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攻击推到春天——同盟军的空袭——希特勒禁止撤军——德国战线的缺陷——4月21日夺取波伦亚——同盟军赶过波河——海军那边的情形——德军新和约——4月29日发生在意大利的无条件投降——墨索里尼遇刺——我向相关各方面恭贺胜利——一场精彩战争的终结
我们在地中海的各场战斗最后都取得了璀璨的成功。12月,亚历山大取代威尔逊成了最高将领,与此同时,马克·克拉克被任命为第十五集团军群的总司令。在秋天紧迫的战争之后,我们在意大利的队伍为了恢复战斗力,需要暂时停止攻击,整顿一番。
在各个战线上,我们和美国人因为德国人持久、顽强和出乎意料的抵抗损耗过巨,而极大地感觉到大炮和军火的不足,另外,我们在意大利冬天战斗的惨痛历程强迫我们将总攻推到了春季。可是联盟空军——原属于埃克将军统领,后来又归坎农将军统领——凭借其三十比一的优势,对维系德军物资供应的线路展开了强大的攻击。从维罗纳到伯伦纳的山道那条线最要紧,伯伦纳的山道是当初希特勒和墨索里尼运气好时经常见面的地方。几乎全部三月份这条线很多地方的运输都断了。别的山道常常一次就要关上几周,因为这样,预备调去俄国战场的两个师差不多被耽搁了两个月那么久。
波河战役
敌军武器、物资充足,不过缺少燃料。虽然希特勒在莱茵河和奥得河那里战败了,但他们的队伍通常不缺人手,且还很有战斗力。他们在意大利北边有二十七个师,里面有意大利的四个。我们的军力差不多是二十三个师,全都是从大不列颠、美国、波兰、巴西和意大利[1]调来的。要不是因为我方空军占据了绝对优势(真实情况是我们可以自己把握,能够随便去一切地点攻击敌军),德国最高指挥部又自己做了背靠波河建立广阔阵地进行防御这一错误的选择,他们原本是不用慌张的。就他们而言,原本撤离意大利北部,退至坚固的阿迪杰河的防线上,才是更合适的方法。在那儿他们根本用不着这么大的军力,就能将我们的大部队绑住,还能分散兵力将被更多军力压制的地方解救出来。或是在蒂罗尔山里的“人民要塞”之南建一条坚固的壁垒也行。可能在希特勒的计划里,“最终的防御线”就是那儿。
不过波河南边的失利告诉他们大难将至。这件事凯塞林必定清楚,之前一章[2]所说的磋商的原因,它毫无疑问也是其中一个。希特勒自然做了阻挡这件事的挡路石,所以,在菲廷霍夫——凯塞林的继承人,提出进行战术退军时,曾经被否决过:当下和以前并无不同,“继续以极致的坚持把你当下的工作完成是领袖想要的,你要守护你依命统御的意大利区的所有地域”。
* * *
如此,我们的问题就好办了。要是我们能冲破亚得里亚海边上的部队,快速到达波河,就能将整个德国部队切开,使其不得不投降。所以亚历山大和克拉克在终极之战到来的时候,就将他们的力气用在了这里。在我们的秋季方案里,夺取波伦亚看上去曾经非常要紧,不过当下已经不再是重点对象了。当下的方案是让麦克里里将军统御的第八集团军将从巴斯蒂亚到阿尔金塔的那段路打开,那条路不但狭窄,还守卫森严,且两边有肆虐的洪水,不过它能够通向那边更广阔的地域。特拉斯科特将军的第五集团军,会在这个步骤已经发展得非常顺利之后,从拥有很多山的中间战线发兵,穿过波伦亚西部,和第八集团军在波河岸边汇合,然后一起发兵赶赴阿迪杰河。同盟国的海军要让敌军坚信,在东海岸和西海岸的两侧登岸已经刻不容缓。
4月9日晚,在全天大范围空袭与炮火的轰炸之后,第八集团军由第五军和波兰军团作为先锋从塞尼欧河打了过去。他们在11日到了下一条河,即桑特尔诺河。在梅纳特,敌军后边三英里的地方,第五十六师冲在最前方的一个旅和先锋队出乎预料地上了岸,将他们从水里送过去的是一种新型两栖送兵坦克,名叫“水牛”(这些车是从亚得里亚海的一个驻地通过海上运输过来的)。14号那天,整个第八集团军的战线都收到了这个好消息。波兰人夺取了伊莫拉。新西兰师过了希拉洛河。第七十八师在朝南进军的过程中,夺得了巴斯蒂亚的大桥,之后和第五十六师共同朝阿尔金塔大路冲锋。已经到了紧要关头,德国人很清楚这点,所以战斗时拼尽了全力。
