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石林年鉴:勇往直前,跨越新局

石林年鉴:勇往直前,跨越新局

时间:2023-08-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以“两带”为依托,贯通南北、连旅接城,形成城旅融合新业态。以“三区”为驱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构建经济发展增长极。充分挖掘民族文化元素,利用好石林、阿诗玛旅游IP形象,推出石林旅游纪念品和伴手礼系列,扩大石林阿诗玛文创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平台和渠道。大力推进研学游,开发线路和课程资源,打造针对不同阶段学生的研学线路和产品,推出“世界喀斯特探秘之旅”“阿诗玛文化探寻之旅”等研学游线路。

石林年鉴:勇往直前,跨越新局

面对新机遇、新要求、新竞争、新期盼,我们除了加快发展、跨越赶超,别无选择、毫无退路,必须坚持一切为了发展、一切服从发展,更加主动地融入国家和省市发展战略,积极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维稳处突第一线、民生改善最前沿,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奋力开创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发展新局面。

(一)以科学谋划“十四五”为契机,坚持力争上游进位争先,打造跨越腾飞新石林

“十四五”时期是“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是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攻坚期,是加快经济社会建设的关键期。我们必须以谋划“十四五”为契机,实事求是、遵循规律,着眼长远、统筹兼顾,整合县域资源,调整完善城镇体系、优化功能和产业布局,在“十三五”规划“一主两辅四区五廊”格局的基础上,以“一核两带三区”为重点,构筑与世界品牌相适应的城市空间形态和产业发展布局,绘好“十四五”发展蓝图,推动石林跨越腾飞。以“一核”为引领,核心带动、中心辐射,打造经济社会发展“中央处理器”。全面提升县城经济、金融、贸易、交通教育文化、卫生的带动力和辐射力,突出城旅一体、城乡一体、产城一体,北拓南进、东延西优,拓展战略纵深、拉开发展框架,提升规模质量、强化辐射带动,全力做大做强城市经济圈,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城市发展新路。以“两带”为依托,贯通南北、连旅接城,形成城旅融合新业态。加快打造石林大道城市经济带,以石林大道为主轴,突出功能配套、优化产业布局、强化商业布点,提升城市发展势能,重点发展以住宿、餐饮、娱乐、商贸等现代服务和旅游商品加工、文化创意产业为主的二、三产业,推动城旅互通互融;加快打造巴江生态休闲经济带,以巴江河为主轴,突出河道美化整治、河沿绿化亮化、河滨游路道路和产业配套,重点发展餐饮服务、文化娱乐、休闲养生等产业,积极推动夜间经济发展。以“三区”为驱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构建经济发展增长极。以建设旅游产业转型发展示范区为驱动,以高铁片区、景区景点、县城城镇、特色村寨为载体,统筹旅游空间布局,着力构建旅游功能定位清晰、旅游资源高效利用、旅游经济优势互补、综合管理规范有序的旅游发展格局,推动旅游从观光游向休闲度假游、体验互动游、健康养生游转变。以建设绿色食品深加工创新发展示范区为驱动,以生态工业集中区为主平台,依托特有的资源、环境和区位优势,按照“突出特色、精深加工、打造品牌、提高效益”的思路,推动食品加工业向专业化、特色化、绿色深加工方向发展。以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为驱动,以台创园为辐射带动,以引进新技术、发展新产业、培育新业态、创建新模式为重点,全面优化农业产业布局,推动农业产业“接二连三”融合发展。

