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州有13所省二级及二级以下普通高中,其中,文山市二中、砚山县二中、砚山县平远一中、西畴县一中、西畴县二中、麻栗坡民族中学、丘北县二中、云师大丘北附属中学、广南县二中、广南县三中、富宁县民族中学11所学校为省二级完中,广南县四中、富宁县二中2所学校为省三级完中。13所学校主要分布在农村乡镇(西畴县一中、麻栗坡县民族中学、富宁县民族中学虽然在县城,但办学水平也仅为二级三等),属于农村普通高中。
文山州部分农村普通高完中办学历史悠久,已形成相当的办学规模。如西畴县二中创办于1932年,仅次于文山州一中(1916年创办),西畴县一中、麻栗坡民族中学(一中)、广南县二中、广南县三中办学时间都超60年。2016年秋季学期13所二级及二级以下高完中在校学生共7956人,占全州高中在校生总人数的47.88%。文山州农村普通高中对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和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意义深刻。
2016年12月,文山州教育局基教科和教科所组织有关人员对全州13所二级及以下普通高完中教学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数据显示,学校在办学规模、学生文化素质提升情况、会考全科合格率、学生巩固率及应届生高考综合上线率方面存在着较为突出的问题。为进一步摸清二级及二级以下高完中教育教学现状,州教科所组织相关人员于2017年4月17—21日深入砚山、丘北、广南、富宁4县9所学校,对学校基本情况、学校管理、经费投入及办学条件、生源师资、教育教学、高考质量评价及奖励措施等方面进行综合调研。调研采取听汇报、实地考察办学条件、召开座谈会和问卷调查等形式进行,共召开学校领导班子座谈会8场、教师座谈会6场、发放教师问卷140份、随堂听课60节、发放学生问卷360份。学生问卷调查涵盖高一、高二、高三各层级学生,教师问卷涵盖一线教师及中、高层管理者。现将调研情况总结如下(13所学校以符号代替,不显示校名)。
(一)办学主要情况
1.办学规模。
13所农村普通高中办学规模见下表。
2.学生巩固情况。
13所农村普通高中巩固率见图1。
图1 13所农村普通高中巩固率情况
3.教学情况。
学业水平考试情况。(会考过关率,见图2)
图2 会考过关率情况
农村普通高中巩固率除A8学校较高为98.92%,A10学校为86.58%,其他极低在80.00%以下,A7、A13超低仅分别为40.78%、42.19%;会考过关率除A8较高为97.28%,其他学校均在80.00%以下。
学生文化素质提升情况。(中考、高考平均分对比见图3)
图3 中考录取平均分
图4 高考平均分
高考上线率见图5至图8。
图5 高考一本上线率
图6 高考二本上线率
图7 高考三本上线率
图8 高考专科上线率
4.教学综合评价情况。
全州20所完中教学质量综合评价情况见表。(按照云南省普通高中教学质量评价方案进行计算,以州内20所高完中为样本采集数据,B1、B2、B3、B4、B5、B6、B7为州内7所一级完中学校)
20所完中教学质量综合评价表
显然,A8、A4、A12教学质量综合水平已经超过部分一级完中。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近年来,二级及二级以下高(完)中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但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这些学校在巩固率、会考全科合格率、高考综合上线率等方面始终存在“短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经费保障不足,低水平运转。
二级及以下普通高完中维持正常运转的经费主要是学费和住宿费,标准为学费400元/学期、住宿费80元/学期,仅能保障学校水电及办公用纸张、笔墨等基本支出。农村基础设施总体建设落后,身处农村的普通高中在饮水、交通、网络等方面没有充分享受公共事业服务,保运转支出负担过重,如广南县二中每年在旱季向外买水支出多达7万元。此外,农村学校网络使用费也较高,有的多达30万元/年。经费严重不足,导致教师培训、外出交流学习、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信息化建设及运用等滞后。
2.以升学为导向,办学形式单一。
办学目标单一。大多数农村普通高中与城市高中办学目标基本一致,同质化严重,校校一面,不管是在思想观念,还是在实际行动上,主要就是培养学生参加全国普通高考能力,较为单一。“成也高考,败也高考”(普通高考),从学生入学第一天,就只与普通高考“较劲”,结果多年来一本学生寥寥无几,甚至“挂零”。高考上线主要集中在专科,除A6、A10、A12学校,其他专科上线率都超过50%,甚至达到78%。总体上,本科升学率低,学生成才渠道单一,老师无信心不稳定,社会满意度低不愿送子女入学。
