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文化现象,不仅对整个民族的社会意识形态产生深远的影响,而且同时也会对社会成员的日常生活习俗和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作为日常生活重要内容的饮食,理所当然也会受到宗教的影响。另一方面,宗教有一重要特征,即它总是要通过一定的成将人们从日常状态中隔离和标识出来,以便进入宗教氛围。要达到这一目的,人们的日常饮食变为宗教饮食,便成为了其重要的手段。正是因为这种原因,每一种宗教在其传播的初始阶段,除了宣传其既定的教理之外,还要通过一定的建筑、服饰、仪式及饮食将人们从日常状态下标识出来。单就饮食看,通过长期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宗教饮食风格。在中国文化中,宗教饮食主要指的是道教、佛教和伊斯兰教的饮食。
道教起源于原始巫术和道家学说,所以道教饮食深受道家学说的影响,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是尽量少食荤腥,以保持人先天之元精元气。道家认为人是禀天地之气而生,所以应“先除欲以养精,后禁食以存命”[6],在日常饮食中禁食鱼羊荤腥及辛辣刺激之食物,以素食为主,并尽量地少食粮食等,以免使人的先天元气变得混浊污秽,而应多食水果,因为“日啖百果能成仙”。其次是提倡清淡素雅,这是受老子“味无味”哲学观念的影响,以无味为至味,所以饮食中都反对生硬冷涩、酸咸辛辣、肥腻荤腥,甚至在王重阳所创全真派的戒律中,牛、羊、鸡、鸭、鱼、葱、姜、韭、芥、蒜等皆被排除在日常饮食之外。次外,道家饮食烹饪上的特点就是尽量保持食物原料的本色本性,如被称之为“道家四绝”之一的青城山的“白果炖鸡”,不仅清淡新鲜,且很少放佐料,保持了其原色原味。
佛教在印度本土并不食素,传入中国后与中国的民情风俗、饮食传统相结合,形成了其独特的风格。其特点首先是提倡素食,这是与佛教提倡慈善、反对杀生的教义相一致的。佛教的素食,是与荤食而对的。佛教徒认为不仅各种肉食为荤、而且葱、姜、蒜、韭等亦为荤,因为其性辛辣刺激,可以使人增欲乱性,故应力戒之。其次,茶在佛教饮食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佛教寺院多在名山大川,这些地方一般适于种茶、饮茶,而茶本性又清淡醇雅,具有镇静清心、醒脑宁神的功效,于是,种茶不仅成为僧人们体力劳动、调节日常单调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成为了培育其对自然、生命热爱之情的重要手段,而饮茶,也就成为了历代僧侣漫漫青灯下面壁参禅、悟心见性的重要方式。再次,佛教饮食的特点是就地取材,如迎江寺的饮食是以当地沙洲所产的黄豆为主要原料,制成了豆腐、豆腐皮、豆腐干、千张等,并以附近所产的金针、冬菇、木耳、玉兰片为辅料,精细加工,烹饪成各种美味佳肴。次外,佛教饮食还善于制作蔬菜豆菌。佛寺的菜肴,善于运用各种蔬菜、瓜果、笋子、菌菇及豆制品为原料,如袁枚就曾称赞“所州定慧庵僧能将木耳煨二分厚,香蕈煨三分厚”,并称该寺所制冬瓜“尤佳,红如血珀,不用荤汤。”[7]而寺院的汤,既不用高汤,也不用清汤,可用黄豆芽、冬菜、老姜熬制,也可用蚕豆,或者蘑菇、冬笋制成,照样清香鲜美。而上海玉佛寺的“罗汉斋”,可以说概括综合了佛教饮食的特点。该菜以18种原料为限,以喻十八罗汉之意:花菇、口蘑、香菇、鲜蘑菇、草菇、竹笋尖、川竹荪、冬笋、腐竹、油面筋、素肠、黑木耳、金针菜、发菜、银杏、素鸡、马铃薯、胡萝卜。加以素油、盐、酱油、白糖、淀粉、芝麻油、鲜汤佐料,质感多样、清鲜爽口,为佛寺佳品。
伊斯兰教教义中强调“清净无染”、“真乃独一”,所以其饮食形成了自成一格的格局,称之为“清真菜”。《古兰经》中认为,人们应该食用清洁的食物,因为“一口不洁,废四十日之功”,故伊斯兰教义《古兰经》中对教民们的饮食提出了许多具体的规定:
惟禁尔等,食死物、血、猪血与未经高呼安拉之名而宰割之动物。
所以穆斯林严格禁食猪肉、自死物、血,以及十七类鸟兽及马、骡、驴等平蹄类动物。所以清真菜以对牛、羊肉丰富多彩的烹饪而著名,如光是羊肉,就有烧羊肉、烤羊肉、涮羊肉、焖羊肉、腊羊肉、手抓羊肉、爆炒羊肉、烤羊肉串、汤爆肚仁、炸羊尾、烤全羊、滑溜里脊等,而其中尤以“全羊席”最为高级:
清江庖人善治羊,如设盛筵,可以羊之全体为之。蒸之、烹之、炮之、炒之、爆之、灼之、熏之、炸之。汤也、羹也、膏也、甜也、咸也、辣也、椒盐也。所盛之器,或以碗,或以盘,或以碟,无往而不见为羊也。多至七、八十品,品各异味。[8]
而北京的“全羊席”,更是在吸收京菜炖、焖、煮、蒸、扒等烹调方法的基础上,强调餐具的颜色,多为深绿色或深蓝色,具有强烈的宗教色彩。另外,清真系列中还有一些小吃也颇具特色,如北京的锅贴、羊肉水饺,西安的羊肉泡馍、兰州的牛肉面、酿皮、河州包子、新疆的烤饣囊、烤包子,也别具风味。
【注释】
(www.xing528.com)
[1]《诗经·小雅·伐木》。
[2]《论语》。
[3]《盐铁论8散不足》。
[4]韦巨源《食谱》。
[5]吴自牧《梦粱录》。
[6]《太清中黄真经》。
[7]袁枚《随园食单》。
[8]徐珂《清稗类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