(二)以全域旅游示范建设为引领,擦亮石林旅游金字招牌,打造魅力十足新石林

始终把全域旅游作为拉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引擎,坚持市场导向和游客需求,推进系统化建设,完善要素配套,丰富旅游产品,营造良好环境,全力打造旅游产业转型发展示范区,着力提升全域旅游发展成色。推进全域旅游系统化建设。持续优化景区系统,巩固大小石林5A景区整治成效,建立景区质量管理和服务品质长效机制,进一步提升景区品质,打造一流景区;积极推动A级景区创建,确保创建国家4A级景区2个。不断完善智慧旅游系统,以“一部手机游云南”建设为抓手,围绕“一机游”平台,建设全域旅游大数据中心和营销平台、管理平台、服务平台,健全“智慧旅游”服务体系,提升智慧旅游便捷度和游客体验感。打造便捷交通系统,加强县域大交通和旅游线路的组织,加强高铁站、高速路出入口、休息站、停车场等交通设施与旅游景区、服务区、县城之间的交通整合,做到机场、高铁站、县城、景区、酒店等主要节点全时段无缝连接。完善全域旅游要素配套。紧紧围绕旅游要素,进一步完善旅游配套,培育旅游全产业链条。突出石林餐饮美食,推行“明厨亮灶”工程,开展“名菜”“名店”“名厨”等品牌评选活动,打造1条特色美食街区。分类选择和培育精品酒店,加快引进国内外知名品牌酒店落户石林,年内引进1家国际知名品牌连锁酒店;以彝族第一村等为重点,改造提升主题民宿客栈,吸引和满足中高端休闲旅游需求。改善公路通达条件,强化旅游客运、城市公交对旅游景区、景点的服务保障,推进城市绿道、骑行专线、登山步道、交通驿站等旅游休闲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大叠水景区整体开发,进一步优化瀑布景观,推出漂流探险旅游项目,打造全国知名瀑布漂流景区。积极推进长湖露营地、房车营地建设,大力发展户外运动,打造休闲运动旅游区。着力建设四季花海,打响“乃古花海”品牌。抓好旅游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昆明“七世界”旅游文化项目,启动圭山森林公园旅游项目建设前期工作。着力亮化美化夜游环境,打造内容丰富、吸引力强的夜游产品。以双龙步行街、老街东门坊、万城阿诗玛小镇等为重点,打造特色街区,实现景区景点与县城夜游互动,丰富夜游经济。充分挖掘民族文化元素,利用好石林、阿诗玛旅游IP形象,推出石林旅游纪念品和伴手礼系列,扩大石林阿诗玛文创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平台和渠道。深度挖掘民族文化资源,讲好石林故事,打造1台精品阿诗玛文化演艺节目。不断丰富全域旅游产品。巩固提升观光游,深层次开发现有观光旅游产品,串联大小石林景区和县域内各个景区景点,优化提升具有代表性的喀斯特地貌观光资源,形成石林自然精华风光带集聚,打造喀斯特旅游精品。大力推进研学游,开发线路和课程资源,打造针对不同阶段学生的研学线路和产品,推出“世界喀斯特探秘之旅”“阿诗玛文化探寻之旅”等研学游线路。积极培育红色游,深入挖掘圭山革命根据地的红色文化内涵,整合旅游资源,开发1条红色文化旅游线路。不断壮大乡村游,整合项目资金、集中物力财力,开发一批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产品,进一步提升糯黑石头寨品质,重点培育和发展1至2个乡村旅游重点村,打造省级旅游名村、名镇。大力发展节庆游,做好文化、节庆、赛事活动的结合文章,举办阿诗玛文化旅游节暨彝绣赛装节、火把狂欢节暨国际女子半程马拉松比赛、密枝节暨国际原野射箭赛。积极发展体育旅游,加快足球训练基地项目建设,巩固传统摔跤、斗牛等民族特色体育项目,做成特色品牌。大力发展自行车、登山攀岩等户外康体运动,积极引进国际性体育赛事,培育和打造一批品牌赛事。营造全域旅游发展良好环境。加快推进旅游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明确文化和旅游局、石林管理局、旅游服务区管委会、旅游集团公司职能定位,完善机构设置,充实人才队伍,明确旅游行政、景区管理、服务区开发、旅游项目实施权责,破除制约旅游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严格落实《石林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保护条例》,加大保护力度,加强世界自然遗产地的合理利用。进一步完善营销机制,针对不同地区和群体“量身定做”营销方案,同时探索与弥勒、丘北等滇东南喀斯特山水旅游圈城市联动开展跨区域营销,分时段划区域实行全域景区免票,推出景区联票、一票多日内有效及相应奖补政策,吸引更多游客到石林观光度假,将品牌知名度转化为经济效益和发展优势。持续推进“厕所革命”,整合各系统资源和项目,按照旅游厕所标准,在旅游景区、重要节点配套建设高标准旅游厕所。巩固旅游市场秩序整治成果,持续加强旅游市场监管,建立健全游客购物退(换)货机制,打造诚信购物市场,营造诚信、规范、理性的旅游经营环境和旅游消费环境。落实旅游安全监管职责,加强景区最大承载量管理、重点时段游客量调控和应急管理,强化游乐设施、旅游客运和节庆活动等重点领域、重点环节的安全监管,提高旅游安全保障水平。2020年,大小石林景区接待游客400万人次以上,实现旅游直接收入5亿元以上;全县接待游客1400万人次以上,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0亿元以上。

