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编辑之友》:我的出版问道历程

《编辑之友》:我的出版问道历程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编辑之友》问世25年了。《编辑之友》是最早进入我视野的学习材料之一。每年订阅报刊的时候,《编辑之友》的订阅,我从来没有动摇过,可见《编辑之友》确实已经真正成了我的挚友。且不谈其可能性和可行性,我对《编辑之友》的情深也可见一斑了。让《编辑之友》越办越好应该是我们每一个编辑人的希望。《编辑之友》,我们全体编辑人永远的挚友。

《编辑之友》:我的出版问道历程

《编辑之友》问世25年了。

《编辑之友》从创刊开始,就定位在“编辑”二字上,从“倡导编辑科学研究,探索编辑工作规律,提高编辑队伍素质,促进出版事业发展”到“开辟思想领地,共享出版智慧”的办刊宗旨一直指导着刊物走过了25个年头。作为一个出版社的刊物,一个改革开放以后出版界最早创立的专业刊物,能逐步成为中文出版事业类核心期刊,成为广大编辑认可的、广大出版理论研究工作者必不可少的专业杂志,其间倾注了几代人的努力和心血,从而在中国编辑出版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这是值得庆贺的。

15年前,一纸调令,我这个一直在讲台前面站立的教书匠,瞬间变成了一个出版人,进入了对于我来说完全是一个全新的领域。身份变了,可要真正进入角色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一段时期的求教、学习中,我明白了编辑出版这个领域是一个特殊的领域,没有长时间的潜心学习探索,是入不了门的。于是,我暗暗发誓,三年中不写一篇研究文字,学习、充电、求教、探索,用全身心的投入,以使自己早日进入角色。《编辑之友》是最早进入我视野的学习材料之一。那时出版社正处于一个极其困难的非常时期,所有专业类的报刊全是我自费订阅的,我这个主管营销的社领导,连《中国图书商报》都是自费订阅的,何况其他的报刊?记得我每年订阅编辑出版类的报刊总是超过千元,那可是20世纪90年代的中期。每年订阅报刊的时候,《编辑之友》的订阅,我从来没有动摇过,可见《编辑之友》确实已经真正成了我的挚友。1999年我受聘于新闻传播学院担任研究生导师,开始招收编辑出版方向的研究生,于是,在向学生推荐必读的书报刊时,《编辑之友》总是我重点推荐的一份刊物。记得,有一次还与当时的主编开玩笑,说自己是他的高层次发行员呢。最近因为出版社的搬迁,研究生帮我在整理报刊资料,我随手捡起的一本1999年第一期的《编辑之友》,打开杂志,在第一个栏目“出版研究”里,第一、第二篇文章里的红笔标注和勾画,就记载着我当年的学习痕迹。

认识了《编辑之友》的主编和编辑们,我也就成了《编辑之友》的作者,虽然由于我的惰性和繁杂的事务,编辑往往是屡索无果,仅有的几篇也实在不登大雅之堂,不足挂齿。但作为一个忠实的读者和推广者,那却一定是称职有余的了。

《编辑之友》伴随了我15个年头,我经历了多多的坎坷,但我也知道,《编辑之友》也经历了许许多多的坎坷,甚至风闻一度几乎停刊,因而使我曾经产生过非分的念头,想接办这个刊物,而且还曾在中国编辑学会的前任常务副会长邵益老面前流露过。且不谈其可能性和可行性,我对《编辑之友》的情深也可见一斑了。(www.xing528.com)

今天,《编辑之友》在其集团领导的关心下,在众多编辑出版界德高望重的顾问们的关怀下,在杂志编辑部同人的齐心努力下,呈现出勃勃生机,这是十分可喜的,我作为一个身兼编辑出版实务、编辑出版教育、编辑出版研究的编辑人,在《编辑之友》创刊25周年的时候,谨此送去我的祝贺。让《编辑之友》越办越好应该是我们每一个编辑人的希望。

《编辑之友》,我们全体编辑人永远的挚友。

原载《编辑之友》2010年第2期

尽管今天已经物是人非,大多数的朋友或早或迟离开了各自的媒体,而有的刊物也早已辉煌不再,让人感到嘘唏不已,个别刊物的经营之道,已经“走火入魔”,让人痛惜不止,但是,我还是要感谢你们,我媒体的朋友们。我的许多文字是在你们催与逼的过程中“出笼”的,要没有你们“黄世仁”那样的讨债方式,也许我会懈怠、散懒,因了你们,我笔耕不辍,问道不止,你们是我前行的重要动力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