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幼儿园游戏与指导:角色扮演角色的结构及影响因素

幼儿园游戏与指导:角色扮演角色的结构及影响因素

时间:2023-08-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角色扮演角色是角色游戏最基本的构成要素。角色游戏中的角色一般分为机能性角色、互补性角色和想象性角色三类。幼儿对于角色的扮演是有“选择性”的。通常,幼儿根据自己的情感取向对扮演的角色有很强的选择性。另外,幼儿对角色的“选择”也受到性别和生活经验的影响。这就是角色游戏规则的内在性。如果某个幼儿做出不符合角色要求的行为,不仅违背了游戏的规则,还会受到同伴的谴责,甚至被淘汰出局。

幼儿园游戏与指导:角色扮演角色的结构及影响因素

(一)角色扮演

角色是角色游戏最基本的构成要素。幼儿在游戏中扮演一个或多个角色,这些角色通常是他们自认为重要的,或者是经常接触的,或者是引起强烈情感的人物。如娃娃家的爸爸妈妈、医院的医生、超市的收银员等。幼儿借助语言、动作、表情等重新组合头脑中已有的人物表象,创造性地进行表达、展现自己对社会角色的认知和体验。

角色游戏中的角色一般分为机能性角色、互补性角色和想象性角色三类。

机能性角色指幼儿通过模仿对象的一两个最富特色的典型动作来进行角色扮演,如通过方向盘的转动动作来扮演司机,通过手臂的挥动动作来扮演交通警察,通过听诊器注射器的使用来扮演医生等。

互补性角色,指幼儿所扮演的角色是依角色关系中另一方的存在为条件。如扮演妈妈是以孩子的存在为前提条件,扮演医生是以病人的存在为前提条件的。

想象性角色,指幼儿扮演的不是现实生活中的人物,而是来源于幼儿的想象。如奥特曼、机器猫、机器人等,可能来源于故事、童话、电视电影等文艺作品中。

幼儿对于角色的扮演是有“选择性”的。通常,幼儿根据自己的情感取向对扮演的角色有很强的选择性。有三种角色幼儿比较喜欢扮演:第一种是幼儿比较崇拜和尊敬的人,如父母、司机、教师等;第二种是让幼儿感到害怕的人或动物,如医生、警察等;第三种是与自己身份不同或低于自己身份的角色,如小动物、小婴儿等。另外,幼儿对角色的“选择”也受到性别和生活经验的影响。男孩更爱扮演父亲、叔叔、司机、警察等具有明显男性特征的角色,女孩更爱扮演妈妈、医生、护士等。研究表明:住过医院的孩子比没住过医院的孩子更倾向玩医生看病、打针等游戏。

(二)对材料的假想

角色游戏离不开游戏材料的辅助和支持,特别是幼儿对游戏材料和物品的假想。对物品的选择、假想,是由幼儿的思维发展水平决定的。例如,在娃娃家游戏中,把枕头当成娃娃,把树叶当成菜,把海绵当面包。由于不同的幼儿对同一物品会有不同的想象,因此,他们想要共同游戏,就需要通过交流把自己的想象用语言表达出来,使别的幼儿能够理解与接受。例如,指着积木说“这是饼干”,指着沙子说“这是米”。这样个人的表征就变成了游戏的表征,大家对材料和物品的假想达成统一,才能顺利游戏。

在游戏中,积木和沙子是替代物,而饼干和米是被替代物。幼儿的以物代物不是盲目的,替代物和被替代物在外形上有一定的相似性。替代物和被替代物在幼儿思维中出现的顺序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由替代物引发的想象活动,这个东西可以用来当什么呢?比如看到一只凳子,便想象用它当汽车。另一种情况是由被替代物引发的想象活动:什么东西可以用来“当它”啊?比如医院游戏中幼儿想要一个注射器,他便会依照头脑中已有的注射器的表象来寻找相似的替代物,比如一个棉签。(www.xing528.com)

图4-2 替代物

(三)对游戏动作和情境的假想

对游戏动作和情境的假想是角色游戏非常重要的创造性心智活动。在角色游戏中,幼儿不是单纯地玩玩具,而是通过使用玩具的动作来表现假想的游戏情节,并且假想各种游戏情境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体验。例如,拿着玩具电话假想正在和妈妈通话,坐在玩具车上假想自己是“司机”正在拥挤的马路上行驶等。游戏情节与一定的情境密不可分,对游戏情节的假想又会衍生出相关的情境,如给妈妈打电话时,妈妈可能在做什么、在哪里;司机开车时发生了什么事情,周围还有什么人?

幼儿游戏中的动作和情境假想具有概括性,是对现实生活中某一类动作或情境的概括,不是具体某人、某一动作的翻版。如医生为病人看病,妈妈抱娃娃、喂娃娃,这是对医生、母亲动作的概括,于是孩子认为,大多数医生和妈妈都是这样的。这样就为幼儿的集体合作游戏提供了可能性,不同经验的幼儿都可以参与到同一主题的游戏中来。

(四)内在的游戏规则

角色游戏中的规则表现为:正确地表现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物应有的动作及其先后顺序、人们的态度以及相互间的关系等。如幼儿在游戏中经常会说“不是这样的,医生看病应该先检查才能开药。受伤要先用酒精消毒,才能包扎”等。

角色游戏中的规则不同于规则游戏中的规则。规则游戏中的规则是外在的,是为了保证游戏的顺利进行而规定的,可以是预设的,也可以在游戏中生成,还可以在参与者都同意的情况下进行修改,不具有必然性。而角色游戏的规则是受角色制约的,扮演哪种角色就必然要按照相应的角色行为来游戏,是不可以随意改动的。这就是角色游戏规则的内在性。

幼儿在游戏中对角色、材料、动作、情景等的假想或假想过程中,有真诚的体验,追求逼真的表演。他们尽管是在虚构但却不愿违背真实生活的逻辑原则,即自始至终都在遵守蕴含在角色关系中的内在规则,使自己在游戏中的假装活动符合角色身份的要求。如果某个幼儿做出不符合角色要求的行为,不仅违背了游戏的规则,还会受到同伴的谴责,甚至被淘汰出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