教学为少数学生服务。根据《云南省高中课程方案》,文山州普通高中学校在高一年级主要开设必修课程,高二年级逐步开设选修课程,高二年级基本上修完课程,并按照《云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方案》参加学业水平考试(会考),学业水平考试通过的学生就成为合格的高中毕业生。高三年级除开设少部分选修课程外,全年主要是进行总复习参加普通高校招生考试。2016年成绩较好,有43.32%的学生通过高考复习冲刺进入本科学习,对近60%的学生而言,高三年级效益很低,几乎是“荒废了”。在教学上不顾实际,学生进入高中就按照“本科”标准教学,与省内个别高水平名校“联考”,致使一部分学生学习难度增大,收效甚微。
3.评价单一,激励机制不活。
有6个县(市)对普通高中教学质量进行年度考核,设高考质量奖,分别拨100万~250万元专款用于奖励。但考核和奖励不重视办学的规模和学额巩固,主要以高考一本、二本上线人数为依据。单一“升学导向”的评价和激励,不能有效促进高中阶段教育的普及,对没有优质生源的二级完中极为不利,致使农村普通高中教师在付出了辛劳和努力后,没有得到公正的评价和奖励,挫伤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影响了学校声誉。
4.教师队伍建设严重滞后,制约学校发展。
教师数量不足。文山州全州二级及以下完中在校生45118名,有专任教师2415名,师生比为118.68,超过了国家教职工与学生112.5的编制比例。放开二胎生育,又导致部分女教师在编不在岗。教师数量不足,使得大部分教师超课时工作,完成基本工作都吃力,不能更深入地学习、研究改进教学方法,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结构不合理。全州13所二级及以下普通高中50岁以上教师比例为4.76%,40~49岁教师比例为20.41%,30~39岁教师比例为44.89%,30岁以下教师比例为29.86%,年轻教师比例过大,中年教师仅约20%,缺乏有经验的教师。农村普通高中教师更加年轻化,以广南县二中为例,38名专任教师,50岁以上的仅1名负责通用技术教学,47岁1名负责语文教学且教学水平不高,近3年来招聘的教师占一半,以老带新难以开展,年轻教师基本上靠自己摸索,成长缓慢。(www.xing528.com)
流动大,不稳定。相对城区学校,农村普通高中环境、交通、经济、生活等条件较落后,教师学习、提升的机会少,工作难度大,有能力的教师向高一级学校和城区学校流动现象普遍。如A3学校,2015年、2016年教师向外流动达50%,仅2016年就流动了35名(主要是调入县一中),学校几乎“开不了学”。近些年来,农村普通高中教师成为我州城区普通高中教师的后备基地,大批基本成熟的教师应聘到城区学校(主要是流向一级完中),为城区学校的发展贡献了力量,但农村普通高中有经验的教师越来越少,缺乏经验的新教师越来越多,自身却无“优师、名师”可用。
教师专业培训处于自发状态。各校新招聘的教师入职前主要开展教育法律法规、师德等方面通识培训,而学科教学专业能力培训较少。校本培训缺乏“名师”,仅有少数学校利用假期组织老师到高一级学校观摩学习,大多数新教师只能边教学边自己摸索。
5.教学缺乏针对性,有效性不足。
本次调研共随堂听课60余节,课堂教学诊断:一些教师的课堂教学不能体现“以学生为本”,教学方法单一,照本宣科,满堂灌,不观察学生,缺乏教学技巧,点拨启发学生不到位,导致学生不能有效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不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不能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另外,多数老师讲课时不注意结合学生实际基础,讲题较难,致使基础较差的学生无法跟上,教学针对性不强、效果不明显。特别是部分学校从高一年级就组织学生参加云师大附中联考,由于试题难度大,相当一部分学生英语、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测试成绩从第一次开始就只能考20~30分,对学生的打击极大,致使一些学生放弃学业。
6.招生规模扩大,生源文化素质降低。
2016年,文山州普通高中办学规模已达53262名,高中毛入学率59.12%,高中阶段教育已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2016年高考学生入学中考平均分,7所一级完中为855.75分,13所二级完中为758.5分,相差近100分,而且900分以上学生都集中在一级完中,二级完中普遍感到“学校大了,学生多了,教师累了,质量低了,办学难了”。一些学校多年呈现“大班额”,教学困难造成学生流失。如A12学校,有在校生4815名,其中:普通高中3488名54个班级,班均64.6名学生,生均占地6.47平方米,生均校舍面积7.17平方米。2005年以来,普通高中每个班学生都在60~70之间,“大班额”使教学难度加大,学生学业成绩提升极大受限。
