐印第安人。当时,上加拿大省总督切斯特曾暗中策划建立俄亥俄印第安人国家,用以作为英美之间的缓冲区,防止美国兼并,并与肖尼族印第安人结盟。这激起了美国方面的激烈反应。1794年,一支美国军队击败印第安人,缓冲国企图破灭。当年签订《杰伊条约》(Jay Treaty),双方妥协,英国同意两年后交出西部据点,美方允许英国商人继续进入西部,也同意认真对待“效忠派”的要求,但是矛盾没有消除。

此外,也存在贸易纠纷。英帝国仍然实行传统的重商主义,实行帝国内自给自足,而美国则一再侵犯英国在这方面的利益。1783年《巴黎条约》允许美国渔民在新斯科舍、拉布拉多以及马德莱那岛海岸晾晒捕捞物。可是,他们却借机走私茶叶、郞姆酒、糖和葡萄酒等日用品。一位深受其害的新斯科舍商人说,1787年在这里没有一间住宅缺少美国货。而据纽芬兰省总督20年后的估计,当时这块殖民地消费的糖蜜90%是经美国从法属西印度群岛非法进口的。在19世纪早期,又在新斯科舍与新英格兰边界水域(帕萨马科迪海湾)走私石膏。殖民地官员试图阻止,而美国非法贸易商则“一天称自己是英国臣民,另一天又说是美国公民”。1802年,拿破仑宣布大陆封锁令,英国枢密院颁布1807年谕令,进行报复,禁止中立国船只与欧洲大陆开展贸易,因而不断发生美国的船只被扣,美国被迫关闭港口。这反而促使走私规模扩大,走私船只增多。美国走私者将面粉和钾碱等货物装满了英属北美殖民地的船只,或在英属北美殖民地的一些港口自由进行交易,因此英国加紧搜查美国商船队。1803—1811年,英国劫持美国的商船达1 500艘,还到美国的船上搜索皇家海军的逃兵。在1807年“切萨皮克号事件”中,强征4名海员,其中3人实为美国公民,结果发生一次小海战。美国群情激愤,战争一触即发。而且,美国国内主张兼并加拿大者大有人在,主要是那些西部土地扩张主义者的所谓鹰派人物。1810年当选为众议院议长的亨利·克莱,是鹰派领袖,竭力主张对英开战,叫嚷加拿大是惩罚英国的最好地点。托马斯·杰弗逊(Thomas Jefferson,1743—1826年)总统本人主张以禁运打击英国,甚至主张鼓动加拿大西部移民脱离英国政府控制,并声称美国对加拿大的征服“仅是一次行军的问题”。1807年12月在当了两任总统卸任之前,他迫使国会通过《禁运法案》(Embargo Act of 1807),禁止种植园主和农场主对欧洲出口。这对正在加速进行工业革命的英国,无疑是沉重打击。

英美两国开战的导火线是1811年美国驱赶肖尼族印第安人的事件。在首领特库姆塞的领导下,肖尼族组成联盟,在五大湖流域西部抵抗美国人的侵犯,在瓦伯什河的蒂帕卡努被击溃,特库姆塞及其追随者逃往上加拿大省。美国以此为借口,在1812年6月18日对英国宣战,进攻加拿大。

战事与结局 美国先是进攻上加拿大的西部边疆,以为这里便于兼并。当时英国只有2 200名士兵驻扎在加拿大要塞之地,指挥官是第49团少将艾萨克·布罗克(Isaac Brock,1769—1812年),很有军事才干。首先,他指挥英军迅速占领接手新法兰西的西部毛皮贸易站及军事据点的密歇里马克纳,取得了战术上的胜利,增强了加拿大民兵的信心。另外,特库姆塞1812年在莫拉维亚镇阵亡前,指挥肖尼族印第安人对英国在安大略半岛西部取得的胜利,也发挥了关键作用。在战争期间,英军一直占据密歇里马克纳,以保证对美国西部毛皮贸易的控制权再延长一段。布罗克在底特律消灭了入侵的美军大部之后,又转战尼亚加拉战场,击败美军在这里的进犯。在昆斯顿高地,甚至美国民兵拒不执行美国将军向上加拿大推进的命令。这次,英国人多少有几分幸运,居民劳拉·西科德听到在她家吃饭的美国军官讨论的计划,便报告要塞驻军。大部分居民想要过和平生活,刚刚在英国殖民地找到低税收的便宜土地,农民并不急于加入共和制的美国。

