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双元制本土化汽车机电一体化人才培养

双元制本土化汽车机电一体化人才培养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专业名称:汽车机电一体化德国工种:汽车机电工3年普通高级中学毕业、中等职业学校毕业或具备同等学历的应届毕业学生。汽车机电一体化专业重点培养汽车维修、生产企业或行业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本方案根据汽车机电一体化专业中汽车整车、子系统维修和调试检测等生产流程,设计培训目标岗位,重点满足汽车维护、机电维修、故障诊断、质量检测和售后服务等重点技术岗位的用人需求。

双元制本土化汽车机电一体化人才培养

专业名称:汽车机电一体化

德国工种:汽车机电工

3年

普通高级中学毕业、中等职业学校毕业或具备同等学历的应届毕业学生。

(1)熟知企业的组织和管理,具有企业精益生产理念;

(2)具有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的责任意识

(3)具有按计划执行任务的决心和意志;

(4)具备合作沟通、组织工作和快速投入工作的能力;

(5)能够识读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技术资料,并能在英语环境下工作;

(6)熟悉职业教育和企业技术培训流程;

(7)具备分析生产现象的知识、方法和能力;

(8)能够使用机械设备、工具进行汽车维护与维修作业;

(9)能够识读机械图纸并按图纸要求组装汽车的机械系统;

(10)能够熟练使用常用工具、量具检测汽车机械系统,并调试汽车机械系统;

(11)能够正确完成车辆与系统的操作;

(12)能够正确控制车辆技术系统停机和开机(调试);

(13)能够对系统进行测量和检查;

(14)能够按照维修资料要求完成维修与保养工作实施;

(15)能够使用维修设备和技术资料对车辆和系统进行故障诊断

(16)能够使用工具和技术资料完成部件、总成和系统的拆、修、装;

(17)能够按法规对车辆进行检测;

(18)能够按照法规要求完成车辆装备、改装和加装以及系统匹配与调试;

(19)能够用文字表述、总结生产技术成果;

(20)具有持续提升工作能力的意愿和决心。

汽车机电一体化专业重点培养汽车维修、生产企业或行业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本方案根据汽车机电一体化专业中汽车整车、子系统维修和调试检测等生产流程,设计培训目标岗位,重点满足汽车维护、机电维修、故障诊断、质量检测和售后服务等重点技术岗位的用人需求。通过对多家汽车生产、维修企业生产流程进行调研,总结并提炼出的汽车机电一体化专业技术人员毕业后的岗位任务如表2-13所示:

表2-13 汽车机电一体化专业技术人员从业岗位任务

在车辆维修生产工艺、专业技术、设计方法和设备技术标准等方面,培训的能力目标尽可能与企业、行业实际岗位需求的工作任务相一致,应持续将岗位任务融入培养过程中,通过行动导向教学法使学习者的关键能力不断得到提升。

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决定了人才培养方式实施的效果。本课程体系是借鉴德国汽车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学大纲和德国汽车机电一体化工培训条例,根据我国职业教育三年制学习的特点,按照三个原则设计,具体内容如图2-3所示:

为了让学生“学做结合”,培养他们的行为和行动能力,学习场所设置为培训中心、学校教室和企业生产岗位三个不同的学习环境。培训中心采用项目培训,不断培训提升学员汽车维护、维修、故障诊断等实践行动能力;学校教室采用情境教学方式,以行导问题为导向,提升学生专业知识的获取能力;企业生产岗位是以生产为标准,用知识和实际行动解决生产任务。学生虽然在不同的学习环境中交替学习,但可以获得融合一体的能力目标。

图2-3 汽车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

在学校理论教学和培训中心技能操作训练中,融入职业要求、生产标准和企业技术标准,实现教育效应和生产效应相融合的人才培养目标,将企业的工艺、技术、理念、文化和管理持续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职、产、教、培”融合一体的新课程体系。

将汽车养护、机电维修、故障诊断、质量检测等技术技能领域分段融合构建课程体系,在内容形式上,从技术单一项目延展为汽车机电一体化系统,再到生产系统集成,构建从简单到复杂的教学培训体系,同时将理论情境教学与实践模块化培训分段交替组织成过程实施体系,形成理论教学和技术技能交互融合、情境与项目交替融合、学习和生产促进融合的复合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借鉴德国职业教育学习领域和培训项目式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模式,依据我国职业院校和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的特点,开发课程构,建专业培养体系。在学校除完成理论知识学习以外,也要担负基础技术技能项目式培训,校企合作开发和实施较为专业的技术技能培训,根据基础设施和培训师条件制订合作实施的培训计划,由企业主导、学校配合完成岗位能力的课程开发,并由企业为主体完成课程实施。

课程开发和实施遵守“合作开发、分类实施”的原则:

(1)校企合作开发,根据育人资源优势分类实施;

(2)将“生产标准”和“职业精神”融入课程实施的全过程;(www.xing528.com)

(3)以企业生产现场的技术标准(简称“生产标准”),由学校重点执行和实施基础能力课程;以专业技术标准,校企合作执行跨岗位需要的专业技术技能培训;依据真实岗位工作实践需要的技术标准(简称“岗位标准”),由企业实施为重点,执行和实施与岗位相一致的技术技能培训。