(三)以三次产业融合发展为重点,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打造县强民富新石林

产业是强县之基、富民之源,必须坚定不移走产业转型升级之路,做大经济总量、优化经济结构、提高质量效益、增强发展动力。加快发展高原特色农业。优化农业区域布局,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构建现代农业发展体系,大力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实施耕地轮作休耕、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田间工程,稳定粮食生产能力。巩固提升烤烟支柱产业地位,拓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以市场为导向,做大做强人参果苹果枇杷辣椒等特色优势产业。紧扣“绿色食品牌”目标,强化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的良种化、机械化、科技化、信息化、标准化水平,积极推进“三品一标”认证,提升石林高原特色农业品牌含金量。以台创园为平台,以杏林大观园为带动,大力发展一批农事体验、田园风光、果品采摘、文化体验、康体疗养、生态养生等类型多样的精品旅游农业庄园,引导农特产品按照旅游商品特性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推动农旅深度融合发展。2020年,农业增加值增6.5%以上。加快生态工业扩量提质。聚焦绿色食品深加工创新发展示范区建设,突出延链补链强链,培育引进国内龙头企业、知名品牌,全产业链推进高原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不断提升产业品质和竞争实力,打好石林“绿色食品牌”。强化园区孵化能力,确保生态工业集中区综合服务中心投入使用,不断提升园区综合服务质量。推动石材产业转型升级,加快云南石产业特色文化博览园项目规划建设,形成聚集效应。强化能源保障,推动35千伏西街口输变电站建设,完成110千伏黄家庄变电站7条10千伏线路工程。增强工业发展活力,加快推进华润三九云南配方颗粒、三七国家工程中心实验平台项目、工业大麻生物提取与利用等项目建设,不断壮大工业总量。培育壮大绿色食品加工、生物医药、新型建材等新兴产业,推进工业向质量效益好、创新能力强、绿色节能环保方向发展。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8%以上。加快服务经济提速增长。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高品质转变,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中高端延伸,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品质提升,构建现代服务业体系。加深融入昆明中国健康之城建设,聚焦生物医药、养生养老健康食品等领域,培育一批重点企业,引进一批龙头项目。大力支持和发展农村电商,推动“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信息进村入户,促进农产品产供销一体发展。加快推进现代物流、信息技术、金融、会展等现代服务业提速度、扩规模。

(四)以新型城镇化建设为载体,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步伐,打造精致精美新石林(www.xing528.com)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必须紧紧抓住人的城镇化这个核心和提高质量这个关键,统筹建设、管理各环节,深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夯实城乡发展基础。启动国道326和324线石林县城过境公路及配套设施工程建设,大力实施农村公路改造提升工程,建设畅安舒美“四好农村路”。实施1.12万亩土地提质改造项目,全力推进鱼龙水库建设,完成地下水库、柴石滩水库石林提水灌片工程和4座小(二)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加快推进电网建设,积极推进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5G推广使用。着力彰显城乡魅力。把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与“美丽县城”建设一体推进,统筹实施,着力打造文明有序的旅游城市,力争创建成为全国文明城市、列入全省“美丽县城”建设标杆县。大力推进西南林业大学石林校区建设,聚集人气、吸引人流、汇集人才,提升城市活力。持续推动县城更新改造,统筹推进旧城改造遗留问题解决和项目落实见效,加快城市建设步伐。从老旧小区改造、城市公厕污水处理、环境卫生、农贸市场、拆临拆违、空间环境、污染防治八方面着力,打造靓丽的城市颜值。以完善公共设施、提升公共服务、优化城市生态为着力,提高城市的功能配置。突出县城风貌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对县城主街道和标志性建筑开展风貌改造,打造特色鲜明的主题街区和民族风情街区。建立健全文明城市创建常态长效机制,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加快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确保实现全覆盖,不断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要素配置、资金投入、公共服务向农业农村倾斜,加快打造乡村振兴示范乡镇、示范村。以村容村貌整治提升、生活垃圾治理、生活污水治理、“厕所革命”等为重点,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全面放开落户限制,有序引导在城镇实现稳定就业人群进城落户。综合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提升城市管理的数字化水平。突出重点区域整治,探索“楼长制”“栋长制”等管理方式,健全完善社会治理、城市管理、志愿服务、文明宣传教育等长效机制,逐步实现由突击性整治向经常性管理转变。

(五)以强化生态环境保护为基础,彰显绿色发展厚重底色,打造宜居宜人新石林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力打好污染防治十大攻坚战,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让绿色成为石林最厚重的底色、最具竞争力的优势。深入推进城乡绿化。突出道路、河道、单位、小区绿化建设,全面推进城镇规划禁建区绿化,不断提高县城建成区绿地率、城镇绿化覆盖率。实施林业生态建设修复5万亩,不断扩大生态空间和生态容量。深入推进严厉打击毁林开垦和整治违法改变林地用途专项行动,严防发生森林火灾,保护好现有森林资源,不断提升森林覆盖率。着力实施生态治理。紧盯环保督查反馈问题,落实主体责任,高标准高质量完成整改。深化重点企业烟、粉、尘监管,严格执行机动车排放、污染物排放标准,确保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100%。开展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珠江水系水质稳定提升、黑龙潭水库一级和二级保护区保护治理、城乡人居环境碧水、流域生态建设青山行动,确保县、乡、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100%达到Ш类水标准,巴江和普拉河流域优良水体比例稳定保持在100%。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加快推进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和土地复垦,加大“五采区”、石漠化和水土流失区域治理力度,筑牢生态屏障。