1813年,战役开始转向东线,侵入者试图占领金斯顿(Kingston),分割加拿大,并首先攻占容易得手的约克镇(即今天多伦多),放火焚烧了公共建筑,夺得了海军补给。在1813年夏秋两季,尼亚加拉半岛发生了几次小战役,美军占领了乔治堡(Fort George),但是在斯托尼克利克和比弗尔坝(Beaver Dams)被击退。美军撤出乔治堡,放火焚烧了纽沃克(在尼亚加拉靠湖的一边),而英军则在布法罗猛烈报复。美国海军在伊利湖取得了胜利,直到战争结束都控制着伊利湖。虽然再次穿过尼亚加拉河,但是未能夺回乔治堡。7月25日深夜,双方在尼亚加拉瀑布前的伦迪斯兰恩遭遇,惨烈混战,疲惫不堪,在僵持中结束了战役。(www.xing528.com)

沿着尚普兰湖、圣劳伦斯河和大西洋沿岸地区也有冲突。由新斯科舍副总督、颇具才干的民兵司令约翰·舍布鲁克爵士(Sir John Sherbrook)率领的英军,从哈利法克斯袭击缅因,占领卡斯汀。大半个缅因在战争期间一直为英军占领,1814年8月还袭击了华盛顿火烧白宫及许多政府建筑,麦迪逊总统仓皇逃走。至此,战争已经处于僵持状态,双方开始谈判。美国坚持领土要求,英国因拿破仑的“百日政变”,欧战在即,在美洲也未坚持。在1814年圣诞节前夜,英美谈判代表在比利时签订了《根特条约》(Treaty of Ghent),同意回到战前1811年的状态。

英美谈判代表在比利时签订《根特条约》

划定早期边界 《根特条约》实际上只是个停战协定,基本问题并未解决。美国移民侵占西部,土著人部落继续反抗,但是没有成果。美国人也发现加拿大不那么容易征服,那里的居民并非像他们所想象的那样向往共和,便放弃了兼并计划。1817年,英美双方签订《拉什—巴戈特条约》(Rush-Bagot Treaty)及其后续的几个条约,约定五大湖禁止战舰航行,不设立海军基地,建立和平边界。《1818年条约》(Treaty of 1818)主要解决大湖之外的边界划分,确定从伍兹湖到落基山以北纬49度线为英属北美领土的南界,落基山到太平洋一段,留待以后再定。后来,在1842年再签订《韦伯斯特—阿什伯顿条约》(Webster-Ashburton Treaty),确认圣劳伦斯河穿越大湖到伍兹湖的边界,但是落基山到太平洋一段仍未划定,约定共管俄勒冈地区10年。这个条约还划定1783年《巴黎条约》尚未探明和划分的圣克洛伊河的边界。

《巴黎条约》未妥善解决的捕鱼问题,这一次也初步解决了。《1818年条约》对美国渔民在英属北美海岸捕鱼和晒鱼的权利作了某些限制。后来,在 1854年签订的互惠协定中,又补充规定美国渔民可以在加拿大、新不伦瑞克、新斯科舍及爱德华王子岛沿海捕鱼,美方也允许英国渔民在北纬36度以北的美国水域享有对等的权利。这样,经过1812年后的一系列条约,英美两国基本上实现了和平。

不过,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边界地区仍纷争不断。英国很多行政官员仍忧虑美国的野心,而在19世纪二三十年代把大量开支用于增强金斯顿的防御设施。从金斯顿到毕镇(现渥太华),修筑了丽都运河(Rideau Canal),作为蒙特利尔到大湖的另一条备用水上通道,以防美国突然控制圣劳伦斯河。还在上加拿大的前沿地带,增加卫理公会派和浸信会教友派的移民。美国方面也有频繁动作,例如教科书和教师灌输革命狂热,或对英国政治制度的仇恨。因此,在加拿大的西部边远地区,体制明显脆弱,时常受到美国方面的威胁,不久即为1837年起义所证实。

丽都运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