文化素质低的学生,在学习习惯、学习动机、日常行为等方面存在问题,在高中阶段学习困难,成为流失的主要原因。13所二级完中,有2所低至40.78%和42.19%,3所分别为64.12%、60.53%、68.03%,其他二级完中在70%~80%之间,巩固率平均为70.43%。如A2学校,2016年高一新生887名,进入高一下学期为751名,流失136名,流失率达15.45%;高二年级学生会考后部分学生因高考无望提前就业,流失率更高达17%。如A9学校2016年9月高一年级招生1313名,到2017年3月流失了200名,有2名是不适应普通高中学习转学到职高,其他经学校老师和家长动员,学生仍因学习困难坚持退学而流失。
(二)农村普通高中面临的教育形势和任务
1.国际环境。
世界已向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能机器人、三维(3D)打印等现代技术深刻改变着人类的思维、生产、生活和学习方式,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人才培养与争夺成为焦点。“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农村普通高中教育也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要主动调整办学思路和方向,融入现代教育体系,培养适应现代的学习型、创新型、实用型人才。
2.国内环境。
从国内看,统筹推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深化供给结构性改革,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施“中国制造2025”和“一带一路”建设等,迫切需要教育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加快培养各类紧缺人才。保障基本民生,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迫切要求完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生育政策调整,学龄人口、劳动年龄人口规模结构改变,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教育需求发生结构性变化,对高质量、多样化的教育需求日益增长,教育体系、结构和布局面临深刻挑战。无论从当前推进经济转型升级,还是从长远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看,都需要抓住教育这一最基础环节,推进优先发展,提高国家发展水平。
从文山州经济与社会发展看,2019年国民生产总值将跃上千亿元台阶,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与全国全省人均水平的差距再缩小,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全州正在围绕打造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和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重要支点,构建“一圈一带三廊”经济发展核心区域、经济带和经济走廊,对外开放经济格局将逐步形成,对人力资源的要求进一步提高。
“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对实现教育现代化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任务、新要求。
3.发展任务。
21世纪以来,教育公平和质量成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两大主题,李克强总理多次强调: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要让每个家庭的孩子都有接受更好教育的机会和可能。“十三五”末,文山州高中阶段教育将与全国同步实现普通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90%。
2016年文山州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仅达59.12%,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2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9个百分点,到2020年实现90%的目标,年均需增长7.7个百分点,任务非常艰巨,困难极大。2016年普职比为1.621.00(属地),普职比失衡。高中学校办学综合水平不高,存在超大规模办学、巩固率不高、升学率低、会考过关率不高、普通高考本科上线率、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不理想等问题,2012年到2016年省教育厅表彰高中教学综合质量优秀学校,文山州7所一级完中均未获得表彰。总之,“十三五”期间,文山州高中阶段教育发展差距明显,任务紧迫。
4.教育环境。
