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的我,进了中国现代文学教研室。当时正是“文革”结束,各个专业重新建立,可以说是百废待兴的时期。教研室就三个人,系主任,一个已经接近退休年龄的老教师;一个中年教师,后来从事党务工作,直至升任副校长离开了教研室;我自然是作为青年教师,典型的老中青“三结合”。自此,我开始了现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的生涯,我没有料到也不可能料到多年后我会离开中国现代文学的教学研究领域,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学科,走完我教师的职业生涯。
1995年调入出版社后,我一直在思考,因为不放弃自己教师身份是我的原则,我这个人不是一块搞行政党务的料,也许做业务还比较适合我,所以从中文系到法学院,我唯一的要求就是不放弃业务。到出版社,自以为中文出身的我,去从事编辑出版工作,应该还是比较适合的。其实这也许是宿命,因为当年毕业分配时我们这一届有两个去江苏人民出版社(当时全省就一个出版社)当编辑的计划名额,我完全有条件去,因为按当时的成绩排名,我是排在最前面进行选择的。但是,当时的我,因为种种原因,没有选择去出版社当编辑出书,而是选择当老师去教书,可冥冥之中命运似乎已经给我安排好了,事隔18年,我还是去了出版社。由教书改行为出书,只是因为我的坚持,教书的本分没有放弃,教师的生涯没有终止。
然而,进入出版界后,我明显感到力不从心。出版社的经营、编辑的业务占据了我几乎所有的时间,我几乎没有余力、也不可能静下心来继续对现代文学的研究,因为那已是历史,要从浩如烟海的资料中去挖掘、去发现、去研究、去分析的。望着我书房里三面靠墙的书架上几乎是清一色的中国现代文学范畴的书籍,我犹豫、斗争了很长一段时间,对中国现代文学,我爱好甚至到了偏好,总认为现代以来,中国的文学高峰至今未被超越,对于当代文学我是有点不以为然的。但是,我也清楚地意识到,按照我目前的处境,是无法继续在现代文学领域里能有什么更大作为的,至多勉强应付本科生的教学任务而已。
正好这个时候,文学院(已由系扩充为院了)准备开设新闻传播专业,第一套教材的编写出版就是我与总主编商谈的,《编辑学》正是其中的一种,我突然意识到,应该转型,赶快转变专业方向。我既然从事了编辑出版工作,就应该在实务操作的同时,去研究它的规律,研究它的历史,研究它的发展,研究它发展中的问题,这样一方面把实践与理论结合起来了,另一方面理论的研究又可以对自己的实践发挥指导作用。而我参加的编辑出版的所有会议、论坛和各类活动,无不在为自己收集、整理资料做准备,而这正好可以供自己在其中探索、思考、研究问题。
想通了,我决定放弃自己喜欢而且已经从事了18年的中国现代文学的教学研究,转到传播学的领域里,去研究编辑出版学。1998年,也因了我们那套教材的编写与出版,文学院被批准设立新闻传播学的硕士点,我的编辑出版就成了最初的三个方向之一,苏州大学新闻传播学编辑出版方向就此问世。1999年开始招收首届研究生,第一届七个研究生,我带了三个。从此,我的专业完成转型,身份也增加了一个硕士研究生导师,在当时的出版界,出版人带编辑出版研究生的寥寥无几,我没有具体了解,也许就我一人。没有意想到的是,我走出的这一步,为我出版生涯增添了诸多的靓丽色彩,被人戏称为出版界的“三栖动物”,意为出版实务、出版教育、出版研究兼具一身。也正因为要指导研究生,自己要思考,自己要研究,要学生写文章,“老板”(学生对导师的称谓,我一直不习惯)自己当然得首先有成果,这无形中给自己添加了压力,当然也是动力。也正是从这个时候起,我“出版问道”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出版工作再忙,每年发表五六篇五六千字的文章是必须的,媒体上、研讨会上开始能听到我的声音,媒体来采访的、约稿的也越来越多了,当然,我的时间也因此更加不够用了。(www.xing528.com)
自1999年招收第一届弟子到2010年,我共招收了十二届四十四名学生,他们现在大多在各类媒体工作,当然也有在政府管理部门、高校、企业工作的,他们无一例外地都成了我的朋友,一个“吴门”群,把大家紧密联系在一起。因为我的倡导,“吴门”的学生每届新生进来总是首先必须认识在校的师兄师姐,也可以联络已经毕业的师兄师姐,我的宗旨就是同门必须资源共享,这样可以让后来者更快起步。我得承认,我的弟子们在这一点上确实优于其他方向的学生,在学业上,在撰写论文上,乃至于在生活上,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在校的师弟师妹可以向毕业多年也许还没有见过面的师兄师姐求教,师兄师姐也可以毫无保留地为师弟师妹们提供资料、修改论文。十届聚会和十二届大聚会更是把大家连在一起,对此,我常感欣慰。
我以为,师生关系首先应该是一种平等的关系,一种朋友的关系,大家都是这样走过来的,应该成为朋友;其次才是师生关系。我的学生,应该是有这样的感觉的。我十分欣赏冰心老人的一句话:“世界上的母亲和母亲都是好朋友,世界上的儿子和儿子也都是好朋友,都是互相牵连,不是互相遗弃的。”我们都是老师的学生,但愿我们的师生之间能够建立起这样的关系。——这就是我的师生关系观。
(摘录2007.6.1博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