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鲨鱼号”水下排水量9100吨,艇长115米,艇宽14米,水下最大航速32节。它于1984年7月下水,1985年正式服役,共建造五艘。
它采用典型的滴水型结构,其特点是艇前部呈椭圆形,艇后部呈抛物线状。这种结构跟过去传统的流线型明显不同。这种型的先进性就在于可最大限度地减小水中阻力。它的舰桥采用流线型。整个艇的长宽之比为8.2∶1,按设计,最理想的长宽比应为7∶1,因此离理想还超过一点,但比其他前苏联潜艇的长宽之比,已有很大改进了。
“鲨鱼号”的尾部纵舵上方有一流线型装置,人们猜测可能装有世界最先进的超导电磁推进器或者燃料电池推进系统。它采用了侧斜螺旋桨技术和七叶桨。这些技术的最大优越性是降低了潜艇尾轴与螺旋桨的振动噪声,以及空泡噪声,这就使潜艇的隐蔽性大大增加。
20世纪70年代美国就宣称,说他们对前苏联潜艇的监视可达200海里,它的防潜网能做到像足球场上人盯人的程度,只要前苏联潜艇接近美国海域300海里,美国就盯上了。可是到20世纪80年代初,突然间牛皮吹破了,前苏联核潜艇跟美国核潜艇屡屡在“水下接吻”,而且前苏联核潜艇多次在美国海域游弋,美国并没有发现。美国预感到不对劲,前苏联潜艇为何突然噪音小了呢?美国间谍机关要弄清前苏联潜艇之谜。后来谜底揭开了,是日本东芝公司违反巴黎统筹委员会的规定,悄悄把几台数控精密车床卖给了前苏联,这种车床加工出来的螺旋桨就能大大减小噪音,再加上前苏联采取许多隐形技术,因此使其潜艇变得神秘莫测。
这一下使美国大为恼火,这使美国花几千个亿建起来的反潜侦察网,一下子化为乌有。美国抓住日本东芝公司不放,根据对前苏联技术禁运的条约,要求赔偿损失,要求经济制裁,这就是震惊世界的“东芝事件”。
前苏联“鲨鱼号”潜艇的螺旋桨,就是用“东芝”提供的车床搞出来的。其实前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从德国缴获的潜艇上已发现一种秘密,德国U艇曾试验过用合成橡胶制成的吸声材料,包在艇身上。前苏联从这里得到启发,战后就开始了吸声材料的研究。
到20世纪70年代,前苏联就有了两种吸声材料,一种是可贴在潜艇外壳上的吸声片,有人又叫它“消音瓦”;另一种是吸声涂料。“鲨鱼号”就应用了这种技术。后来在“台风号”上也使用了这种技术,因此隐形性大大提高。这就使美国的防潜网系统失灵了,因而美国不得不花巨资重新研制新的防潜系统。(www.xing528.com)
“鲨鱼号”核潜艇实际上是前苏联攻击型核潜艇的第三代。第一代为N型,首艇“列宁共青团号”,是前苏联第一艘核潜艇,其水下排水量为5300吨,艇长110米,艇宽九米,水下航速30节,装有12具鱼雷发射管。第二代为E型,其水下排水量为5500吨,艇长110米,艇宽九米,水下航速25节,有十具鱼雷发射管。第三代为U型,其水下排水量为5100吨,艇长95米,艇宽十米,水下航速30节~32节,是当时最快的核潜艇。它装有八具鱼雷发射管。“鲨鱼号”就是U型级中的最先进型。
“鲨鱼号”可携带潜对地巡航导弹,并通过鱼雷发射管发射,其射程可达3000千米,可装核弹头,爆炸威力为20万梯恩梯当量,这相当于广岛原子弹的16倍。“鲨鱼号”还装备两种潜对潜导弹,也是用鱼雷管发射,其最大射程为92千米。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鲨鱼号”具有多种作战能力。
20世纪80年代之后,前苏联的攻击型核潜艇进行了第四代,是A型,水下排水量为3300吨,水下航速高达42节,可潜深度600米~900米,装有六具鱼雷发射管,可携带20枚鱼雷,并能发射导弹,是世界航速最快,潜得最深的潜艇,是性能最佳的潜艇之一。
20世纪80年代后期,前苏联又有第五代攻击型核潜艇“塞拉”级服役,又称S级。其水下排水量为7200吨,水下航速32节,潜深可达540米,可发射鱼雷和巡航导弹或反潜导弹。1989年4月7日一艘M级核潜艇因起火沉没,就是“塞拉”级的改进型。
在这五代攻击型核潜艇中,“鲨鱼号”级总体性能最佳,事故最少,最受前苏海军欢迎。至今俄罗斯还每年建造一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