普通高中教育是一个人从婴孩成长为成人最重要的摆渡船,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承担着提高劳动者素质、向高等院校输送合格新生的重任,对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创新人才具有特殊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明确,在“十三五”期间实施“高中阶段普通攻坚计划”,加强普通高中办学条件和师资配置,增加中西部贫困地区尤其是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高中阶段教育资源,支持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普通高中建设,推动地方政府制定普通高中生均拨款标准,补足公办普通高中取消“三限生”(根据限分数、限人数、限钱数政策而录取的学生)政策后的经费缺口。对已纳入存量地方政府债务清理甄别结果的普通高中债务,按照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政策予以偿还。推进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建设,推动地方适应高考制度改革和教学改革需要,促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探索综合高中、特色高中等多种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机会,普通高中的发展处于良好的机遇期。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颁布和实施以来,高校办学改革不断推进,新高考逐步实施。新高考不再分文、理科,高考考试科目由“3+1”变成“3+3”,高校将根据招生专业的特点和要求提前公布等级性考试科目,高考模式的变革将要求普通高中进行专业教育和选择。国家逐步提高中西部地区和人口大省高考录取率,继续实施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在东部地区高校安排专门招生名额面向中西部地区招生,各省录取率差距进一步缩小,国家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继续实施,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的长效机制初步形成。2017年高校招生云南省已将二本、三本录取合并为同一批次,2019年云南省启动新高考改革,2020年全面进入新高考。按照国家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总体方案、《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全省高校分类发展和分类管理指导意见》和《关于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免试招收职业院校技能拔尖毕业生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通过合并招生专业大类,增加考生专业选择的自由度;通过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对口升学考试招生制度,突出职业技能的重要性;通过完善五年一贯制、单考单招、“三校生”考试和“3+4”(中职升本科)、专升本等考试招生办法,云南省人才多元化成长渠道进一步拓宽,高中阶段学生就业升学多渠道、互通“立交桥”逐步构建,到2017年通过分类考试录取的学生成为高职院校招生主渠道。农村普通高中学生可以通过参加全国普通高考、专项计划、“三校生”高考、专业考试等进入高校学习,多样化、特色化办学有了政策支撑。
5.发展优势。
近10年来,文山州按照国家、省的部署,组织实施了“普通高中改扩建”“集中连片地区普通高中改造”“基础薄弱县民族高中建设”“普通高中标准化建设”等项目,地方政府也不断加大投入,新建改扩建一批普通高中学校,建设的规模、投资和力度史无前例。
2012年麻栗坡投入近3亿元异地新建了县民族中学,县一中、民族中学、董干中学、盘龙中学、豆豉店中学合并整体搬入,校园占地达500亩,校舍建筑面积88797平方米,在校生达6000名(普通高中3000名)。2013年广南县投入1.06亿元扩建了县一中,占地面积增加105亩,校舍建筑面积增加66400平方米,在校生达6200名(普通高中5800名);投入4620万元改扩建县三中,占地面积增加84亩,校舍面积增加32066平方米,在校生达3828名(普通高中1643名),将过渡为纯普通高中;投入3129万元改扩建县四中,占地面积增加68亩,校舍面积增加21352平方米,在校生达2072名(普通高中474名),普通高中将进一步扩大;县二中已征地272亩,预计投资7316万元用于改扩建工作。2010年9月西畴县投入5000万元异地新建了县二中,校园占地达111亩,校舍建筑面积25423平方米,在校生达1896名(普通高中1045名)。