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7.6
今天,因为我个人的原因,喝了些许酒,发了几个微博,犹觉未畅。
我来北京干什么?这个问题是多少朋友曾经使劲问过我的问题。是的,我,我来干什么?我这个年纪来干什么?今天下午接待了某社一个第一次谋面的年轻编辑,晚上又因为个人的原因喝了几杯酒,看到微博上的帖子,一直在苦苦追问自己,我——为了什么?这个年纪“北漂”来北京?
闭目思考,答案似乎很清楚,又似乎很模糊。睁眼想来,觉得又十分清楚。我来京一是因为这里给我提供了一个我喜欢的干事平台,用我太太的话来说是因为我喜欢出版到了有些痴迷的程度(其实她知道这是我们的署长对我的评价,她感同身受而已)。其二呢,应该是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自己喜欢并珍惜的平台留下些什么。这显然不仅仅在于我在任内干了些什么,而是留下了些什么?精品、品牌、扩张?似乎觉得不仅仅如此,应该是人才,是能够让这个平台持续发展的人才,应该是能够支撑这个平台持续发展的队伍。豁然开朗,为什么我最近十分愿意接待自己想见的甚或是其他地方的编辑,为什么我对编辑招聘十分地热衷,应该源于此。(www.xing528.com)
我,今天的我,在出版界有何求?唯求的是在我彻底退出历史舞台以后,来到我曾经工作过的地方,在我拄着拐杖离去的时候,我亲手招聘进社或者后来招聘进来的年轻人指着我的背影说这个老头当年是干了些事的,我心足矣!以前我这样说过,今天,我还是这样说。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更明晰了我需要投入更多注意力的地方应该是人才队伍的建设,实现发展规划和发展目标,靠的是人才,是队伍。加大优秀人才的招聘引进力度,加大人力资源成本的投入,花大力气在队伍的管理和培养上,这应该是管理者尤其是高层管理者的主要职责。对部门领导工作的支持,对编辑业务的培训,对编辑待遇、业务、职称的关心,也就始终摆在我的视野和工作范畴之中。因此我希望,在清华工作的时间(有限的)里,我不能仅仅只是承担一个总编辑的日常管理工作——当然应该是认真的,也不仅仅是为了能留下一些好书,更重要更深远的应该是培养和留下一支能战善战的队伍。所以我内心也希望以此目标与我的同僚、同事们共勉。
我,我们都是出版业历史中的过客,都是一个出版社发展史上的匆匆过客,作为一个过客,我们是需要思考我们应该为自己、为出版业留下些什么?在我这个状况、我这个身份、我这个岗位,我应该给出版社留下些什么?不断地思考,也不断地反问自己,问题的答案也就逐步明晰,那就是队伍建设与培养,那就是在自己身后要留下一支队伍,因为我们是过客,精品、业绩那只说明过去,只有人才、队伍代表未来。这样的观念,这样的思想,始终贯穿在我出版人的“北漂”过程中。下面的一组博客文字真实地记载着我的思考,从中足可以窥见我的观念和思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