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建设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环节。教育部高度重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先后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始终存在着重视不够、专业化师资严重短缺、专业设备不足等问题,以本区域为例,中小学仅有不到20名的心理健康专业教师。因此,在现有情况下,提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刻不容缓。在编制紧张、专业教师紧缺情况下,全州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站,统筹资源,发挥专业心理教师作用,为区域内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具有引领示范价值的模式。
(一)指导思想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育人为本,注重学生心理和谐健康,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把握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任务,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理论和方法技能,培养初中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二)原则、目标、任务
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
发展性原则。教育活动立足于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具体活动的目标着眼于学生的心理成长与发展,不能只偏重于某一个方面的心理辅导和问题解决。
主体性原则。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相信和培育学生的成长动力,以平等民主的理念组织学生开展有关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体验、自助成长,激发和调动学生自我发展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活动性原则。以活动作为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载体,通过心理训练、问题辨析、情境体验、角色扮演、游戏互动等形式,帮助学生掌握心理保健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2.心理健康教育的总体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积极乐观、自尊自信、坚忍顽强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3.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
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其主要任务包括: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心理调节的方法,初步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其重点是:帮助学生自我认识、自尊心理、情绪调节、意志品质、学习心理、青春期心理、人际交往、生活和社会适应。对于少数有心理困扰和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预防和减少学生由于心理失衡而引发的过激行为和伤害事故。
(三)心理健康工作站的规程
心理健康工作站的成员由全州各级教育部门、学校具有心理健康教育资质人员或心理健康教师担任。其工作职责如下:
1.参与制定全州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计划,做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年度工作总结。
2.参与制定学校心理教育活动课内容体系,编写教案并执教心理教育活动课。组织兼职心理教师和班主任集体备课,定期组织心理教育活动课教研活动。
3.指导班主任开展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学科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工作。
4.负责组织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专题调查,协助学校调查、分析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负责对新生进行心理测试、心理分析,建立学生心理档案。
5.负责学校心理辅导室的建设和日常管理工作,对有需要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建立咨询档案。每周在心理咨询室接待咨询的值班时间不少于5小时。
6.定期组织全校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适时组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
7.协助学校制定校园心理危机的预防、预警、干预的“三预”工作方案,协助处理学校发生的突发事件和心理危机事件。
8.主持或参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科研工作的发展。
9.协助学校接受上级部门有关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督察。负责组织参加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教学研究、交流和评比活动。
10.协助学校建立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组织开展“三结合”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四)心理健康工作站的工作内容
主要工作内容:
1.学习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
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潜能,激发积极的学习动机,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态度和习惯,讲究学习方法、策略和成效。学会计划与监控自己的学习活动,确立适合的学习目标,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进而形成乐于学习、善于学习的终身学习型人格。(www.xing528.com)
2.生活适应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
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以积极的态度对待自己与他人,养成社交活动的兴趣,乐于交往,善于合作,与他人友好相处,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培养学生的情感能力,学会表达、沟通和疏泄情绪的适当方式,善于调控自己的情绪,转化消极情绪,处理冲突,培养积极、健康的情感。热爱生命,热爱生活,善于管理自己的生活,丰富自己的生活,健康休闲。确立负责任的、积极进取而又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形成亲和社会的参与型人格。
3.生活发展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
帮助学生树立面向未来的发展观,形成一个自己认同又有社会价值的生活目标,追求人生的意义和理想的实现。正确认识自己需要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关系,明确升学、择业的人生意义,做好承当多种多样社会角色的心理准备。勇于选择,善于选择,形成能积极应对社会变化的选择型人格。
4.自我完善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
引导学生努力认识自我,悦纳自我,规划自我,调适自我,促进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和良好自我概念的形成。发展学生的独特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勇于面对人生挑战的态度,提高学生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形成自尊、自爱、自信、自强、自治的独立型人格。
具体教育内容:
1.帮助新生了解学校环境、机构设置、教师情况和活动规则,认识中学生学习任务和方式的变化,认识自己在群体中面临的重新定位可能带来的种种影响,尽快适应中学生活。
2.引导学生了解和认识进入青春期后的身心变化、所面临的发展任务和可能出现的心理困扰,了解一定的心理健康常识,培养积极顺应这些变化、谋求健康发展的心态。
3.帮助学生了解一些学习心理的知识,引导学生认真分析学习的任务和压力,注重自学,讲究学习策略和方法,调整学习情绪,减少学习困扰,提高学习效能。
4.引导学生塑造健康的自我形象,客观了解和评价自我、接纳自我,认识和协调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主观自我和客观自我的差异,看到自己的价值,注重健康,自尊、自信、自爱、自强、自治。
5.引导学生在新的心理背景(成人感、独立意识)下与他人交往,开展符合初中生特点的交往训练,培养健康的友谊观和交友心态,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6.引导学生了解和认识自己和成人(老师、家长)在观念及交往关系上面临的新问题,培养与成人沟通的正常心态,学习与成人沟通的基本策略与技能,在相互尊重、平等的基础上发展与成人的关系,减少沟通障碍。
7.引导学生了解和认识自己性别意识的发展变化、注重健康的性别形象的塑造,进行积极、健康的异性交往,正确处理与异性相处时的心态、情感及交往方式上产生的问题。
8.引导学生学会主动控制自我情绪,学习处理和调整自我烦恼、焦虑的方式方法,掌握一些应对挫折的技能,保持健康情绪。
9.引导学生处理好需要、兴趣的发展与人生发展任务的关系,丰富和安排好自己的休闲生活,善于管理自己的生活。
10.引导学生初步认识自我发展需求和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介绍一些择业知识,在成人的指导下处理好进入高中阶段的人生抉择。
(五)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设施配备的建设
学校应在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上给予心理健康教育必要的条件保障,使辅导机构有固定场所,有必备设施,有专人负责。
1.心理咨询室:学校须建心理咨询室。选派有心理健康教育资质的教师负责心理咨询,配备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设施设备。
2.心理健康教育教室:有条件的学校可设立“心理健康教育教室”用于开展团体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课。其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室可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与音乐、阅览、美术等教室兼用。心理健康教育教室的位置要求远离普通教室,避免对其他教室造成干扰。
(六)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1. 各中学要按照人事编制要求,设置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岗位,每所学校至少配备1名专职心理教师。寄宿制学校或学校规模超过60个班的学校至少配备2名专职心理教师。设置分校区的学校,每个独立校区至少配备1名专职心理教师。
2. 学校专职心理教师须具有心理学(或相关专业)专业本科以上学历,或持有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并须持有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培训A证资格证书。兼职心理教师须持有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培训A证资格证书。班主任须持有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C证培训资格证书,鼓励持有B证培训资格证书。
3. 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的专业培训。每年培训时间不少于40学时,包括心理知识掌握、操作技能训练、案例分析和专题研究等方面。通过培训提高我区专职心理教师的基本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
4. 按文件规定保证专职心理教师的课时量,团体辅导、个别辅导、心理教育讲座、心理测试等按工作时间等量折算成课时量。专职心理教师的待遇不低于班主任。
5. 在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中,设立心理学科评审组,明确中小学心理学科教师职称申报资格条件,引导心理教师向专业化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