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9.1博文
笔者曾经发文,强调中小型出版社的出路在于专业化,得到了业界的广泛肯定。因为唯有在专业化道路上不断耕耘,不断积累,不断总结,才有可能提升自己,才有可能形成自己的专业特色,也才可能打造出自己的品牌产品群。只要到了这个境界,无论风云如何变幻,不管市场竞争如何激烈,中小型出版社同样可以活得很好,在竞争激流中始终占有自己的独特位置。即使是大型的出版社,也总是应该用自己的特色板块和优势板块来提升自己在市场上的竞争力的。
然而,出版社的专业化是应该建立在编辑的专业化基础上的。在出版实践中,我越来越感到编辑专业化的重要性。环顾今天的出版界,国有的出版社是这样,民营的出版公司(泛称)更是这样。编辑似乎是万能钥匙,什么都懂,什么书都能策划,什么书都能编辑加工。“编辑是杂家”这个说法不错,因为编辑这个职业要求我们的从业人员应该具备广博的知识,因为在书稿里将会遇到各个学科的知识,他不可能成为每个领域的专家,但他可以而且也应该成为一个知识广博的杂家。
但这绝不意味着编辑可以不顾自己的学科背景,不顾自己的知识积累,去策划、去编辑与自己学科“八竿子打不着”的选题、书稿。也就是说,编辑在策划选题(丛书类也应该有各个不同学科背景的编辑共同参与)、编辑加工书稿过程中,在学科分工上不能大跨度地进行,文、工、理、医、外这样的大类不是一个编辑所能通吃的。作为文科的编辑,对待理工科的稿子是无法去承担一个编辑应该承担的责任的;同理,一个理工科的编辑在处理文科的书稿时同样是无法履行编辑的职责的。在追求效益、竞争激烈的今天,常常会出现那种大跨度地履行编辑职责的现象,且不谈编辑加工的含量,就连最起码的图书质量都得不到保证。无情的现实已经证明了这一点。(www.xing528.com)
编辑不分学科、不顾专业分工,什么书都做,什么书稿都敢加工,直接导致了今天图书质量严重下滑,更为严重的是,长此以往,编辑不能在自己熟悉的领域里积累提升而形成自己的产品群,出版社也就无法按照战略板块发展规划来形成自己的特色,打造自己的品牌。应该指出,这种不分学科、不顾专业分工,无计划、无目的地打游击战的现象是单纯追求经济效益的表现,是一种没有长远目光的短视行为。
我还是欣赏那句话:做一些自己熟悉的东西,做一些可以延伸开发的东西,做一些可以传世的东西。记住:散兵游勇是永远成不了气候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