同天,第五集团军开始在波伦亚公路西边的皮斯托亚展开了中路进攻。在同盟空军的竭力帮助下,历经一周激烈的战斗,他们从山地中冲了出去,越过波伦亚西边的公路朝北进发。等到20号,菲廷霍夫将希特勒的指示扔到一边,让手下撤军。他的报告很有技巧,说他已“下定决心不再使用严阵以待的策略,而要用移动作战的模式”。不过,那个时候已经来不及了。我方已经得到了阿尔金塔,英军第六装甲师也正朝着费拉拉延伸进发。波伦亚东边有波兰人,南边有美国的第三十四师,面临着被严密围困的危险。它在4月21日被攻占,就是在那儿,著名的德国伞兵第一师被波兰人剿灭了。第五集团军朝波河进发,战术空军那个时候顺着前方的公路作破坏。 23日,这个集团军的美国第十山地师过了河,而其右翼,南非第六师则和第八集团军的左翼汇合了。他们后方有数千德国人被抓,由于被割断了后路,他们被带去了战俘营,或者走着去了后边。这次进攻是空军、陆军不错的合作范例。战术空军和战略空军在战斗中都加入了所有兵力。敌军的大炮、坦克和军队被作战轰炸机炸了,给养线路受到了轻型轰炸机和中型轰炸机的攻击,其后方设备也遭受了我军重型轰炸机的全天候攻击。
* * *
在一条广阔的作战线路上,我们跟在敌军身后渡过了波河。敌人因为我方毁了所有不朽的大桥,还有船只、暂时使用的浮桥也一样,而变得混乱不堪。结果,勉强过河的剩余力量将所有的重型装备都扔在了身后,到了另一岸已经无法重新组队了。同盟军追着他们到了阿迪杰河。意大利游击支队已经对山地以及他们身后的敌军持续骚扰了很长时间。4月25日全线进攻的号令一发,他们就展开了大范围的攻击。他们攻占并掌控了很多城镇,比如闻名遐迩的米兰、威尼斯。发生在意大利西北地区的投降也发生了变化,变成了一批一批的。一个英国联络长官和游击支队接受了热那亚四千防御军队的投降。第八军于27日过了阿迪杰河,朝帕多瓦、特雷维佐和威尼斯进发,而第五军已经到了维罗纳,朝着维琴察和特兰托进发,其左翼则延伸到了布里西亚和亚历山大里亚。
虽然海军的战斗相对范围没那么大,但一样没什么麻烦。斯布里特和扎达尔口岸一月已经被游击支队攻占,而这些驻地的海军干扰了达尔马提亚海岸,且为铁托坚实的进逼做出了贡献。光四月份的海战少说就有十场,导致敌人重创失去战斗力,而英国的舰队却未被破坏。
在终极战役中,海军曾两线开战。英美法三国的海军在西海岸持续行动,轰炸、持续骚扰敌军,将敌军以轻型战舰和蚊式潜艇展开的持续袭扰击退,且扫除被解放口岸里的水雷。这些行动做了地中海最终的驱逐舰战斗的先锋。3月13日晚,从前原是南斯拉夫的,在战斗前期让意大利人夺走的驱逐舰“普雷穆达”,外加两艘意大利驱逐舰(当下都配有德国人),离开了热那亚,预备去截击从马赛开去里窝那的一支英国护航队。英国“瞭望台”号和“流星”号驱逐舰,在科西嘉北面巡航的时候,接到预警,当即发动进攻。将那两艘意大利舰艇全都打沉了,英军这边未曾遭遇损失和伤害。事实上,等我方陆军抵达阿迪杰时,海上的战役已经完成了。
* * *
与此同时,希姆莱或许已经听说了三月份的停战会谈。他确实曾经把沃尔夫将军——驻意大利的重要代表,也是纳粹党卫军的高级将领——叫去仔细盘问。这样的阶段,除非德国人已经被现实逼迫着,不再保持犹豫观望的姿态了,否则,是必然要有的。可等到4月24日,沃尔夫又借着菲廷霍夫全权大使的身份再次在瑞士出现。我当即知会了俄国人。
首相致斯大林元帅 1945年4月26日