课程开发和实施的具体内容如表2-14所示:

表2-14 汽车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开发和实施的具体内容

汽车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如表2-15所示:

表2-15 汽车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汽车机电一体化专业培训计划如表2-16所示:

表2-16 汽车机电一体化专业培训计划

一体化实训室的设置是以完成学习领域课程为目标,配备需要的基本设备、工具和仪器,并且以发挥学生主体学习意识和提升学习能力为目的,设计教学环境,且教学环境能够快速调用线上课程资源进行线下教学。

汽车机电维修、维护保养、系统控制技术以及智能新能源技术等领域的培训必须设置一体化实训室。

培训中心以技术技能项目的培训为主要任务目标,以生产标准能持续执行为现场标准,按照操作的实际需要配备设备。

培训中心的功能主要有:汽车维护与保养、汽车机电维修、车辆诊断与性能检测等基础能力培训;在岗位领域能够结合生产实际设置培训角,能够根据生产需要,组织学生按岗位要求进行实践。

以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为目标,对教学、培训环境进行建设,以工作任务的不间断实施为标准,开发教学、培训的情境,通过情境化软性设计将硬件条件和学习要求构建为高度契合的一体化培训空间。

以智能化培训的整体思想逐步建设数字化和智能化培训的管理和运行体系,依据岗位生产和技术应用标准制订数字化培训体系,依据学生技术技能特点和理论认知差异构建智能化个性培训计划和体系,将过程管理、培训和资格认证融合一体,构建全程服务性智能化培训模式。

根据教学环境、能力获取的实际需要,配备不同类型的教师,组建以技术和知识为主要能力标准的专业教师队伍、以生产技能为主要能力标准的培训师队伍、以生产管理和生产岗位能力为标准的生产师傅团队。不同的学习岗位或者场景,配备不同的教师,教师按照培养计划、依据技术、生产要求或标准制作培训内容,实施现场培训和教学。

在专业教学中,建议配备稳定的教师队伍,对教师进行教学开发、技术技能等重点教学能力培训,持续提升教师职业教育能力。在双元制教学要求中,要求专兼职结合配备教师,鼓励理论教师与技能培训师角色互动互换,以利于每一位教者都能按技术和生产要求的标准实施专业的人才培养。

汽车机电一体化专业师资能力体系如表2-17所示:

表2-17 汽车机电一体化专业师资能力体系

在学制三年期间,由考试委员会对学徒实施两次阶段性的职业资格考试。培养1.5年后执行“考试1”,培养3年后执行“考试2”。主要考核形式有理论卷考、技术技能操作和专业对话,其中技术技能操作过程中,考官将通过对学徒制定的实施计划、执行的生产标准和规范、问题发现和解决以及技术总结等工作环节,对学徒行动能力进行全过程的检查和判断。学徒如果两次考试均达标,考试委员会将给其颁发汽车机电一体化职业资格证书。

职业资格考试结构如表2-18所示:

表2-18 汽车机电一体化职业资格考试结构

以考核专业综合能力为导向制定考试内容。

“考试1”重点执行专业基础技术考核,根据汽车机电关键技术系统(机电设备子系统)维修的相关工作任务,学徒自主制订计划、工艺、技术要求和目标,按计划执行操作生产过程,在完整的行动过程中使用专业知识分析、操作工具和设备实施生产以及总结判断技术标准执行的程序。

“考试2”重点执行生产岗位相关任务考核,根据汽车机电系统维修岗位的任务,学徒能够自主制订生产计划、工艺技术和生产目标,按要求操作设备和工具完成生产任务,在完整的行动过程中使用生产标准和生产技能,在行动过程中分析问题、判断问题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校选派专业教师,企业选派技术人员和培训师成为考官,组建考试委员会,每次考试临时组织考官小组对学徒实施职业资格考试。

考试委员会主要职能主要为试卷命题或认定、考试过程的组织与监控、试题评分、成绩评定、证书颁发等。

为保证第三方认证的权威性,规定参与学徒培养的相关企业和学校所选派的考官不得监考自己的学徒。

在理论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制订教学情境设计计划和进行过程安排,鼓励理论和实际生产相结合组织完整的教学过程,根据过程中要解决的能力培养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常用的自主学习教学法有引导文法、角色扮演法、小组工作法、小组拼图法等学生自主学习方法,以提高自学能力和积极性为目的,教师应根据教学情境的需求设计学习方法。

在培训中心实施技术技能培训过程中,培训师要求学生按照生产标准执行技术技能项目,学生根据任务要求自主制订计划、执行生产过程,培训可鼓励学生实施角色扮演、分组任务和生产小组化等培训方法,鼓励教师根据不同的技术要求和培养目标研究创造新的培训方法。

根据校企合作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整体要求,专业领域成立质量管理委员会,委员会应有参与的企业和学校关键执行人员参加,邀请专业领域和职业教育管理领域的人员参加。质量管理委员会监督专业投入执行、质量问题解决以及执行人才培养计划的力度和制度。质量管理委员会每年出具专业报告,本报告是校企合作、专业改革和发展的,以及职业教育创新的依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