2014年西畴县投入近3亿元异地新建了县一中,县一中、县逸夫中学合并搬入,校园占地达300亩,校舍建筑面积80000平方米,在校生达4512名(普通高中2212名)。2012年9月丘北县累计投资约1.2亿元新建了云南师范大学丘北附属中学(十二年一贯制),校园占地162亩,校舍建筑面积55686平方米,目前有在校生6732人;2015年9月丘北县累计投入建设资金4.8亿元新建了县二中(笔架山学校园区、新县二中)并开始招生,校园占地面积767亩,已完成教学楼、宿舍楼、食堂、厕所、综合楼等建筑面积15.5万平方米,目前初高中在校生7145人。砚山县投资1.5亿元新建了县第二高级中学,2017年9月原砚山县二中高中部、原平远镇一中高中部将合并搬入,校园占地达200亩,校舍建筑面积56000平方米,规划普通高中在校生4000人(今年并校后将达到普通高中在校生3200名)。州、县都加大了中等职业教育的建设力度,州职教园区、砚山县职高、西畴县职高等投入使用或异地新建。除2个县正在研究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教育教学奖励,其他县(市)每年都设立150万~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教育教学奖励。
调研组认真研究实地查看校园、学校管理档案、召开座谈会、走访师生、问卷调查、听取汇报等获得的信息,认为我州农村普通高中具有良好发展基础。一是学校管理普遍较为规范。学校管理制度健全,执行到位。各学校普遍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基本做到校园布局合理、绿化美、有文化内涵;二是学校领导班子团结务实,有进取心、有信心,师生对学校领导班子的满意度达80%以上;三是教师精神面貌好,热爱教育事业。抽样调研反映,70.63%的教师对从事教育工作满意,27.27%的基本满意,仅有1.4%和0.7%不满意、无所谓。四是教师刻苦上进,乐于奉献。有物理教师承担机电专业教学的、有在下午休息时间带学生进行艺术等专业训练的、有深夜解答学生疑问的,调研组专家到学校都有教师请教教学方面的问题;五是学生具有正确的学习观,勤奋好学。抽样问卷反映,88.89%的学生自愿就读普通高中,87.78%的学生认为普通高中的学习可以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够找到更好工作;六是社会氛围好,广大人民群众送子女就学热情高。抽样调查反映54.39%的家长都是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只要子女有能力学习,大部分农村家长都愿意想尽一切办法供子女一直读到高中,甚至大学毕业。以平远镇为例,10年前子女小学或初中毕业就外出做生意、打工,现在普遍要求子女读完高中;广南县二中招生范围(广南县珠琳镇)内群众送子女就学热情高,2016年的招生计划已经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三)农村普通高中改革与发展对策及建议
指导思想和发展思路: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为指导,提高人力资源水平为目标,着眼于未来高考制度改革带来的高层次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变革。按照“补齐短板、夯实基础,特色办学、转型发展,增强活力、提升品质”发展思路,加强学校布局调整和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发展基础。抓师资队伍建设,补齐教师专业能力“短板”,建设一支适应未来农村普通高中教育的高水平教师队伍。改变单一办学模式,顺应高考制度变革,增强农村普通高中学生专业教育和职业适应性教育,积极探索农村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建立激励机制,对农村普通高中教学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增强办学活力。
1.加大投入,做强、做优农村普通高中教育资源。
继续加大投入,优化农村普通高中布局。始终坚持大力发展农村普通高中不动摇,优化布局,文山市要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重点发展面向农村的普通高中教育;砚山县加快平远地区高中整合步伐确保2017年秋季学期能投入使用;广南县要加快县二中、四中的改扩建;富宁县要调整普通高中布局,扩大县民族中学的教育资源或异地新建县二中,彻底解决大班额问题。继续组织实施“集中连片地区普通高中改造”“基础薄弱县民族高中建设”“普通高中标准化建设”等项目,州、县政府加大投入,力争到2020年使我州农村普通高中建设达到标准化,教育资源能满足就学需要。
提高运转经费保障水平。各县政府要帮助学校积极化解债务,加强监督与审计,坚决杜绝新债务产生。在确保学校能够全额使用收取的学杂费的同时,政府按照在校生规模适当增加公用经费,提供专款改造学校的食堂、宿舍等生活设施和绿化美化。让学校在前进的征程上少一些负担,步伐更加坚定而轻快!