这个情报是关于“纵横字谜”的。前几天,我们已经完全不去沟通的德国代表们现下又到了卢塞恩湖。他们说自己已经得到了所有权限,可以让在意大利的部队投降。因此,亚历山大元帅已经接到通知,他被授予了让这些代表来意大利地中海战区同盟军总部的权利。他们可以先去法国,我们的飞机之后会把他们送去意大利,如此行事非常方便。请你马上派俄国使者去亚历山大元帅的总部。
1.对于亚历山大元帅战线上的大量敌军,他们的无条件投降,他有权利接受,不过所有的政治事项的裁决,该留给三国政府。
2.你会发现,我因为希姆莱想在西方、北方投降,而在若干小时之前,发给你的电文里,并没有说起意大利投降的事。[3]由于我们曾在意大利流了很多血,所以在不列颠人民心里,在阿尔卑斯山南面抓获众多德军的事,是一件稀有的来自战争的礼物。美国和英国在此事上一起承受过苦难。
3.之前说的所有的事都是给你自己的情报。为了让英美联合指挥官组委会给亚历山大元帅发的电报含义相同,告诉他借由在莫斯科的英美军事使者团将所有的细节都跟你们的最高指挥部说清楚,我们的指挥部已经给美国的指挥部发了电报。
亚历山大的总部被带来了两个全责使者。他们于4月29日在英国、美国、苏联三个国家的高级将领前面签署了无条件投降的降书。
我当即知会莫斯科。
首相致斯大林元帅 1945年4月29日
刚才我收到了一份来自亚历山大元帅的电文,据说我们开出的无条件投降的相关条例,德国的使者在参加了一个你方将领也在其中的会谈后,已经同意了,现在正将降书的主要条款转呈给菲廷霍夫将军,让他裁定施行停战的日期与时间。如此看来,阿尔卑斯山脉南边的所有德军似乎要马上投降了。
差不多有一百万的德国人在5月2日投降成了战俘,意大利之战至此完结。
* * *
墨索里尼的终结也即将到来,和希特勒一样,他看上去也始终抱有期望,差不多直至最后一分钟。他在3月末最后一次去拜访了他的德国友人。他在加尔达湖畔的总部,当他回去那里的时候,还满心以为还能凭借那个秘密武器取胜。可是盟军自亚平宁山而来的快速进军让这些期盼化为了泡影。那个时候敌军将在意大利和瑞士交汇的山地里展开最后反击的说法甚嚣尘上。可争战的意愿在意大利社会主义共和国里已经消失了。(www.xing528.com)
4月25日,墨索里尼下定决心散去其剩余的武装力量。他邀请米兰的红衣主教和意大利全国解放运动的地区军事组委会布置了一个谈判。那天下午,会谈在大主教的府邸启动,不过最后墨索里尼以骄傲姿态,火冒三丈地离开了会谈地点。他的汽车当晚开去科莫县政府那里。跟在后边是由三十辆汽车形成的车队,大多数活下来的意大利法西斯领袖都在其中。墨索里尼根本连一个整体方案都拿不出来。既然磋商没有用,那就只能自己做自己的了。他和他少量的支持者一起,在某个德国微型护卫车队的带领下朝瑞士边界线进发。统领这个车队的人不想和意大利的游击支队产生纠纷。所以劝这个领导人换上德国的大衣,再戴上头盔。可游击队的巡视队还是将这个小队的人截住了,墨索里尼被指认出来后,马上被俘。别的人,包括他的情人贝塔西女士,都一块被抓了。按照共产党的指令,次日,那个领导人和他的情人就被同一辆车带走,拉去枪毙了。他们俩的尸体以及别人的都被送去了米兰洛雷托广场一个加油站,用吊肉的钩子在那里吊了起来。不久之前,一群意大利游击队的队员就是在这个广场被公开枪毙的。
这就是意大利霸权人物的结局。
我收到了最后这幅画面的照片,不由得吓了一跳。
首相致亚历山大元帅(在意大利) 1945年5月10日
那张相片我已经看见了。
枪毙墨索里尼的那个人曾经写了一篇独白发表在《每日快报》上,他趾高气扬地陈述了他用的那些恶毒、卑鄙的手法。特别是他说,他枪决了墨索里尼的情人。她是战犯名单里的人?谁准许他枪决这个女人的?对于这些事,我以为英国部队中整顿纪律的部门应该进行调查。
不过,世界上至少能够少一个意大利纽伦堡了。
* * *