(六)以改革开放创新发展为动力,不断提升治理能力水平,打造活力迸发新石林

改革是推动发展的关键一招,开放是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我们必须以更加宽广的视野,更加积极的姿态,向改革要动力,向开放要活力,向创新要潜力,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学完善,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效能现代化水平。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巩固拓展党政机构改革成果,推进各职能部门机构、职能、人员全面融合,确保无缝衔接、高效运转。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调整优化公益类事业单位布局,完成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按照“少层级、宽职能、强主业”的要求,理顺园区与乡镇(街道)的关系,突出园区经济功能和服务职能,构建“小机构、大服务、高效率”的管理体制机制,增强园区发展活力。完善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制度,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激发农村发展活力。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进行政服务事项标准化,推动多部门联办事项“最多跑一次”。加快推进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切实解决多头执法、重复执法等突出问题。规范政府债务管理,建立完善风险预警机制,有效防范和化解财政债务风险。稳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强化国有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加快国有资产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清理经营性资产,盘活闲置资产,促进国有资本合理流动和保值增值。加快推进财税、投融资、医疗保障、生态文明、社会治理、民生保障等领域改革,努力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实现新突破、取得新成效。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依托独特的资源禀赋,策划开展学术研讨、非遗传承、节庆会展、文化旅游等方面的多层级人文交流对话与合作。积极参与南博会、农博会等会展活动,进一步提升石林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加强与周边州市县、友好县(市)区(旗)的交往交流,充分发挥石林-弥勒-丘北旅游区域联盟作用,构筑优势互补、互促共进的联动发展格局。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保障平等市场准入、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落实减税降费等政策,当好“服务员”、做好“店小二”,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发展环境。发挥园区招商引资主阵地作用,制定精细的招商引资“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大抓招商、精准招商。完善招商引资考核激励机制,重点考核招引成效和质量,提升招商引资项目的履约率、落地率。确保引进国内市外资金60亿元以上,利用外资600万美元以上。不断提升治理效能。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定》和省市委《实施意见》,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推进石林县域治理现代化进程。完善党领导各项事业的具体举措,推动各方面协调行动、团结一致、形成合力。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进一步优化建成区社区设置,落实“党建引领、街道吹哨、部门报到”机制,构建上下一体、条块协同、层层推进的基层治理格局。支持和保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完成《云南省石林县自治条例》的修正工作。完善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制度,建立协商成果采纳、反馈机制,更好发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作用。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充分激发社会各阶层活力,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宗教和谐稳定。支持监委、法院、检察院依法履行职能、开展工作。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充分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凝聚推动高质量跨越发展的强大合力。

(七)以加强民族团结进步为目标,千方百计改善民计民生,打造和谐幸福新石林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不断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民族文化,丰富民族团结进步宣传载体与方式,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网络阵地建设,不断健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常态化机制,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巩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成果,深入开展“七进”活动,扎实推进示范乡镇(街道)、示范村(社区)创建,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向纵深拓展。始终坚持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依法依规加强宗教事务管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持续改善民生福祉。建立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强化防止返贫责任的落实和监督,坚决防止出现新的致贫、返贫现象,确保长期稳定脱贫。把稳就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促进城乡居民充分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深入实施“三名”工程,年内引入1所高质量民办中学,构建公办民办相互竞争、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贯彻落实省市《教育现代化2035》实施意见,实施优质普惠学前教育资源扩容改造、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健全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加快实施县妇幼保健中心搬迁新建项目,完成石林天奇医院新建综合病房楼项目,县中医院搬迁新建项目投入使用,不断提升医疗保障服务水平。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好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确保各类社会保险参保覆盖率保持在97%以上。不断提高城乡低保、住房等保障水平,织密织牢保基本、兜底线、广覆盖的民生保障网。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加大法治宣传教育,着力提升法律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依法治理能力。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基层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提升源头治理水平,有效化解影响社会稳定信访突出问题和重大矛盾纠纷10件以上。围绕长效常治目标,加大“打伞破网”力度,铲除黑恶势力滋生土壤,推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从攻坚战向持久战发展。深入开展“风雷行动”,严厉打击“盗抢骗”“黄赌毒”、电信网络诈骗、涉众型经济犯罪等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做好政治安全、防邪反邪、禁毒防艾工作,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加强食品药品、环境、生产、交通、消防等重点领域安全工作,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健全完善安全威胁预测预警预防体系,严防严打暴恐犯罪,有效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进一步深化平安创建,积极争创全国平安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