2.抓规模,提高巩固率。
规模和巩固率作为农村普通高中发展的“硬指标”,要按照《文山州教育事业“十三五” 发展规划》的发展目标,将每年普通高中招生任务具体分解,纳入州政府对县级政府考核的目标,同时将招生规模和巩固率作为对二级及以下完中教学综合评价指标。要层层制定招生和巩固目标责任,落实到人,做到“宣传到位、责任到位、教学到位、救助到位”四个到位。要加强对学生价值观的引领,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和浓厚的学习兴趣,确保招得进、学得好、留得住。力争3年内招生任务完成95%以上,巩固率平均达90%以上。
3.提升教师专业能力,打造“名师”队伍。
开展新入职普通高中教师规范化培训。我州农村普通高中招聘教师先进行1年的规范化培训才能上岗,培训期间教师享受招聘学校待遇,规范化培训与普通高中教师资格认定相衔接。规范化培训由州级统一组织,县(市)级政府采取适当增加教师名额、返聘老教师、城区支教等措施保障农村普通高中正常教学秩序。文山州一中、文山市一中为规范化培训基地,参加规范化培训的教师全程到基地跟班学习,除必要的教育法律法规、师德师风教育外,规范化培训主要是高中课程标准的解析、教材的分析、教学方法和技巧学习、备课、课堂教学实践、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直至能独立完成课堂教学和对学生进行教育活动。
成立州级农村普通高中“名师”工作室。“名师”出高徒,高中阶段的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自我学习和思考能力,但有“名师”的指导成长进步更快。按照新高考考试科目,先行设立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名师”工作室。积极探索课程设置、班级管理、走班教学、学生生涯规划,应对新高考。
建立优秀青年教师培养、选拔机制。学校要大胆使用青年教师,开展集体备课和校本教研活动,组织青年教师外出学习和考察。州级每年组织1~2次教学研讨活动,定期开展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组织专家团队深入学校开展专题讲座、送教下乡镇、同课异构等活动。开展青年教师“卓越教学奖”评选,鼓励青年教师积极投身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4.创新发展思路,多样化、特色化发展。
面向全体学生。抓学业水平考试(即会考,2019年秋季学期开始改革为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科目教学及过关率,力争3年内过关率由现在的66.50%上升到90%,使大部分学生成为合格的普通高中学生。
特色化、多样化办学。抓专业学习和职业教育,从2017年秋季学期开始,高一年级抓课程设置、教学计划、课堂教学进行变革,根据普通高校统一招生、高校专项计划、单招、职业院校招生(“三校生”高考)、“小三门”专业考试等,开设音乐、美术、体育、机械、机电、烹饪、农学、汽车修理等一系列专业课程,有针对性开展职业适应性教育。学校可以根据自身条件自主开设专业课程,也可与有专业教学能力的学校(如职业高中、中专学校)进行“校校合作”,或者进行“校企”合作。在开展专业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打造学校特色,适应高等教育多样性招生机制,让学生能够通过多渠道升入大学就读,从而增强农村普通高中办学吸引力。组建全州农村“普通高中特色化、多样化发展工作站”,定期、不定期开展研讨活动,促进交流合作、资源共享。
5.完善激励机制,增强办学活力。
建立普通高中教学综合评价制度。发挥评价正确导向作用,树立正确的质量观,强化学校质量立校、质量兴校、质量强校意识。从2017年开始,制定《文山州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综合评价方案》,从办学规模、高中学生巩固率、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全科合格率、学生文化素质提升、高考综合上线率五个方面进行量化综合考核。
完善奖励制度。每年对全州二级及二级以下完中教学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向社会公布,并编写信息报州委、州政府《教育要情》,对综合评价中成绩优异的和进步幅度较大的学校要给予表彰奖励,对综合评价中排名倒数一、二名的学校,进行通报警示。各县(市)、校参照州的综合评价方案完善考核,筹集专项资金进行奖励。通过综合评价和奖励,激发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强化责任意识,明确工作任务,要保障教师的权利和利益,使广大教师的命运与学校发展紧密相连。在管理中要关心爱护师生,重视师生心理健康教育。要关注师生的发展,为师生的成长进步搭建平台。要加大宣传,在《文山日报》《文山教育》《文山教育网》等媒体设立专栏,广泛宣传优秀教师。要开展优秀教师和学生评选活动,树立典型和榜样。
6.内涵发展,提升品质。
我国农村普通高中发展处于转型发展的“拐点”,受传统办学模式的影响,各地管理部门和学校对农村普通高中的转型发展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目前,新高考、综合高中、普通高中与职业教育的衔接等研究和实践不足,缺乏可借鉴的经验。但也是我州农村普通高中教育实现“弯道超车”,形成品牌的良好机遇。
以品牌建设带动学校内涵发展。要加强农村普通高中发展研究和实践,抢占理论和实践的制高点。要有打造农村普通高中教育品牌的意识、决心和奋斗精神,要制定学校3年发展规划,从学校文化建设、德育管理、教师队伍建设、教学改革、特色发展等方面按照建设品牌学校的目标做好顶层设计。以教育信息技术为抓手,推进学校品牌建设。要重视引进、开发教育信息技术,推进学校管理、课堂教学、教育资源信息化建设,促进信息技术与农村普通高中教育深度融合。
(2017年7月13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