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节,又称“禁烟节”,起源于二千多年前的汉代。根据记载,寒食节的来源,与春秋时代的“介之推”有关。介之推,是晋国太子“重耳"流亡国外时的随从之一,他曾经在一次饥饿的困境中,割下脾肉,给重耳充饥。后来,重耳回国登上王位,称为晋文公。文公大赏功臣之时,忘记给介之推封官,介之推也不去讨,作了一首龙蛇之歌后,便和母亲到绵山去归隐。晋文公发现自己的疏忽后,马上派人去请他下山来,要给他补偿。介之推说:”文公能登上王位,实在是天意,那里是什么人的功劳呢?无功不受禄,因此他拒绝接受封赐。"文公为逼他下山,命令放火烧林,想迫他出来。谁料,他宁愿和他母亲一起烧死,也不出来。火熄时,他们发现介之推母子的烧焦尸体在一起,被活活烧死了。过后,文公非常后悔,他十分敬佩介之推的高风亮节和正义感,就把他安葬在山上。介之推死于冬至后一百零六天。因此,每年的这一天,文公便下令人们只准吃寒食,不能够起火煮食。这是为了对介之推这位大臣表示敬意。为了纪念他,在这段时期禁止起火煮东西,叫做“禁烟",只能吃生冷的食物。
人们在清明节吃冷食青团,并用青团祭祀祖先。«吴门竹枝词»诗:“相传百五禁烟厨,红藕青团各祭先”。这里所说“百五”,是指冬至到寒食为105天。
古人为适应寒食禁火冷食的需要,还创造了一些其他食品。如蜀人逢到寒食,用麦草捣汁作青粉团,乌柏汁染乌饭作糕;北京人用香椿芽拌面筋、嫩柳叶拌豆腐,作寒食食品。(www.xing528.com)
清明节在古代是祭祀性节日。一般人家要用四碟六碗时馐清酒祭奠祖先。祭毕,家人和应邀来的亲戚共享酒食,叫做“吃清明”。江南田野,清明时节荠菜花香,人们要挑荠菜做馄饨过节。浙江绍兴人清明扫墓时要做黄花青果糕作供物,这种食品是采用一种菊科野草的嫩叶捣烂去汁和粉做成,儿童喜食。绍兴人扫墓时候,喜欢在田间采取草紫(野菜)的嫩茎煮食,味似豌豆苗,是一种田家菜。
清明正值阳春三月,桃红柳绿百草青。旧俗这天城市仕女要到郊外作踏青、要芳树园圃之间,杯盘狼藉,尽兴而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