我向取胜的指挥官们以及他们的士兵们道贺。
首相致亚历山大元帅 1945年4月29日
第十五集团军群在卓绝方案的带领下展开了璀璨的战斗,战斗正以将阿尔卑斯山以南的全部敌人歼灭、俘获作结。为此,我感到非常高兴。在为援助西边战线提供了几个集团军的军力之后,你和马克·克拉克将军竟仍能以少胜多,夺得如此大且起到关键作用的成果,这确实再次证实了你们在战斗上的天赋才能,也证实了不列颠和英联邦各个国家军队和美军间兄弟般的亲密关系。在我看来,如此多的国家在一条战线上进军、作战能获得这样的胜利,是以前从未有过的。由英国人、美国人、新西兰人、南非洲人、英国-印度人、波兰人、犹太人、巴西人,以及已经被解救出来的意大利人共同构成的强大的队伍,依照着为了获胜和解放人类的士兵应有的团结和高尚的友情,一起朝前迈进。在意大利展开的这场崇高的终结之战,必定会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有名的战斗中的一例,而名留青史。我诚挚的祝贺,希望你能将其转达给你手下的所有司令员和各个军种的重要将领们,特别要转告给被他们这样英明战术统帅着的勇敢、热忱的战士们。
首相致克拉克将军 1945年5月3日
对你和你英勇的属下为了这一崇高的胜利所付出的所有努力,请允许我献上我衷心的谢意。
以下是我发给杜鲁门总统的电文:
首相致杜鲁门总统 1945年5月3日
总统先生,您的电文我已经收到并了解了。您对亚历山大元帅和他统领的同盟军的盛赞,我已经按照电报的嘱托转呈给元帅了,并请他亲自向您表示感谢。你说的浓烈的情感,我坚信他以及每个参与这场战斗的不列颠联邦国都会一起深深珍爱的。对于马克·克拉克将军在献计献策和统领战斗方面做出的最高功绩,现在请允许我作为英国人的代表做出恭贺。这个将军带领着美国各个精英师进行战斗,他自己和亚历山大元帅达成的,同时也让这个包含了多个国家和多个民族的大军得益的战斗情谊,一定会在我们两国人民的心里长存并名留青史。
我给波诺米先生也发了份电文。
首相致波诺米先生 1945年5月3日
1.意大利的德国军队投降了,借着这个时机,我谨代表联合帝国的英国国王陛下政府,向阁下致以热切的恭贺,恭贺意大利的土地从我们一致的对手的掌控下完全解放出来,特别要恭贺的是意大利正规军和后边的爱国部队所起的作用。
2.我坚信当意大利民众明白到在这一前所未有的胜利中他们发挥了作用,且真的让他们的土地收复的速度加快了之后,一定会在未来一样紧迫的时日中,将这种明白变成他们的能量之源……
3.对于当下意大利政府和民众眼前的崇高的重建工作,我谨代表英国政府向阁下送上美好的祝愿。
4.既然意大利能够让自己的队伍在战斗中和联盟国家的队伍合作战斗,那我期望在很快到来的未来,它在构建和平安定这一更具成效的工作中,也能和联合国一起协作。
如此,我们在意大利20个月的战斗完成了。我们虽然损失巨大,但敌军的损失比我们的惨重多了,就算是末尾投降之前也是。以前我方军队的重要工作是尽量牵扯最多数目的德国军队,并诱惑他们离开重点战区。这项工作完成得很好。敌人的人数,只有1944年夏天的一段不长的时间比我们少,除此之外,始终多过我们。那年8月,他们正处于危急存亡的时刻,可安排在地中海各条战线上的德军仍旧不低于五十五个师。不仅这样,我方原本接到的命令只是将那里的大量敌人牵扯住,可结局却是达成了将其消灭的大功绩。这般至高无上的战斗,比它还要出色的,历史上也不多见。
【注释】
[1]四个意大利“战斗队”,每一个的力量差不多是一个师,已经建成且确实地加入了战斗。——原注
[2]见第七章《苏联的疑问》——原注
[3]见第十三章《德国投降》——原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